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棵古樟樹站在村頭,兩根粗壯樹干向著村莊方向伸展,濃蔭蔽日守護村落,猶如一位母親張開雙臂擁抱孩子?!痹谝豢?37歲的古樟樹旁,番禺區新造鎮北約村黨總支副書記黎鏡森向記者娓娓講述。
在番禺區新造鎮北約公園,有一片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的香樟樹群,生長著5棵上百年的古樟樹,環繞著一方水塘。古樟樹歷經一個個春夏秋冬,為村民帶來清香與清涼,“春季開花,夏秋季長果,連樹葉都有一股濃香。在夏季的酷熱中午,帶著香樟子清香的風吹拂著,公園里清涼舒爽?!?/p>
百年古樹承載著無盡鄉愁,古樹與村落間有著許多故事,“為了保護古樟樹,在規劃百億項目南大干線時專門調整方案,改道繞行,最終古樹群被保護下來,村里也少拆了90多間民房以及一座老祠堂、兩座古門樓?!?/p>
古樟樹濃蔭蔽日,猶如一位母親張臂擁抱著北約村。
近日,記者來到番禺區新造鎮北約村,探訪古樟樹與村落的相伴故事。
“樹堅強”曾遭蟲蛀火燒 如今煥發新生機
在北約公園,這棵137歲古香樟樹的經歷最傳奇。她是村民口中的“樹堅強”,歷窘境卻不低頭,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鼓勵著一代又一代村民,成為北約村歷史文化的精神之魂——向著陽光,堅韌生長。
北約公園里有一片枝繁葉茂、環繞水塘而生的香樟樹群。
這棵樟樹的樹身曾因被蛀蟲腐蝕,形成一個樹洞,生命力受損。20世紀80年代,中空樹干里出現白蟻、黃蜂筑巢,讓老樟樹的狀況更窘迫,村民為了滅蟲在樹洞燒火,卻意外導致樟樹樹芯被燒空,只剩下厚厚樹皮,“大家都以為古樟樹很快會枯死。沒想到,她憑借頑強生命力,竟然發出新枝新葉,而且越長越茂盛?!崩桤R森說。
2006年,廣州市古樹名木鑒定部門對這棵古樟樹的樹齡進行鑒證,古樟樹距今已有137年歷史,被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村里采取了多項措施將其保護起來,對被火燒過的樹洞傷口進行保護處理,填充海綿材料,并對傷口進行覆蓋處理。2019年,古樟樹上方的高壓線路實施了下地措施,百年古樟樹向上生長的空間更廣闊,姿態更挺拔,樹冠也愈發開張。
“樹冠覆蓋面積越來越大,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部分樹干向外延展,且枝葉茂盛,越來越不堪重負,慢慢低垂。”黎鏡森說,為了保護古樹主要枝干不被折斷,村里為古樹建起了兩根支撐柱,牢牢地將外伸樹干承托住,“猶如給古樹一副拐杖?!?/p>
“你看古樟樹伸出的兩根枝干多么像一雙手臂,手臂張開的方向就是我們北約村聚居區。”黎鏡森告訴記者,村民一直將這棵生命力頑強的古樟樹視為“母親樹”,“我們村民常常念叨,古樹就像母親一樣,張臂擁抱著北約村,歷經百年風雨而永葆不朽生命力,這正是這棵古樹的偉大之處!”
百億項目繞“樹”而行、避“村”而建
一株古樹,幾多春秋。一棵棵百歲古樟見證著北約村的歷史變遷,護佑著這一方水土,也見證了珠江邊北約村的滄桑變遷。記者采訪拍攝時,當航拍無人機升空,北約村秀美的輪廓呈現在眼前,一邊是安靜的村落,稠密民房鑲嵌于一片綠色之中,一邊是南大干線主干道,車水馬龍。
為了保護古樟樹群,南大干線在設計建設時繞“樹”而行。
北約公園緊鄰南大干線,僅隔了一條鄉村水泥小路,遠處便是廣州國際創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樓。說起南大干線的規劃建設,黎鏡森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為了保護這片古樟樹群,南大干線曾經調整規劃方案,將道路往北移了50多米。
“正是這些古樟樹的存在,當初南大干線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專門為它們繞道而過,最終讓我們的祠堂、古樹群、鄉村公園得以完整保留下來,村里一共少拆了90多間房屋,為村民留下了鄉愁記憶以及更完整的未來發展空間?!闭劶澳洗蟾删€為古樹繞道的事時,黎鏡森非常感慨。
他表示,根據南大干線原規劃設計方案,南大干線將從北約村口橫穿而過,不僅要遷移這片古樟樹和古建筑,還要拆遷北約村幾十間房屋,這將會給古村帶來難以彌補的歷史文化缺憾。后來,經過各方的協調和努力,政府最終采取了中線北移方案——避“村”而建、繞“樹”而行,使北約村整體面貌得以保存。
如今,這里一側是車水馬龍的南大干線,另一側則是青蔥寧靜的小公園,而古樟樹就像忠誠的勇士守護著家園,展開它寬闊的臂膀護佑著村莊的人們,讓珠水之畔的北約村安寧又祥和。
公園涼爽蚊蟲少 成為村民休閑好去處
目前,北約公園現有樹木數十棵,大大小小,種植年份也不一。其中百年以上的樟樹有5棵,最年長的170歲了。對于村民來說,這座公園的一草一木都是鄉愁記憶,每一棵古樟樹下,都有他們的美好回憶。
“這些都是香樟樹,一般在清明節前后開花,開花后結果,每年11月份香樟果成熟后開始掉落,落得滿地都是?!币晃淮迕窀嬖V記者,香樟樹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取落葉在手里揉搓一下也能聞到香味,香樟果實還會引來鳥兒啄食,清晨的公園,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香樟果落地浸入泥土,生根發芽,長出幼苗。2022年6月,黎鏡森在公園里意外發現了幾十棵10多厘米高的香樟樹小苗,把它們遷移到花盆里培植,經過淋水施肥,現已長到六七十厘米高。
北約村占地約90畝,村子不大,只有近500戶村民,常住人口約1300人,來穗人員有1000多人。
據村民介紹,近年來,村子開展雨污分流,讓公園里小水塘的水質更好,環繞水塘的百年樟樹是公園的綠色屏障。鳥兒啄落的香樟子掉落水塘,魚兒又吃樟樹果子,水塘里還種著荷花,整個公園和水塘構成了一個小小生態系統。
一棵棵老樟樹,都承載著北約村村民的美好記憶。無論是春夏秋冬,北約公園的人氣總是最盛,“連片古樟樹群猶如一把綠色大傘,將這座占地兩三畝的公園罩了起來。加之公園地處村子一角,周邊少建筑物遮擋,這里不僅通風涼爽,還少見蚊蟲,是乘涼休閑的最佳去處?!币晃淮迕窀嬖V記者,樟樹有防蚊防蟲效果,“家里的衣柜放一塊樟樹木板,不僅香氣撲鼻,還可以防蟲?!?/p>
“期盼古樟樹下荷花滿塘”
近年來,北約村通過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運用智慧化手段,為古樹名木上“電子戶口”,發動黨員“認領”,組建樹木巡查保護隊伍,定期對村內的樹木進行施肥除蟲,加強日常巡查監察,防止有人對古樹進行破壞。目前,北約村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從摸底普查到建檔登記,從日常管養到搶救性保護,發動村民一起保護好古樹名木資源,守護好鄉愁記憶。
在公園一塊碑上記錄著其興建歷史:吾村北約,自明代聚居,人杰地靈、物阜年豐,惟年久遠?;厥讖那埃说啬苏訚婶~塘、雜草叢生,喜迎新世紀,幸得鎮政府倡導、鄉親響應……挖淤砌堤,建亭造園。有村民告訴記者,這座公園建設于2000年,是新世紀北約村的重要民生工程。
“這里曾是低洼稻田,田間古樟樹成群,當時大家并不清楚這些古樹的種植時間,只是聽村里老人說有一定歷史了。最終選擇在這里興建北約公園,發動村民和社會愛心人士集資,一是保護古樹,二是對地塊的有效利用。公園建成后,吸引村落往這里延伸,村民的房子建得越來越近,至今公園竟成為了村子的休閑中心?!?6歲的黎鏡森參與并見證了北約公園的興建。如今,公園里百年樟樹環繞,充滿歡聲笑語,走進公園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古樹,讓城市留住記憶,也讓村民記住鄉愁。
當談及今后如何做好古樹名木保護時,黎鏡森認為,“古樹名木跟人一樣,你對它多些關心,它就能茁壯成長。一個村綠化好,村民的生活就越好,人的精神面貌也會更好。”他說,“前幾年,北約公園水塘里種過荷花,每年夏天,古樟樹下荷花盛開,公園迎來一年最美的時候。前年,因水浮蓮‘入侵’,荷花枯萎。由于疫情原因,2022年沒有時間種下荷花,我們打算在2023年重新種植荷花,期待下一個夏天荷花滿塘?!?/p>
為古樹讓路
為城市留下鄉愁
“我們從小就在這些樟樹下玩耍長大,在村里老門樓下踢毽子,后來村頭古樹群下建起了公園,我們也經常來到樹下乘涼聊天。古樟樹群見證著我們村的歷史變遷,也承載著村民的鄉愁。”談及這些古樟樹背后的故事,北約村村民止不住話匣。
鄉愁與歷史,是一座村落生命的重要部分。
據南大干線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相關設計方透露,項目最初規劃范圍內有北約村的貴達家塾、中正門門樓、北正里門樓和云林黎公祠四處約500平方米的百年古建筑,以及村頭的10棵古樟樹,其中5棵為上百年的掛牌古樟樹。“如果按照原規劃實施,不僅要遷移古樹和古建筑,還要拆遷北約村3萬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這會給古村帶來難以彌補的歷史文化缺憾?!?/p>
經過認真調研與征求意見,番禺區政府最終決定采取南大干線北約村段“中線北移方案”——道路避“村”而建、繞“樹”而行,這意味著不用移一棵古樹,不用拆一座古建筑,最大限度守護了北約村原貌。說起其中的考量,設計方解釋:“一條路的價值是可以計算的,但古樹、古建筑、古村的歷史價值是無法估量的?!?/p>
喚醒文化記憶,有鄉愁的村落更有未來。如今,北約村所在的新造鎮被劃入廣州國際創新城區域,隨著區域開發,這座珠水之畔的村落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村子一旁的南大干線是番禺北部大動脈,聯通眾多產業平臺。隨著南大干線今年年底的全線開通,這座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底蘊深厚的小村子將更有發展后勁。”
古樹名片
被村民稱為“樹堅強”“母親樹”的古樟樹:估測樹齡137歲,三級古樹,樹高12米,胸圍465厘米,平均冠幅18.5米,東西冠幅17米,南北冠幅20米。該古樹奇特性狀為主干分枝低,分枝向四周彎曲延展,樹冠枝葉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