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陽光灑落與微風吹拂之下,落羽杉的葉片如羽毛般輕盈飄逸,更增添冬日浪漫唯美的意境。年末時節(jié),廣州各大公園湖畔的落羽杉紛紛以“當紅”之姿,進入全年“最佳賞味期”。
落羽杉的水中倒影,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
然而這位大家熟悉的冬日“網(wǎng)紅”,其實早在侏羅紀晚期就存在。據(jù)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所(園)副所長陳忠毅研究員介紹,20世紀20年代末,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于美國將落羽杉“引入”廣東。時過境遷,滄海桑田,當年的幼樹已長成大樹,在廣州各處湖畔亭亭玉立,營造出最美冬日之景。據(jù)了解,落羽杉、鵝掌楸、烏桕、加椰芒、楓香都是廣州冬天觀葉植物,而隆冬對于落羽杉而言,正是好戲連場之時。
由綠轉(zhuǎn)黃、再由橘轉(zhuǎn)為紅,北方有紅楓,南方也有落羽杉。華南國家植物園工程師李文艷表示,秋冬季節(jié)的落羽杉是南國紅葉獨特的風景,每年12月至翌年1月,其變色過程大約可持續(xù)一個多月。落羽杉林與棕櫚半島,冬日里一紅一綠,成為華南國家植物園最經(jīng)典的景點——世界級園林景觀“龍洞琪林”。
說到落羽杉“變色”的原因,其實是由葉片中的色素所決定。“落葉樹木葉色變化,與其葉片組織中和呈色相關(guān)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生物堿類色素和黃酮類色素的含量有關(guān)?!睋?jù)李文艷介紹,葉色變紅是由于葉片中大量合成花色素苷(黃酮類色素中的一種),而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受多種因子誘導(dǎo),如溫度、光、營養(yǎng)供給、生長調(diào)控、代謝物以及組織的特殊發(fā)育階段等,其中溫度在葉色呈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
落羽杉可以稱得上是“水陸兩棲”——既能耐水濕生長于淺沼澤,亦能生長于排水良好的陸地。“光照充足時,水中的落羽杉紅葉期要長于陸生的,且有更好的整體觀賞性?!崩钗钠G表示,“氣溫越低,落羽杉變色的速度越快;而幼樹比老樹的變色速度更快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