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有白云區,也有白云路,兩個地名都和白云山有關。其中,白云區因有白云山而得名。但白云路不在白云區,而是位于越秀區,且距離白云山山麓超過5公里。那么,這條路為何能與白云山“攀上關系”?
原來,白云路建于1912年,彼時,路北端被稱為川龍口,有一條水道沿白云山東麓順流而下,途經于此,最終匯入珠江。人們因此將這條路命名為“白云路”,通過地名,讓大家記住這條水道的“根”——白云山。
名山出名路,白云路在歷史上開了不少先河。它曾是廣州最寬的馬路,首次試驗性建成中間有綠化帶的復式馬路,有“模范馬路”之稱。廣州歷史最長的廣九火車站也位于此路,在廣州火車站啟用前,這里一直是廣州鐵路的主要客運樞紐。
白云路曾是廣州最寬的馬路,首次試驗性建成中間有綠化帶的復式馬路,有“模范馬路”之稱。
白云路中間綠化帶上的火車元素,記錄著位于此路的廣九火車站這段歷史。
白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