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本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要求,由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編制的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咨詢情況、復議、訴訟和申訴的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并附相關的說明和指標統計表。我區人民政府網站是廣州南沙政府網站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聯系: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韋廣運:39914112。
一 概 述
2010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的政務公開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緊緊圍繞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加強民主監督,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推行依法行政、廉潔行政,進一步鞏固成果,規范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突出公開重點,提高公開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將2010年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0年總體工作
2010年至今,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意見》要求,我區能緊緊圍繞《2010年廣州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認真貫徹省、市相關要求和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狠抓各級辦事大廳建設,深化街(鎮)政務公開,著力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服務水平,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進步。全區各部門、各鎮、街及各有關單位認真落實《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等文件精神, 2009年我區重新編制了《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對各部門信息公開進行了規范,2010年我區對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各單位按照區信息公開目錄,將政府動態信息以及政府領導分工、部門設置、職能權限、辦事指南等固定信息向社會公開,為政府信息全面公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重視門戶網站建設,夯實信息公開基礎平臺
2010年,我區對區門戶網站進行了大改版,政務公開目錄進一步完善,信息查閱更加方便,服務群眾、企業資訊更加詳實、突出。同時,對區屬街(鎮)及職能部門網站也做了規范化要求,各街(鎮)網站均增加了便民服務中心內容,更加注重了政務公開的實效性。截至2010年12月底,南沙區政府網站點擊率為1045246人次,區政務中心網站點擊率為79766人次,全年審批業務共計25680件,網絡化公眾參與咨詢、投訴互動量為57件,已經答復57件,答復率為100%。其中我區2010年新增信息7856件(包括視頻新聞、網頁咨詢、手機彩信南沙E報等),訊息量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增加。
(二)狠抓區政府網站、辦事大廳建設,推行“三級服務體系”。
2010年5月17日,政務中心搬入新辦公大樓,集政務公開、行政審批、電子政務、信息發布、行政投訴受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初步建立,三級服務體系也已建立。同時進一步深化街(鎮)政務公開工作。重點推進鄉鎮政務公開與村務公開有機銜接,提高基層服務質量。重點公開各級黨委政府政策措施在基層落實情況,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征地補償、涉農補貼、救災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去年底前,南沙已全面完成五個街(鎮)便民服務中心及部分村居(社區)便民服務站的建設,區、街(鎮)、村居(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我區著重加強各中心的內部管理,規范中心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去年5月17日,區政務服務中心搬入了新的辦公大樓,新辦公大樓總面積11700平方米,是原中心的8.7倍。新辦公樓增加了進駐單位和辦事窗口。所有進駐部門除前臺受理窗口外,均設置了后臺辦公區及領導室,為“前臺受理、后臺辦理”的新型行政審批操作模式奠定了基礎。同時新大樓增配了信息查詢機、顯示屏、填單臺等新的便民設施,建設了區新聞發布中心、政務檔案查詢室等新的政務公開場所,區信訪局、區房地產交易中心、區投資促進中心、區房地產測繪及估價管理所、區財政征收管理辦公室、區財政評審管理辦公室、區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隊、區工商局注冊監管科也成建制進駐中心,同時新增設銀行、電信、移動等服務機構,政務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初步實現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何勇同志2008年11月18日《在全國深化政務公開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 “要通過拓展服務領域、優化工作流程、改善軟硬件環境,將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建設成為集政務公開、行政審批、電子政務、信息發布、行政投訴受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的目標。
今年,各街(鎮)分中心已全部完成了省、市下放權限的梳理對接工作,各鎮、街電子審批服務系統也已經開始開發部署,區政府制定了對各(街)鎮分中心(包括人社局分中心)考核獎勵辦法,擬根據考核結果對各便民中心每年進行2-6萬元的獎勵,以進一步促進街(鎮)政務公開工作的建設,以及服務質量和創新服務水平的提升。各街(鎮)也因地制宜的加快了村居(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的建設,南沙街采取了街、村6:4出資的辦法建設便民服務代辦點,萬頃沙鎮重點推行大學生村官主持代辦點及專人代辦全村事務的做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切實方便了群眾。
(三)進一步深化街(鎮)政務公開工作。
街(鎮)與群眾聯系最緊密,也是我區推進政務公開的重要陣地。我區歷來重視街(鎮)政務公開工作的開展。重點推進鄉鎮政務公開與村務公開有機銜接,提高基層服務質量。重點公開各級黨委政府政策措施在基層落實情況,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征地補償、涉農補貼、救災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全區所有街(鎮)及村居均設立了政務(村務)公開欄,五個街(鎮)和大部分村居還建立了網站,區里每年都會對街(鎮)和村居政務公開進行檢查,以促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工作真實有效,不走過場。南沙大開發過程中,涉及征地、拆遷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較多,但社會秩序總體穩定,群眾也大多理解和支持。
(四)著力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服務水平。
南沙區建區以來,尤其是在政務中心和各便民中心建立以來,已陸續將區級和街(鎮)的服務事項全部進行了梳理,并通過多種途徑予以公開,切實方便群眾查閱和辦理。2010年我們還將187項區級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了網上全流程辦理,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了足不出戶辦理事項的便利。區委、區政府發布了“惠民36條”及“補充13條”措施,定期督辦檢查,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并能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各街(鎮)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便民惠民的新措施:萬頃沙鎮在鎮政府網站建立了網上辦事大廳,以動畫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服務。鹿頸村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采取建立待業村民信息庫,通過QQ、移動飛信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實行網上報名,大大方便了群眾。
近年來,我區政務公開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穩步推進,進步顯著,多次受到省、市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的肯定和鼓勵。2009年,我區在全市政務公開考評工作中被評為良好單位。2010年,我區作為全省四個先進地區之一,向全國政務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遞交了書面經驗材料。
二、我區依申請公開機制健全,申請公開的渠道方便。
我區政府網站設有“依申請公開”欄目,我中心網頁也設有“主任信箱”欄目。我中心在網頁上均給予及時反饋,各部門能積極配合依申請公開工作。2010年期間,群眾在政務中心網站《主任信箱欄目》提出的各類事項包括關于辦事流程、民生問題、申請公開等事項共計 57 件,我中心答復 57 件,答復率100%。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0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7856條,其中全文電子化達 90 %,本年度新增的主動公開信息 7856 條。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的信息有 條,此類信息在南沙政府網有公布,主要涉及1.影響公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疫情、災情或者突發事件的預報、發生及其處理情況;2.扶貧、優撫、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標準、條件及實施情況;3.鎮街政務動態等信息的公開情況進行歸納總結。
在主動公開信息工作中,為方便公眾了解信息,本區人民政府采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形式上做了以下工作。強化領導,提高認識,健全政務公開的組織體系,努力打造陽光政府。
首先把政務公開列入了各單位各部門的政治、業務學習范疇。南沙區政府網站,是南沙政務公開面向群眾的主要渠道,網站面向社會公眾公布有關的政府動態和政府決議。區有關部門、各鎮街利用各種媒介形式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宣傳。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政務公開工作,要求全區上下把政務公開當作一項基本制度和一項基本工作常抓不懈,把政務公開作為全區的重點工作同步安排。
加強南沙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提高政務公開運作水平。南沙政務服務中心作為本轄區政務公開、政務服務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心的建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南沙政務服務中心2010年,中心共接待辦事群眾 325754 人次,辦理業務486366件,其中服務業務460686件,占94.7%,辦結率100%,審批業務25680件,占5.3%,按時辦結25673件,率99.9%。紅牌7件,占0.1%。評價13778次,滿意率100%。感謝信90封,無投訴。
三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0年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0件,其中通過我區人民政府網站主任信箱欄目提交的網上申請有0件,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的申請有0件,通過公開受理窗口當面提交的申請有0件。
四 咨詢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0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詢約62100次,咨詢電話接聽59800次,當面咨詢接待約48900多人次,網上咨詢57次。本區(縣級市)人民政府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訪問量為約1045246次,其中按點擊率排序的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依次是:中心動態、政務動態、政策法規、主任信箱等。
按照上級指示,本著提高政府效能的原則,加快行政效率,實現網上審批功能,廣州南沙政務中心網站將實現網上辦事功能。
五 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0年度發生針對本單位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0件。
六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我區政務公開及辦事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建區時間不長,基礎薄弱,各部門開展政務公開工作的職能還不明確,某些工作仍需進一步完善,主要有:
一是工作力度不夠大,工作比較被動,對干部、群眾的意見重視不夠,進展不快,整改不到位。有的公開內容不規范,不全面;少數部門公開內容不具體。對公開的內容沒有常態化、長效化。
二是我區未將政務公開工作的考核納入黨政一把手年終考核指標,缺乏工作動力。重點不突出,對群眾關心熱點問題等應公開的未能作到公開,使群眾難以了解全貌。由于區級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剛剛調整,我區的政務公開工作尚未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因此各部門在工作中缺乏依據。
三是街(鎮)政務公開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群眾最關心的各級黨委政府政策及惠民利民措施、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征地補償、涉農補貼、救災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等的公開形式有限,公開的時效和成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2011年工作設想
2011年南沙政務公開工作計劃將繼續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抓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和政務公開示范創建,進一步提高全區政務公開工作水平,具體如下:
1、繼續宣傳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落實信息公開工作責任,明確各局、鎮街負責人和具體信息公開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培訓;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新聞發布及社會評議、責任追究、保密審查機制,切實推動政務公開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讓政務公開成為政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今年還是主要以廣州市2011年區(縣)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為主要努力方向,進一步加強制度的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制作新的工作方案,穩步推進我區政務公開各項工作。明年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全區OA系統進行改造,所有OA系統文件必須明確“公開屬性”,從源頭保證政府信息國內公開的歸屬。
2、深入開展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活動。根據社會需要和群眾需求,要求各級各部門不斷拓展公開領域。公開范圍要從傳統的教育、醫療、公共交通、供水、供電等行業,拓展到住房、計劃生育、環保、通訊、電信、旅游、金融、食品、藥品、城管、農資等領域。建立健全聽證、咨詢、公示、信息發布、投訴、反饋、處理以及社會評議、監督考核、責任追究等制度。公共企事業單位要全面清理服務事項,重點公開辦事項目、收費依據、條件、辦事程序、承諾時限、崗位職責、紀律規定、監督渠道等。
3、健全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在人員配備、(辦公條件、資金方面予以落實),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務公開工作。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積極開展與兄弟區、縣級政務公開部門之間的交流。努力提高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目前,區級和各鎮街在人員、經費等方面的保障還不是很到位希望在此方面區內和市里多給予指導和支持。
4、加強監督檢查,促進各項任務的落實。各部門、各鎮街政務公開領導機構要加強對政務公開監督制度的督促檢查,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政務公開監督機制及通報制度。爭取將政務公開作為社會評議政風行風的重要手段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行政機關績效考評等重要內容,以促進政務公開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
七 說明與附表
(一)其他說明
(二)附表
附表1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7856條
指標 | 數量 |
主動公開信息數 | 7856 |
其中:全文電子化的主動公開信息數 | 90% |
新增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數 |
|
附表2 依申請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0條
指標 | 數量 |
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數 | 0 |
申請總數 | 0 |
其中:1.當面申請數 | 0 |
2.傳真申請數 | 0 |
3.電子郵件申請數 | 0 |
4.網上申請數 | 0 |
5.信函申請數 | 0 |
6.其他形式申請數 | 0 |
對申請的答復總數 | 0 |
其中:1.同意公開答復數 | 0 |
2.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0 |
3.不予公開答復數 | 0 |
4.信息不存在答復數 | 0 |
5.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答復數 | 0 |
6.申請內容不明確答復數 | 0 |
附表3 咨詢情況統計(2010年南沙政務服務中心網站“主任信箱”欄目數據)
指標 | 單位 | 數量 |
提供服務類信息數 | 條 | 57 |
網上咨詢數 | 人次 | 57 |
現場接待人數 | 人次 | 62100 |
咨詢電話接聽數 | 人次 | 59800 |
網站專欄頁面訪問量 | 人次 | 79766 |
附表4 申訴情況統計表 單位:0件
指標 | 數量 |
行政復議數 | 0 |
行政訴訟數 | 0 |
行政申訴數 | 0 |
其中:對本單位首次處理不滿意的行政申訴數 | 0 |
(備注:2010年根據區政府法制督辦科上報數據,全區共受理行政復議包含針對各個職能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