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圖說廣州

廣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 聽全文
  • 2023-03-20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綠美廣州 天藍水清

  羊城三月,繁花似錦。海珠濕地、花都湖的宮粉紫荊,中山紀念堂的木棉花,華南植物園里的禾雀花……一簇簇、一叢叢,開得絢爛、開得夢幻。與遍布全城的花海相得益彰的是頭頂的藍天、門前的綠水、林間的鳥鳴,近年來,廣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構建綠美廣州生態新格局,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濕地潤花城 城市更宜居

  廣州是候鳥南飛的重要停歇地和棲息地,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觀鳥的最佳季節。面積超過1100公頃的海珠濕地是全國超大型城市中罕有的“城央濕地”,近年來成為廣州市民親近自然、賞花觀鳥的樂園。今年90歲的孫伯和兩位老友一起來到海珠濕地拍鳥,他笑著說:“我們3個,分別是87歲、90歲和92歲了,還在為鳥癡迷。”海珠濕地寬闊的水面成為鸕鶿、鴛鴦、蒼鷺、斑嘴鴨等眾多水鳥的樂園。孫伯指著照片里的蒼鷺,眼神里透著驚喜地告訴記者:“這里鳥兒多,空氣好,我每個星期都會來。”

  海珠濕地往北,是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從百年巨石坑到國家濕地公園,花都湖完成了從城市傷疤到生態公園的完美蛻變。春日里的花都湖,最令人震撼的要數宮粉紫荊花色地帶:北起鳳凰路南至迎賓橋,花都湖兩岸連綿10公里,1萬多株宮粉紫荊迎風搖曳、絢麗綻放,遠遠看去,紫云漫天、滿城浪漫!

  海珠濕地往南,是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候鳥天堂”的南沙濕地,這里監測觀察到的鳥類多達2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就有4種,每年吸引數以十萬的候鳥在此地棲息過冬。

市民在南沙濕地參加青少年自然筆記大賽

  濕地,正潤澤著廣州這座千年花城,讓城市更宜居。“廣州已建立以濕地公園為主體,濕地保護小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介紹。

行走在海珠濕地公園石榴崗河沿岸的宮粉紫荊大道上,吹著溫柔的春風,滿目夢幻粉色,如墜仙境

  大城有名園 萬物共和諧

  大城有名園,萬物共和諧。2022年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在廣州市正式揭牌,這里不僅是集科研與植物保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植物樂園”,也是一座向公眾展示生物多樣性之美的科普基地。

  “小探險家們!我們去采蘑菇啦!”在華南國家植物園“中科1號紅松茸”成熟的季節,孩子們在這里感受自然的魅力,認知自然。“紅松茸采摘課程不僅讓孩子們能觀察它的生長發育,還可親手采摘、感受勞動的喜悅,激發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華南國家植物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像這樣的生態環境宣教活動,華南國家植物園僅2022年就開展了200場以上。

  “升級”后的華南國家植物園,規模更大、實力更強,展現更多精彩的大自然世界,給廣州增添更多魅力。2023年春節期間,華南國家植物園與在北京國家植物園南北聯動舉辦珍奇蘭花展,以4款廣州獨有的珍稀蘭花和研發的兜蘭新品種為主打產品,吸引了約11萬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成為同期游客數量的“歷年之最”。

  以建設國家植物園為契機,廣州日益成為無數生物的樂土。截至2022年底,廣州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89個,面積約10.8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6個、風景名勝區4個、森林公園58個、濕地公園20個、地質公園1個,為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系統性保護,提升了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維護生態安全。

  環境再改善 綠美譜新篇

  萬物生長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每到歲末或年初,被稱為“小蠻腰”的廣州塔上都會滾動字幕,向市民報告好消息:“廣州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很多人不知道,“小蠻腰”身兼重任,鋼筋鐵骨環繞中,藏著全國最高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梯度站。這個建在488米高空的空氣監測站為廣州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支持。在廣州塔空氣質量梯度監測網等超過50個監測點位數據的支撐下,近年來廣州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廣州2022年藍天保衛戰取得新突破,PM2.5連續6年穩定達標,從2013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廣州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構建綠美廣州生態新格局,讓廣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

  如何將擘畫的美好藍圖變成實景圖?廣州市出臺綠美廣州五年行動計劃:到2027年,提質增綠森林面積100萬畝,其中森林質量優化提升90萬畝,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0萬畝,打造森林步道1000公里。林分結構明顯改善,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城鄉綠美環境顯著優化,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顯,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鞏固,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扎實推進,獨具嶺南特色的城園融合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增強,森林結構更合理、森林景觀更絢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群落風貌初步形成,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畫卷成為廣州亮麗名片,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州樣板。

  與此同時,深入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力爭空氣質量全面達標;鞏固地面水環境全面達標成效,努力實現重點一級支流全面消除劣V類。全力推動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譜寫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綠美新篇章。

  數說

  2022年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在廣州市正式揭牌,標志著我國一北、一南揭牌運行兩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2月,海珠濕地成功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向世界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2022年,廣州PM2.5全年天天達標,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繼續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

  2022年,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在全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治理成效持續鞏固、水岸環境持續提升,2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2022年,全市造林與生態修復4.1萬畝,新增口袋公園52個、碧道200公里,建成珠江沿岸品牌示范段11.7公里,南崗河入選國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超1倍,新開工綠色建筑超3000萬平方米,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成交額居全國首位。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