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上午,“龍騰戲珠水·競渡耀深涌”2023第二屆天河區深涌杯龍舟賽在桃園東路——深涌河段舉行,前進、珠村、黃村等10支隊伍參賽。“深涌杯”的參賽隊員必須為本村村民,船上皆是父兄子侄,組成血緣深厚的龍舟戰隊。
鑼鼓聲,歡呼聲,炮仗聲,震耳欲聾。岸上岸下齊鼓勁,船里船外一條心。時隔三年,闊別已久的“深涌杯”龍舟賽開幕了。聲音的激流與奔涌的河流,讓龍舟手心潮澎湃,手握船槳劃過幾百年前祖輩結伴渡江的時光,回到兒時同心協力、吶喊助威的歲月。
當日,前進宦溪村、珠村文華社、黃村1號船等10支龍舟隊伍相繼亮相,上演精彩角逐。比賽過程中,突然下起大雨,但是比賽沒有暫停,參賽隊員在雨中作戰,兩岸的觀眾也打著傘繼續觀賽。“有水意味著風調雨順,龍舟總是和水打交道的,我們也常常冒雨訓練,早已習慣。”一位參賽龍舟手說。
6月16日比賽日,龍舟隊隊員在鼓手的鼓點下奮力劃槳,沖向終點
最終,經過第一輪和決賽激烈的角逐,珠村中約隊以2分48秒的成績榮獲冠軍,珠村南門社隊以2分56秒的成績獲得第二名,黃村1號船隊以3分02秒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前進蓮溪村隊以3分15秒的成績獲得第四名。
6月16日,比賽剛開場就下起了大雨,河涌沿岸擠滿前來觀看的街坊
早在一個多月前,珠村各參賽龍船會的龍船手就開始加緊訓練,風雨不改。從城市上空俯瞰,一條條狹長的龍舟在綠蔭夾岸的河道穿梭,與車流、人流并行不悖,引來過路村民駐足觀看。
賽前一天,宦溪村提早結束訓練,隊員提前將龍頭龍尾取出安裝在龍船上
到了5月底,距離“深涌杯”龍舟賽只剩半個月時間,隊伍的訓練越發緊張。烈日當頭,高溫酷暑,隊員們依然堅持每天下午訓練,通常到了下午六點左右中場休息,再繼續練到晚上七八點。因為每支隊伍都加班加點,你追我趕,深涌還經常出現“堵龍舟”的狀況。
休息間隙,大家會吃吃西瓜聊聊天,但一到訓練就異常激烈,船槳在水中留下一道道白練,隊員鼓足氣,使盡全力,任振蕩的水花揚在臉上。扒得盡興時,竟連河涌水都灌入龍船,隊員們不得不用瓢子把水倒出來。
訓練現場,記者還看到不少年齡較大的村民,冒著高溫訓練。一位72歲的潘阿叔,訓練完,汗水和河涌水沾滿了身。
據悉,宦溪村還專門請了一名教練訓練村民。教練戴著哨子,巋然屹立在船中央。隨著教練的口令,村民奮力劃槳,一時間,河涌上此起彼伏都是村民的吆喝聲。他們說,訓練時要吼出聲,這樣更有氣勢。
訓練的隊員不是固定的,有些隊員下班才來,所以有的時候人多,有的時候人少。但只要訓練開始,教練一喊,大家就齊刷刷起手,把槳提起來。教練下令后,大家奮力劃槳,水花四濺,龍船就這樣帶著節奏感和力量感往前游走了。
珠村東南社龍舟手潘耀剛告訴記者,開始訓練的頭一個星期,每個隊員練得腰酸背痛,曬到手臂都脫皮了。但每當成績有所突破,大家都深受鼓舞,又有了繼續訓練的動力。
參賽的幾個村一衣帶水,和諧共融。賽后,龍舟隊在河涌里打起了“水仗”
“人心齊唔齊,就睇扒龍船。” 潘耀剛表示,龍舟的精髓在于團結協作,大家團結一心、行動一致,才能扒出最好的成績。“雖然說深涌的龍舟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大家肯定都想上領獎臺,為了一份榮譽感,所以無論訓練多辛苦,大家還是會堅持的。”
時隔三年再次舉辦“深涌杯”龍舟賽,天河區前進街原文化站站長唐建蓉感觸頗多。她表示:“首屆深涌杯舉辦時,很多村民都說,今天的龍舟賽讓他們回到了兒時的感覺,這是原汁原味的很地道的扒龍舟,一條龍船上有公公、丈夫、兒子在奮力劃,岸上是婆婆、妻子、媽媽在為他們加油喝彩,大家都說龍舟大賽辦得好。”
“比賽吸引眾多看龍舟的人群,有為父兄、子侄、丈夫加油的村民,也有聞名而來的市民群眾,形成了獨具鄉村特色的啦啦隊,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明年的‘深涌杯’計劃由黃村主辦,珠村、前進村協辦,今年黃村首次以村的名義參加比賽,即獲得季軍,首戰告捷,對大家也是一份鼓舞。”出身珠村的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珠村東南龍船會名譽副會長潘劍明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