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親手創辦,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共同創建的大學,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具有優良革命傳統、鮮亮紅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學起初校名為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過部省共建,在國家、地方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學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特質。
在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中,中山大學匯聚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名家大師,學術文脈積淀深厚。鄧植儀、丁穎、馮友蘭、郭沫若、魯迅、傅斯年、顧頡剛、商承祚、何思敬、趙元任、周谷城、梁伯強、蒲蟄龍、王亞南、劉節、岑仲勉、王起、柯麟、陳寅恪、姜立夫、楊榮國、梁方仲、容庚、高兆蘭、謝志光、陳耀真、陳心陶、林樹模、秦光煜、鐘世藩、周壽愷、董每戡、戴鎦齡、高由禧等著名學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來,中山大學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內外優秀的學術英才,奮斗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致力于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協議書;2000年1月,教育部批復同意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舉辦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備忘錄;同年12月,獲教育部批復同意建設深圳校區。至此,中山大學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在廣州、珠海、深圳扎根辦學,各校區統籌規劃、錯位發展,三校區五校園共同支撐中山大學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中山大學
近年來,中山大學在加強文理醫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努力補齊工科短板,填補了農學、藝術學空白,學科門類更加齊全,形成了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的學科格局。廣州校區重點提升文、理、醫傳統優勢學科,珠海校區重點發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藍學科群,深圳校區著力發展新醫科、新工科、新農科,學校綜合性辦學優勢和特色愈發凸顯,學科實力居于國內高校前列。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四個面向”,積極倡導“出思想、出理論、出學派”;學科與科研規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進一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激發人文社科發展新動能,為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貢獻中大力量。
中山大學醫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實力,我國最早的西醫教育誕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學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醫學科研創新日新月異,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構建了門類齊全、實力雄厚、技術領先、設備先進、優勢互補、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醫療救治服務網絡體系,醫教研綜合實力、醫療服務能力與規模居于全國領先行列。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建設成為“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中山大學現有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36個、省部級平臺241個,學校著力推進理、工、醫科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極地”號破冰科考船、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精準醫學科學中心、中大譜儀、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撐未來發展的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中山大學現有70個院系,本科專業辦學權136個,研究生教育已涵蓋除軍事學外的所有學科門類。中山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動教學改革,落實“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培養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塑造學生的創造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全面發展、引領未來的高水平人才。
學校大力推進學部制改革,組建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等7個學部,構建 “學校—學部—院系”三級學術治理體系,統籌相同和相近學科的學術標準與學術評價,加強跨學院(系)的合作協同,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中山大學進入發展新時期,即將開啟新的百年征程?!安W、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奮勇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山大學確立了事業發展“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即“從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三五年,在穩居國內一流大學群體前列的基礎上,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領先水平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顯著中大風格、引領未來發展的世界強校,推動辦學水平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堅定地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立志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中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