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圖說廣州

老牌餐廳“轉”出的新滋味

  • 聽全文
  • 2023-02-06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珠江前航道岸上“老字號”商業高樓林立 曾經的商都記憶再現光彩

  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在珠江前航道,從白鵝潭到傳統中軸線,林立江畔的文物和歷史建筑見證著千年商都的驕傲與榮光。一棟棟氣勢非凡的高樓,一次次刷新著廣州的高樓紀錄,留下了專屬老廣州的難忘回憶。

  這些歷史建筑宛如坐擁一線江景的璀璨明珠,近年來相繼啟動升級改造:愛群旋轉餐廳再次轉動煥發新顏,廣州賓館“引入”云山珠水重新開放,漸漸地,年輕人多了,商務客來了,一度“蒙塵”的老建筑煥發新活力,成為舊城復興的“樣板房”。

  探訪愛群大廈:從老廣記憶到年輕人打卡地

  做了30年“廣州第一高”

  承載老廣浪漫回憶

  屹立珠江邊86年的愛群大廈,造型如同破浪前行的航船,氣勢不凡,是游客打卡、航拍的經典地標。憑借64米的海拔,自1937年起,愛群大廈蟬聯廣州第一高樓整整30載。

  在江面乘船觀看,愛群大廈西樓、東樓的外立面設計和而不同,西樓(老愛群)是高聳挺拔的豎線條,東樓(新愛群)則是輕盈舒展的橫線條。嶺南商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1937年落成的西樓出自建筑師陳榮枝、李炳垣之手,其設計借鑒了紐約摩天大廈,曾被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筑之新紀元”,1993年成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建成的東樓,橫線條的設計與豎線條的西樓對比鮮明又和諧相配,入選廣州第一批歷史建筑。

  西樓似船頭,東樓像船身,“晚輩”在造型上不搶“前輩”風頭,但也有獨家賣點:1984年12月,東樓在17層加建了內地第一個旋轉餐廳,西餐、卡座、江景、旋轉等新潮派頭讓它成為廣州當時的熱門打卡地,被譽為“鬧市中心空中樓閣”。拍照看西樓、用餐上東樓,新舊愛群各領風騷。“約你到愛群旋轉餐廳吃晚餐”,承載了許多老廣州戀愛約會的浪漫回憶。

  2010年前后,城中配套旋轉餐廳的星級酒店如雨后春筍出現,愛群旋轉餐廳運作三十余年,經營主打高性價比的粵菜,一群老茶客在這里喝了幾十年的茶。曾有年輕人慕名而至,驚訝于在餐廳里能飽覽一線江景,人均消費才七八十元,“抵食夾大件”。

  旋轉餐廳重新轉動

  成網紅餐廳受年輕人青睞

  2019年,愛群旋轉餐廳啟動煥新工程。這個內地最老的旋轉餐廳停擺后要重新轉動,需克服重重困難,零部件更是難以尋覓。“技術人員量身定制零部件,進行功能性修復,就好像為老人做關節置換手術,替換陳舊部件,終于讓旋轉餐廳再次轉動。”嶺南商旅集團的工程人員介紹。

經過改造,愛群大廈里的旋轉餐廳以古今相融的姿態煥新重啟

  歷經一年改造,愛群旋轉餐廳以古今相融的姿態煥新重啟。日前,記者沿江走訪,在江上、對岸眺望,圓盤形的旋轉餐廳依然是老照片中的模樣。當電梯門一開,淡啡色墻面,原木色餐桌,星空圖案的地毯,令人感覺進入了時尚輕奢餐廳。“本次轉型升級通過舊貌換新顏改造餐廳,用現代活力詮釋經典,布局年輕市場。這次改造導入適合當代消費需求的餐飲品牌,使老餐廳煥發新活力。”嶺南商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餐桌上星空造型的別致甜品,窗外流光溢彩的珠江夜景,換上新裝的愛群旋轉餐廳已經蛻變為老城區的網紅餐廳。重新開業以來,旋轉餐廳憑借創意出品和藝術擺盤,吸引了大批年輕食客,80%的顧客是80后、90后,晚餐人均消費較改造前增長約80%,餐廳經營收益也有顯著轉變。

  收藏近500件文物珍品

  老愛群也將修繕變身

  在愛群西樓,有一個房間還原了開業時的室內擺設,成為廣州歷史的見證。記者探訪了這個位于10樓走廊盡頭的房間,東南亞進口柚木制作的茶水柜、龍頭造型的木雕衣帽架、老式電視機……這里收藏著開業至今近500件歷史文物,置身其中如同穿越了近百年時光。

  在房間里,李宗仁題寫的“賓至如歸”、孫科題寫的“杰構凌云”……一幅幅名人題詞記錄著這座第一高樓的“威水史”。而在愛群開業紀念專刊上,也記載了當時的空前盛況。1949年11月6日,為慶祝廣州解放,由王琦、關山月等30多位畫家繪制的巨型宣傳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懸掛在愛群西樓墻上,轟動全城。

愛群大廈屹立珠江邊八十余載,造型如同破浪前行的航船

  桌面上,擺放著晶瑩剔透的餐具。在愛群工作約三十年的市場營銷部負責人朱春麗介紹:“餐廳對西餐的制作和餐具的配備要求很高,一定要選用品質優良的東西,據稱當時用得起東美林餐具的僅有愛群一家。開業之初便開始使用的英國制水晶餐具經久耐用,至今無破損。”

  走在西樓樓道里,朱春麗摸著光滑锃亮的原木樓梯介紹:“開業至今,樓梯不見任何裂痕。”在建筑內部,大樓采用“籠式”全鋼架結構,所用鋼材都從德國進口,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建筑結構技術,也是廣東最早使用該結構的高層建筑。

  作為文物的西樓,在修繕時需要更加審慎。“針對愛群西樓,我們正在做細致的方案,讓老建筑煥發新的活力。”嶺南商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煥新將遵循保護性開發原則,深入研究文物建筑的要求,進行相應修繕,與各個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房屋結構方面,正在專業公司鑒定的基礎上進行修繕處理,希望重塑愛群在本地人心目中的形象,成為城市文化記憶高地。”

  走進廣州賓館:55年前“最高樓”煥發新活力

  當年最高樓有段古

  設計創新從無到有

  1968年,愛群大廈的廣州第一高樓桂冠“讓給”了江邊的另一棟建筑——被市民稱為“27層”的廣州賓館。這是當時內地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高層賓館,樓高86米,超過“遠東第一樓”上海國際飯店的83米,成為當時內地最高的建筑物,還是“嶺南新建筑”的代表,在國內外聞名遐邇。

走進廣州賓館大堂,迎面一幅兩層樓高的半透明落地玻璃墻宛若搖曳的波紋,碧綠靈動,就像從江邊引入一汪活水

  日前,當記者來到海珠廣場,只見廣州賓館和對面的繽繽廣場(原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一東一西“把守”著起義路,猶如橋頭堡。廣州市設計院中山分院施工圖組總工何云聰介紹,廣州賓館原設計組云集了包括莫伯治、吳威亮、莫俊英、林兆璋等建筑大師。在總體布局上,設計師們曾考慮采用類似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的轉角平面,構成對稱的天際線格局,后來經過反復討論,最終選用了不對稱的平面形式。

  “仔細看會發現,每一層的窗頂都有70厘米寬的檐口出挑,作為水平遮陽板,這種結合嶺南氣候特征而采用的橫線條處理手法,滿足了房間防日照和雨水的要求。”廣州市設計院集團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所總建筑師陳萬里說,“在當年普遍采用垂直遮陽板的背景下,設計組頂著壓力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創新,在此后相當長時期,橫線條的板式高層成為全國高層建筑的設計借鑒。”

  大樓內部“動手術”

  封一扇窗要日夜反復對比

  2019年完成了外立面翻新的廣州賓館,墻面由胭脂紅回歸到早年洗練的純白色,與藍黑色的玻璃窗形成“黑白配”,簡潔明快。2020年,廣州賓館啟動內部升級,項目由廣州市設計院負責。

  

2019年,廣州賓館的外立面墻面由胭脂紅回歸到早年洗練的純白色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做這個項目,廣州賓館的設計師都是我們院的大師前輩,這是一代代設計院人傳承下來的作品。”項目負責人何云聰說,“我們從檔案室找到建筑大師佘畯南的兒子佘達奮當年手繪的廣州賓館透視圖,鋼筆畫精細得就像電腦打印似的。這個透視圖還獲得全國建筑圖紙大獎,讓人不得不嘆服。”

  為一棟樓齡超過50年的高樓“動手術”,而且是歷史建筑,設計師都十分謹慎。“我們不能在一個‘中老年人’身上大拆大建,改造原則以加固保護為主,又要讓她煥發新活力。”項目設計主筆易林濤說。

  在進行升級改造時,一開始就遇到了舊建筑與新規范的矛盾。按照現在的消防要求,大樓原來的地下消防水池容量、消防疏散能力都無法通過規范驗收標準。“擴建地下室成本非常高,在珠江邊開挖砂質土,還有很大的施工風險。”何云聰說,“原本我們都計劃要重新挖地下室了,最后經過再三研究,通過分區供水等方式,解決了消防水池容量不足的問題。”

  為突破消防疏散能力的瓶頸,新建筑通常采用增加電梯、樓梯的辦法。而廣州賓館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在大樓正面加建了兩條觀光電梯,很難再有擴容空間。作為歷史建筑,其歷史保護價值區域主要體現在外立面,不可更改。設計師采用“減法”,合并部分房間,減少房間總數,降低對消防疏散的需求。“這也擴大了房間的面積,有助于提高酒店檔次,吸引消費力強的群體。”何云聰說。

  改造過程中,部分房間需要封一點窗戶,這就有可能影響大樓外觀。設計團隊反復推敲,到底用什么顏色的材料可以確保外面看不出來,還要經過歷史建筑專家評審,多方論證才得以通過。“我們先在個別房間試點,看看效果如何,白天看、晚上看,確定沒問題才全面實施。”何云聰說。

  硬件引入高科技

  裝修融合嶺南風

  走進廣州賓館大堂,迎面一幅兩層樓高的半透明落地玻璃墻,如水搖曳的波紋碧綠靈動,就像從江邊引入一汪活水。空中盤旋的魚形吊燈,仿佛錦鯉追逐嬉戲。建筑師沒有仿古做舊,材料器具都選用現代風格,玻璃墻隔斷的處理卻又延續了傳統屏風的手法。“我們采用新廣府、新文化的現代設計理念,通過‘珠水魚戲’的意象,讓客人一進門就感受到這里是廣州。”何云聰說。

  從一樓直達頂樓的觀光電梯,是廣州賓館的一大賣點。27層的得云宮餐廳也是翻新改造的重點。設計師比較了上下九經典老字號的設計,從騎樓、粵劇、鑊耳屋等嶺南文化元素中尋找靈感,選擇了玉石綠作為主色調。“這是珠三角特有的廣府彩釉顏色,別的地方都找不到。”何云聰說。餐廳白色遮陽簾繪上水墨云山,借用滿洲窗元素的屏風大面積留白,襯托出典雅的玉石綠,就像云霧繚繞在蒼翠山頂,暗合“得云宮”之名。

  改造前,廣州賓館的房間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裝修風格,與現在受眾需求差別較大。如今,設計師在硬件上引入高科技元素,點綴嶺南建筑外墻透水磚造型的花樣裝飾,讓房間既有廣府味,又有智能家居的現代體驗。“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我們先在樣板間嘗試,不滿意就推倒重來,前后四次,連裝修隊伍的負責人也‘吐槽’,‘從業三十多年來沒有遇過這么難的項目’。”何云聰說,付出都是值得的,這次廣州賓館的裝修還原度很高,“更可貴的是,尊重了設計理念,再現了嶺南文化”。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