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廣州概況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發布時間:2024-12-29 16:23:26   來源:廣州年鑒(2023)

  【地理位置】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醫療中心,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廣州市位于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北緣,地處東經112°57′~114°3′,北緯22°26′~23°56′,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三水、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市區和佛岡縣、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隔海相望。

  廣州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流地,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蕉門、洪奇門等水道出海,是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三角洲內河水陸運輸中心。京廣、廣深、廣茂、廣梅汕、貴廣、南廣、武廣、廣深港、廣珠城際等多條鐵路交匯于此,使廣州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國內三大航空樞紐之一,開通有國內外200多個通航點,航線超過400條,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地形地貌】廣州市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東北向西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區與惠州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于受各種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樣的土地類型。根據土地垂直地帶可劃分為以下幾種:(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東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以上,成土母質以花崗巖和砂頁巖為主。(2)丘陵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下垂直地帶內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間,增城區、從化區、花都區以及市區東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質主要由砂頁巖、花崗巖和變質巖構成。(3)崗臺地。是相對高度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的緩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區、從化區、白云區和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天河區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質以堆積紅土、紅色巖系和砂頁巖為主。(4)沖積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下游沖積的廣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帶的沖積、海積平原等,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是廣州糧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產基地。(5)灘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區南沙、萬頃沙、新墾沿海一帶。

  【氣候特征】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北接南嶺余脈,南臨南海,海洋性氣候特征顯著,海洋和大陸對廣州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廣州市年平均氣溫在21.7℃~23.1℃之間,雨水資源豐富,平均年降水量1923毫米,平均年降水日數149天。

  2022年,廣州市年平均氣溫23.2℃,比常年偏高0.8℃,比上年偏低0.8℃。全市平均降水量1891.9毫米,比常年偏少1.6%,比上年偏多31.7%。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780.9小時,比常年偏多8.6%,比上年偏少5.2%。

  是年,廣州市氣候總體特征:氣溫降水整體正常,低溫陰雨重,高溫歷史最強,龍舟水重,臺風多。1月29日至2月10日和2月19—24日分別出現兩次持續低溫陰雨過程,是2009年以來低溫陰雨最嚴重的年份。“龍舟水”期間,全市累計雨量較近十年同期偏多17.2%,增城派潭鎮錄得1188.9毫米,單站雨量創新高。2022年最強“5·10”持續性暴雨對北部地區造成嚴重影響。年內有4個臺風影響廣州,其中7月登陸的臺風“暹芭”影響較大。

  2022年廣州高溫具有“出現晚、強度大、持續時間破紀錄”的特點,第一個高溫日在6月23日,較近十年偏晚34天;7月9日至8月2日連續25天高溫,為1951年以來最強最長高溫過程;9月10—20日高溫再現,為9月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最強的高溫過程。

  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年灰霾日數為6.6天,比近十年偏少26.9日,比上年增加2.6日。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廣州的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種類較為豐富。至2022年,發現礦產47種(含亞種),礦產地820處;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0種,礦產地73處,大中型礦區32處(大型12處,中型20處)。主要礦產有建筑用花崗巖、水泥用灰巖、硝鹽礦、煤、礦泉水和地下熱水等。區內金屬礦產呈零星分布,規模較小,品位不穩定。建筑用花崗巖和水泥用灰巖較為豐富,其分布面積廣、質量好、強度大,為優質的建筑石料。礦泉水為偏硅酸低礦化度礦泉水,水質優良,具備一定資源儲量,有較好的開發潛力。地下熱水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從化區溫泉至良口地區和從化區灌村至增城區高灘地區,溫度為中低溫型,按熱能劃分,地熱田規模均為小型。

  水資源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55千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具有嶺南水鄉文化特色。廣州全境河流縱橫,同歸珠江水系。其中東部和北部以山區河流為主,主要有流溪河、增江、白坭河等,南部主要是西、北、東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匯流交織而成的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全市水域面積744平方千米,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0%。廣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本地水資源較少,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本地平均水資源總量79.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億立方米,地下水14.87億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復量為13.88億立方米。本地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8.38億立方米,占全市本地水資源總量的35.57%。過境客水資源量1860.34億立方米,是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客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河網區和增城區,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進入廣州市區的客水資源量1591.5億立方米,由東江分流進入東江北干流的客水資源量142.03億立方米,增江上游來水量28.28億立方米。南部河網區處于潮汐影響區域,徑流量大,潮流作用強。珠江的虎門、蕉門、洪奇門三大口門在廣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多年平均出海水量1914.83億立方米。潮流帶來的大量水量,部分是可利用的淡水資源。

  生物資源

  廣州市的自然條件為多種動物棲息繁衍和植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種類繁多,生長快速。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但天然林極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征,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大類、47科、86屬、140種和變種,共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有約70個品種),是荔枝、龍眼、黃皮、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以優質、多品種著稱,有15類、127種、370多個品種。花卉包括鮮切花類(鮮切花、鮮切葉、鮮切枝),盆栽植物類(盆栽類、盆景、花壇植物),觀賞苗木,食用與藥用花卉,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種苗七大類。糧食、經濟作物、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不乏名優特品種。其中,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種有花都炭步檳榔香芋、大埔烏龍茶,獲廣東省地理標志產品有增城絲苗米、增城“掛綠”荔枝、新墾蓮藕、增城遲菜心、蘿崗糯米糍、蘿崗甜橙、派潭涼粉草、錢崗糯米糍、廟南粉葛、從化荔枝蜜等。野生動物資源包括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類型,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穿山甲、水鹿、大靈貓、東方白鸛、三線閉殼龜、大壁虎、虎紋蛙等。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