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圖說廣州

木棉花開滿城紅 濃須大面好英雄

  • 聽全文
  • 2023-03-01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木棉和嶺南淵源深厚 唐宋越秀山遍植木棉 如今以“市花”之榮代言廣州城市形象

  廣州人的春天,從一朵木棉花開始。陽春三月,“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贝蠼中∠?,尋芳可見,滿樹紅花高擎入天,獨秀于林,猶如一朵朵紅云飄浮于云山珠水間,描繪出廣州最美三月天。

  木棉花與嶺南源遠流長。南越王趙佗曾向漢帝進貢木棉;唐宋之際,文人墨客多以木棉意蘊嶺南春天。清代以來,木棉被賦予更深的文化內涵,充滿陽剛之氣的木棉成為“南國英雄樹”。

中山紀念堂的紅棉花盛放。

  近百年來,作為“廣州第一花”,木棉花是城市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嶺南文化和廣州人的精神面貌,是廣州人的最愛。

  淵源久

  西漢趙陀進貢烽火樹

  唐宋詩篇木棉寫春天

  又是一年春,又見木棉紅。近日,走在廣州街頭,街坊隨時可見熟悉的木棉花綻放,如漫天紅霞灑滿天際。但若說個詳細,很多人不甚了了,甚至還把木棉與每年9月至次年1月開花的美麗異木棉混為一談。

又是一年春,又見木棉紅。

  木棉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省份。喜光,不耐寒,生長適溫20℃~30℃,若冬季溫度低于5℃就可能出現凍害。其粗生快長,在日光充足的地方生命力強,最高可達約25米,樹姿巍峨,呈現出了一種頂天立地的姿態。每年3、4月份是花開季節,往往未葉先花,滿樹橙紅,數不勝數。五片厚實的花瓣,包圍著一束黃色的花蕊,花朵艷麗而不媚俗,即使凋落,落地時堅實的花托也讓花保持著盛放的姿態,頗有陽剛之氣。

  木棉和嶺南淵源深厚。漢初,南越王趙佗曾把木棉樹作貢品獻給漢帝。東晉葛洪所撰《西京雜記》記載:“漢積草池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木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南越王趙佗所獻,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欲燃?!焙笕苏J為這“烽火樹”即木棉樹。

  燦爛的木棉自古以來受到廣州人的鐘愛。宋代《南海百詠》曾記載,唐代會昌年間,時任廣州節度使盧鈞帶領先民疏通甘溪通航,在兩岸廣植樹木?!皧A溪南北三四里,皆植刺桐、木棉,旁側平坦大路。”在當時就成為踏青勝地。遙想千年前的廣州,一到春天,輕風煦暖,“花敷殷艷,十里相望如火”。男女老少來此踏青,一路游玩賞花,真是詩情畫意。

  唐朝時,越秀山麓亦廣泛種植木棉樹,唐代李商隱曾有詩云:“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鷓鴣飛?!彼胂笤卧紫嗟睦畹略V蒙碓叫闵劫p木棉花的情景。歌舞地,即歌舞岡,在廣州越秀山上,因南越王趙佗曾在此歌舞游樂而得名。

  廣州俗語云:“木棉花開,冬天不再來。”唐宋以來,嶺南木棉常被文人騷客寫入詩篇,從五代孫光憲的“木棉花映叢祠小,越禽聲里春光曉”到宋朝詩人劉克莊的“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都是以木棉意蘊嶺南春色。尤其是著名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三月一十雨寒》一詩,描寫了廣州木棉花怒放時的勝景,呈現出嶺南獨特風物之美態:“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嶺南的春天,雖然沒有姚黃、魏紫這樣的牡丹名品,沒有郁李、櫻桃這些果中珍品,但滿城都是燦爛的木棉花,別有一番風景。

  除了觀賞價值,廣州先民還發現了木棉在生活中的妙用。先民以木棉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墊。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代鄭熊所撰《番禺雜記》也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

  在漫長的與木棉相伴的歲月中,嶺南人民發現了木棉花的妙用,成為嶺南家喻戶曉的中藥。當木棉花掉落地上,廣州的街坊會將其撿起、曬干,然后用來煲湯、煲粥、煲涼茶,在濕熱的季節可以祛濕、清熱解毒。清代《學海堂志》所記“花開則遠近來視,花落則老稚拾取”的情景,講的就是這樣的廣州風俗。

  羊城“古木棉八景”

  至今仍是賞花勝地

  廣州人對木棉的喜愛在清代達到一個新的高峰,當時除了“羊城八景”,還專門評出“羊城古木棉八景”,其地點依次為:越王故臺、南海神廟、光孝寺、凈慧寺、五仙觀、玉巖書院、十丈紅棉道、從化木棉村。直到今天,這古木棉八景中,多數依然是賞花打卡的熱門地點。

  “羊城古木棉八景”之首是越王故臺(越王臺)的古木棉。相傳,越王臺為南越王趙佗所建,在今天越秀山。清代時,這里有著繁盛的木棉樹。學海堂是清代廣州的著名書院,選擇在此地建書院,也是因為越秀山“古木蔭翳,綠榕紅棉,交柯接葉”,是個清幽的辦學之地。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學海堂遭到嚴重毀損。戰后修復重新開辦,開課時舉行了一次盛大雅集。當時正是春天,木棉花盛放,學長陳澧便倡議用“木棉”為題,大家即席賦詩,成就了一場“木棉”盛會。如今,越秀山百步梯一帶依然有9棵古木棉,分布在孫中山讀書治事處、佛山牌坊、中山紀念碑等處,樹齡都在120年以上,其直插云霄的英姿讓人嘆為觀止。

  第二景在黃埔廟頭村南海神廟。南海神廟始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在古代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祭海儀式,祭祀南海神祝融。中國傳統認為,南方屬火,代表色為赤色,因此南海神廟要種植開赤色花的高大樹木。在嶺南樹木中,最符合這一條件的非木棉莫屬,自古以來,在木棉樹下祭祀祝融,一直是廣府人的傳統習俗。現今南海神廟內尚有三棵古木棉,樹齡均在210年以上,枝干蒼勁。

  英雄花

  木棉樹形挺拔勢如龍奮

  “英雄”內涵始于明末清初

  細細數來,我國古代木棉的名稱很多,有紅棉、英雄樹、攀枝花、烽火、吉貝、瓊枝、斑枝花、古貝、桐華等。古時木棉更多只是一種具有嶺南特色的觀賞植物,并未被賦予特殊含義。從明末清初開始,木棉逐漸被賦予“英雄”的內涵。

  明末清初:

  木棉內涵得升華 英雄風骨頌到今

  明末抗清志士李云龍是廣州人,曾擔任抗清名將袁崇煥的幕僚。袁崇煥含冤而死后,李云龍黯然返鄉。他看到一樹樹直入凌霄、火燒天際的木棉花,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舊苑昌華吸紫氛,宮娃曾都石榴裙。枝頭猶是英雄血,無奈流花不待君”的詩句,以枝頭盛放的木棉象征英雄血,寄托自己的一腔哀思。

  隨后,經清代“嶺南三大家”共同打造,木棉的象征意義得到升華,被賦予英雄形象和慷慨風骨。陳恭尹是“嶺南三大家”之一,其父陳邦彥是南明抗清官員。明永歷元年(1647),陳邦彥戰敗后被俘處死,全家僅陳恭尹僥幸逃走。陳恭尹在《木棉花歌》中寫下“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之句,利用木棉花的特征,運用擬人手法,將其比作英雄。在他的年代,這樣的詩句可謂空谷足音。

  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贊美木棉的陽剛挺拔之氣?!皫X南三大家”中的屈大均這樣寫木棉:“木棉,高十余丈,大數抱,枝柯一一對出,排空攫挐,勢如龍奮。”這些句子是形容木棉的樹形有巨龍奮起之勢。屈大鈞還寫了首著名的《南海神廟古木棉歌》:“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雄奇絢麗的句子使人自然而然感受到木棉的陽剛之氣。

  “嶺南三大家”中的另一位——梁佩蘭對木棉的氣概亦十分欣賞。他在詩中寫道:“尊如冠蓋貴人高在上,其下低頭莫能御。須眉足發人慷慨,豐骨端為世倚仗。挺如節烈正士生成人,百折不肯摧其身。”

  故而,從明末清初開始,木棉作為英雄樹的形象逐漸傳播開。木棉不僅入詩,還入畫。清代廣東黎簡可能是最早以木棉入畫的畫家,曾創作多幅《碧嶂紅棉》圖,其中一幅題詩:“一度花時廿度風,朱亭紫樫一時空。唯有攀枝耐風力,年年驕恣燒天紅?!备桧灹四久揞B強的生命力和陽剛之氣。在黎簡的時代,這是堪稱令人稱頌的突破。“木棉的火紅與廣東山水的青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視覺沖擊”,學者梁基永稱,“這是廣東畫家自覺地將鄉土題材作為繪畫的對象,標志著廣東繪畫進入一個新時代。”

  20世紀以來:

  英姿勃發堪敬仰 英雄樹下敬英雄

  20世紀以來,木棉被賦予了革命精神。晚清以來,在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廣東,革命風潮此起彼伏,大批仁人志士為實現理想而獻出生命,木棉花以其殷紅的花朵,激發了人們對英雄的聯想與追思。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發動反清的黃花崗起義。起義最終失敗,犧牲一百余人。潘達微冒死收斂了72具烈士遺體葬于廣州東北郊的紅花崗(今越秀區先烈中路黃花崗公園)。不過此時人們仍多以黃菊歌頌烈士,故改“紅花崗”為“黃花崗”,并沿用至今。1920年營建黃花崗烈士墓紀功坊,紀功坊的坊楣上一橫列浮雕,正中刻寶瓶黃菊,意為“碧血黃花”;兩邊各刻一棵紅棉,花朵盛開,代表的正是英雄氣。

  新中國成立后,紅棉象征英雄與烈士的觀念更加普遍。1954年,為紀念廣州起義烈士,廣州修建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規劃中就確定要在高聳的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密林和紅棉樹。英雄樹下奠英雄,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在很多文藝作品中,紅棉成為點睛之筆。最著名的莫過于1981年的電影《刑場上的婚禮》。電影中烈士周文雍和陳鐵軍慷慨就義的一幕,就以木棉花為背景。當時,電影《刑場上的婚禮》在全國放映,影響很大,紅棉象征英雄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一花

  百年來兩度評為市花

  “廣州第一花”當之無愧

  初春的廣州,木棉全樹皆花,殷紅似火,被稱“廣州第一花”。你道為何?原來,這背后有段古:木棉花曾先后兩次被評為廣州的市花,既是花城眾花中的顏值擔當,又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上世紀20、30年代兩輪評定,木棉首次當選市花

  古代,廣州先民一直寵愛楚楚動人的素馨花。近代以來,隨著木棉被賦予厚重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多人呼吁以陽剛挺拔的木棉代表廣州。

  1928年12月28日,時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的鄧世增向市行政會議提議定木棉為廣州市花。他將提議致函各報館以擴大影響,很快引起熱烈回應,贊同者與反對者均有,激烈討論黃菊與紅棉誰應該評為廣州市花。1929年1月8日,當年的市政府通過將紅棉為廣州市花決議并交付全體市民評判??上Р痪绵囀涝鲛o去公職,繼任者無心過問評定“市花”一事,市花一事不了了之。

  1932年秋,劉紀文出任廣州市市長,評定市花又舊事重提,他以市長名義在報紙上發《通告》,《通告》文字優美,說服力頗強:“惟紅棉載在故籍,見于詩歌。以言本能,則雄偉高昂,崢嶸突兀;以言強健,則年長壽永,槃槃大材;以言茂盛,則枝條暢達,橫蔭十畝;以言美麗,則花色殷紅,經久不褪。其正直無偏、努力向上、獨立不撓之氣概,尤與地方人士之賦性相同。昂頭嶺表,儼有英雄特出之風;飛絮大千,不愧衣被蒼生之譽。海珠石上,蔚成絢爛之觀;粵秀山前,盡是繁華之景……”

  1932年12月15日,廣州市政會議通過紅棉當選廣州市花的決議。經長達三年的評選過程,紅棉最終獲得廣大市民的認可,成為廣州市花。

  上世紀80年代再次當選市花,超過七十萬人參與討論

  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初沐南粵大地,廣州再次在全市范圍內舉行市花評選活動,目的是通過評選活動,讓廣大群眾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激發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熱忱。

  據1982年6月11日的《廣州日報》報道:投票開始后,千萬張選票就像雪片般飛往評委辦公室,23天內共收到來信和選票10466封(張)。不少選票都是經過集體討論出來的結果,最多的一張選票標明代表600多人的意愿,有的還鄭重逐一簽上名字。據不完全統計,參加討論的人數超過70萬人,最年長的87歲,最小的是幼兒園小朋友,國內遠至沈陽,國外遠至加拿大,都有來信參加評選……掀起市花評選熱。

  推薦的候選市花多達58種。最終,木棉以75.9%的支持率,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最高投票數,再次被定為廣州市市花。

  護花人

  350多歲“木棉王”仍健壯

  高科技每年體檢保健有秘笈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廣州市持續增加木棉種植量、提升景觀效果,逐步打造木棉景觀帶,已有30多處較大規模的開花木棉樹群,全市木棉種植數量近4.8萬株。

  廣州木棉賞花點主要有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陵園西路、江南大道等,沿江西路、中山四路、臨江大道、番禺大道、漢溪大道、迎賓大道等道路旁也有木棉花可賞。此外,還有許多著名景點能觀賞到木棉花,如海珠廣場、東山湖公園、荔灣湖公園、黃埔軍校舊址、南海神廟等。

陵園西路,每逢木棉花開,街道便被火燒云般的紅色連成一片。

  在廣州眾多木棉花打卡地中,中山紀念堂是個好去處。這里有29株木棉,最古老的是植于1669年的“木棉王”,樹齡350多年。日前,記者在中山紀念堂看見,“木棉王”樹高27米多,平均冠幅33.75米,胸圍6.15米,身姿頗為雄壯。針對木棉王存在的偏冠情況,工程師在南北兩側修建支撐柱,猶如給了這棵古樹一雙拐杖。廣州還對木棉王 “立牌”保護,“亮”出其古樹身份,實現“一樹一碼一檔”管理。木棉花下,一塊巨石特別顯眼,上書廣州原市長朱光膾炙人口的《廣州好》一詞:“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三月正春風?!?/p>

  1985年,紀念堂“木棉王”被評為廣州市首批古樹名木之一。30多年來,歷屆園林工程師接力做好木棉王的保護工作。

  黃霖霞已守護木棉王17載,是在職工程師中照顧“木棉王”時間最長的“花仙子”。她告訴記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每年都會給“木棉王”體檢,“照B超”“拍CT”,看看木棉有沒有生病。

  “照B超”的時候,工程師先在木棉齊腰處插上超聲波聽診器,每個聽診器有數據線連接電腦,電腦中則有軟件,將超聲波測試的數據轉換成圖像。健康的木棉與中空或腐爛的木棉相比,超聲波傳播速率不一樣,因此會轉成不同的圖像,比如出現中空現象,相應位置的圖像會呈紫色,如此一對比就知道木棉何處有問題。

  “拍CT”是用于檢測木棉的根系健康程度。前幾年,通過拍CT發現,“木棉王”南側一條主根撐破了原來的地面。為不影響根系的生長,工作人員把原來的地面改成了石拱橋,使其“呼吸”更順暢。

  有一年,天牛入侵“木棉王”,若按照老方法,工程師得利用高臂修枝車對被天牛傷害的樹干打藥殺滅,這樣往往有味道。經過研究,科研人員帶來了“以蟲治蟲”的新方法,通過引進天敵殺死天牛,讓“木棉王”恢復了健康。有趣的是,這種天敵是專門寄生天牛的,并不會傷害木棉,一旦殺光樹上的天牛,它們也會自行遷移到其他有天牛的地方。

  根據“體檢”報告,黃霖霞會調整和完善當年的養護計劃,并為下一步養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每年春秋兩季,黃霖霞所在的養護團隊會對木棉王進行“深根施肥”,把古樹促根劑、高效液體肥料等營養直接輸送入根系。他們還會根據“木棉王”的生長情況進行保養性修剪,同時對修剪后的切口或有問題的枝條進行清腐、殺蟲殺菌、防腐處理、填充及修補等。

  隨著科技的投入,“木棉王”近年來越來越健壯。黃霖霞深情地說,與“木棉王”350多年的歷史相比,17年就像是一瞬間?!澳久尥酢钡乃诘厥菑V州歷史上的軍政要地,這棵木棉王見證了時代風云變遷和諸多歷史重要時刻。

  在2018年全國組織開展的“中國最美古樹”遴選活動中,中山紀念堂“木棉王”獲得“中國最美木棉”稱號。2022年,中山紀念堂首次舉辦木棉文化節,黃霖霞與同事們成為講解員,弘揚廣州木棉文化,與大家一起讀懂廣州深厚的歷史文化,感受城市的魅力。

  花滿城

  廣州人的芳鄰摯友

  代表嶺南精神風骨

  木棉花的精神也滋養著一代代羊城人。木棉盛開的時節,很多街坊都會賞紅棉。樹上是盛放的木棉花,樹下是用長槍短炮記錄木棉花的人群。每到開花時節,市民譚女士都會從江南西趕來人民橋邊的木棉樹下,與木棉花零距離合影。她告訴記者,自小就與這棵“木棉王”相伴,像相熟的老友,每年花開時節也是老友相聚踏青的時候。

  木棉不媚俗之態、傲然凌風之勢,亦是歷代嶺南畫家筆下永恒的題材。高劍父、陳樹人、關山月、楊之光、陳永鏘等等都畫過木棉。陳永鏘這樣訴說自己的木棉情結:木棉是我相處終生的芳鄰、摯友,甚至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是在木棉樹下出生和成長的嶺南人,人生一路走來的七十余年里,沒有哪年少了注目木棉的花開花落!木棉,是廣州市“市花”,也是嶺南的象征,更代表著嶺南精神與嶺南風骨。

《南嶺高枝》 陳永鏘

  羊城花似海,最戀木棉花。滿城木棉花象征著廣州蓬勃向上的活力,廣州人有著深厚的木棉花情結。紅棉牌吉他、紅棉牌涼果、紅棉牌自行車、紅棉牌紅糖等本土產品,是幾代廣州人的美好記憶,華南理工大學、花園酒店等使用有木棉花圖案的標志。從“小蠻腰”(廣州塔)開出的有軌列車,車身繪著木棉花,穿梭于風景如畫的珠江沿岸,被稱為“開往春天的列車”。

木棉花。

  一朵大紅色木棉花“裝點”在寶藍色的飛機垂直尾翼上,構成南航的航徽標識,木棉花亦隨著飛機遍及全球。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吳女士說:“每次看到南航飛機上的木棉花,就倍感親切?!蹦虾降哪久尬幕€在不斷延伸拓展。今年春運期間,南航明珠休息室推出“南小棉”文創雪糕,以“木棉花”元素為設計靈感,取名“南小棉”,寓意甜蜜和美好,給旅途增添了新的味道。

木棉花開,市民來到戶外寫生。

  一朵花,一座城。又是一年木棉花驚艷綻放廣州的時節,英雄花開英雄城,為城市注入勃勃生機,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廣州滿滿的文化情懷和奮發向上的城市活力。(劉幸、李妍)

  點睛

  廣州各區

  木棉古樹名木知多少

  ●越秀區:有三十五棵木棉古樹;中山紀念堂東北側木棉王已有三百五十多歲,系市區最年長木棉。

  ●海珠區:有五棵木棉古樹;大元帥府廣場車站旁綠化帶的木棉樹齡已有一百二十九年,見證了孫中山與宋慶齡在廣州的革命歲月。

  ●荔灣區:有一棵木棉古樹;位于海龍街道龍溪村梁氏宗祠前,樹齡一百八十六年。荔灣區木棉最為集中觀賞地是荔灣湖公園。

  ●天河區:有兩棵木棉古樹;另有一棵木棉名木,系一九八〇年四月二十三日葉劍英同志在華南植物園內手植。

  ●白云區:有六棵木棉古樹;另有兩棵木棉名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白云大道鳴泉居碧波樓旁。

  ●黃埔區:有二十一棵木棉古樹;南海神廟有三棵木棉古樹,樹齡在兩百四十歲到兩百六十歲歲之間。

  ●花都區:有九棵木棉古樹;紅棉大道是花都唯一一個以紅棉命名的主干道,風神車廠邊有一棵一百五十九歲的木棉。

  ●番禺區:有五十四棵木棉古樹;石樓鎮大嶺村民委員會旁有一棵樹齡達一百二十七歲的木棉古樹,見證了廣州頭號“國寶村”的風風雨雨。

  ●南沙區:有十七棵木棉古樹;萬頃沙鎮圍海造田而成,木棉在全區最多,同興村隆興西路九十四號有一株兩百十七歲的木棉,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

  ●從化區:有九棵木棉古樹;太平鎮木棉村委會西門三隊對面有兩棵木棉古樹,木棉村是從化唯一以木棉命名的古村。

  ●增城區:有六十五棵木棉古樹;石灘鎮上塘村委會仙塘面前街29-1號左側的木棉已有三百六十八歲,系廣州地區已知最年長木棉樹。

 ?。▉碓矗簭V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一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而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則可稱為名木。古樹分為三個級別,樹齡500年以上的樹木為一級古樹,樹齡在300—499年的樹木為二級古樹,樹齡在100—299年的樹木為三級古樹,名木不分級別。)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