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我局深入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結合民政業務實際,切實加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不斷健全政務公開工作機制,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職責,持續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開展。
一、總體情況
(一)以公開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是加強涉及市場主體的信息公開。加大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幫扶行業政策的公開力度和宣傳力度,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惠企政策。二是加強涉及擴大有效投資的信息公開。依法依規公開民政投資有關規劃、政策文件及重大項目、預算內投資安排下達情況,定期更新重大建設項目進展情況。三是加強建議提案信息公開。共承辦市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80件(其中主辦21件),在門戶網站專欄公開答復11件。
(二)以公開助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公開。嚴格執行疫情防控信息發布各項制度,結合清明、重陽、婚姻登記熱門日等時間節點,及時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發布、宣傳引導和政策解釋工作。二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公開信訪聯系方式,認真做好有關平臺領導留言辦理工作,辦理局長信箱群眾留言415條。三是強化行政決策公眾參與。2022年制定的7份行政規范性文件,全部在門戶網站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組織服務對象、行業代表、專家學者等召開6場意見征求座談會,按要求以適當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眾反饋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三)全面提高政策公開質量。一是高質量發布。堅持同源發布,嚴格規范轉載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在門戶網站設立“民政政策法規庫”,同源引用民政領域現行政策法規。2022年,廣州民政公眾網發布信息2894條,發布微博信息420條、微信信息754條。先后組織采訪、發送通稿237篇次、召開(參與)新聞發布會9次,媒體報道2143篇,開展在線訪談4次。二是高質量解讀。持續落實政策解讀“三同步”要求,做到應解讀盡解讀,全年共發布29份解讀材料。綜合運用一圖讀懂、文字解讀和音頻解讀等形式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多頻次的深度解讀,并發揮政務新媒體平臺、學習強國、新聞媒體等的作用切實增強宣傳、解讀成效。積極開展政策實施后的跟蹤評估和解讀,本年度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均未收到公眾反饋問題。三是高質量服務。定期、及時更新知識庫,按時限要求辦理4210宗12345熱線業務,制定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村(居)“兩委”選舉、疫情防控等群眾普遍關切問題便捷答復模板,印發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殯葬服務、婚姻登記等民生實事事項辦理工作手冊,更好地解答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政策咨詢服務。
(四)著力夯實公開工作基礎。一是規范執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按“誰發布、誰審核;誰公開,誰負責;先審查,后公開”原則,嚴格落實信息公開各項制度。按要求開展部門文件公開屬性評估調整工作。二是提升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水平。進一步優化信息公開申請辦理分類處理、法制前置審查和重大疑難案件會商工作機制,堅持規范和時效并重,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質量。全年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37件,除5件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外,其余均依法依規辦理完畢。三是加強公開平臺建設。嚴格落實日常發布內容“三校三審”“先審后發”機制,強化民政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定期排查政務新媒體運行情況,確保各類公開平臺安全平穩運行。四是規范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欄目建設。將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納入信息公開目錄,共發布12類178條重點領域信息。五是扎實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及時更新調整主動公開目錄,指導各區民政局做好各村(居)涉農信息公開,推動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調聯動。
(五)進一步強化工作指導監督。局領導堅持親抓政務公開工作部署落實,定期聽取工作情況,檢查落實情況,對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提出具體工作要求,研究解決政務公開難點問題。局政務公開辦切實履行統籌職責,全面加強協調指導。印發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對2021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對存在的政策解讀文件發布的及時性、網站信息發布審核不足等情況進行了整改。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我局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政務公開責任還需進一步壓實,政務公開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內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仍要進一步完善等,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改進、不斷提升。2023年,我局將繼續認真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持續落實好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任務,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培訓,強化政策解讀和政務信息公開申請辦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局政務公開工作水平,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一)本年度我局及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無收取信息處理費情況。
(二)按照《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由市民政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人事、黨務、財務、后勤等工作依托市民政局管理。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除依申請公開工作外,其余工作依托市民政局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