
盛夏時節,珠江江畔。他們三五成群,依水而聚,有的翩翩起舞、放聲歌唱,有的步履匆匆,騎行而過,街頭的生活場景和環境細節就仿佛一幕幕沒有預設的戲劇,一幅幅沒有邊框的圖畫。當我們壓低曝光,褪去顏色,城市面孔與城市線條融為一體,喧鬧被拋卻,剪影被定格,留下一個個舒展的輪廓。舉手投足間是風景,一顰一笑間是生活,珠江邊,匯聚了這個城市最生動的煙火。
云彩游弋,音律飄浮,盛夏的廣州最熱烈。碧水織城,濃蔭蔽日,開門即入園。在珠江邊,有一群“生活藝術家”,他們常年與老友一起,彈琴奏樂、隨風起舞、自由歌唱,吸引路人駐足觀看。數年如一日,他們將平凡演繹成精彩。
玩樂器的人,用豪邁的薩克斯,嘹亮的小號,溫潤的吉他,演奏出獨特的生活交響。國標舞者舒展身軀,或獨自起舞,或成群結隊,隨音樂擺動,優雅而奔放。花傘旋轉,仿佛正在雨中漫步,將雨滴輕盈地甩走。合唱團昂首挺立,氣勢雄偉,高亢的歌聲響遏行云。
揚起雙手,人影翩躚,舒展的舞姿展現活力。
揚起頭顱,吹奏樂章,悠揚的旋律浸潤靈魂。
以身帶手,徐徐而動,劃出柔和的弧線。
路過的行人,不覺間放慢匆匆的腳步;騎行的人響鈴示意,清脆的聲音融入其中;小孩在江邊打鬧,偶爾笨拙地模仿舞者的舞姿。白云縈繞于廣州塔尖,江水被微風吹起褶皺,漁船在古樹下緩慢游移,城市高樓在夕陽映照下影影綽綽。
樂聲回旋,撩動著聽眾心弦。
生活與藝術在這里達成了微妙的平衡,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在同一個畫面。街角一草一木,路上一行一止,皆成風景。遠近芳洲,江水如練,人在畫中游,珠江邊的碧道成為“公園城市”的典范。
油紙傘朦朧了人的輪廓,過去與現在、現實與藝術在此刻交匯。
人景合一,似剪影才可恰如其分地傳達其中的妙韻。一幅幅黑白剪影就似一一道道謎題,留下無盡的遐想空間。顏色褪去,人的形象卻更鮮活。嚴謹的手勢,整齊的隊列,仿佛能看到表演者認真的神情,他們正全身心投入當下這場演出。畫面無聲,但人與人的距離之近,足以表明關系的親密和默契。
偌大的城市成為演出的背景。樹木、江水、云朵,是天然的舞臺布景;路燈、圍欄、船只,是別具一格的舞臺裝置。它們既是剪影的邊框,也是舞臺的配角,兢兢業業地配合主角表演。人與城,景與影,渾然一體,彼此交融。
浮光掠影,歲月無聲,時間在彈奏的指尖和跳躍的足間悄悄溜走,城市也在發展中日新月異。但“生活藝術家”們一如既往——只要有一片空曠土地,三兩相熟好友,他們便不會停下旋轉的舞步,停止嘹亮的歌唱。這是廣州市民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身為城市主人的自豪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樂園”。珠江穿流而下,孕育了一座城,見證了無數城市生活中的美好時刻。剪影是生活的側面,映照出城市生活宜居、愜意的一面,也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定格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