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體情況
2022年,我局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認真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2022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實施《廣州市應急管理局2022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圍繞五個方面主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拓展平臺渠道,狠抓工作落實,大力推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在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主動公開方面:一是《條例》明確規定需主動公開的15類政府信息,均按要求掛網公開。二是全年制發主動公開文件14份并掛網公開。三是年內制發規范性文件1份(《廣州市應急管理行政處罰規范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已采取4種方式解讀并掛網公開。四是年內出臺《廣州市防災減災“十四五”規劃》、《廣州市防震減災“十四五”規劃》、《廣州市應急管理行政處罰規范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廣州市地震安全性評價信用管理辦法》等文件,均在決策前掛網征集社會公眾意見建議,增強行政決策公眾參與。五是依托局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及時發布、更新我局工作信息。六是圍繞安全宣傳科普、監管執法、災害應急處置等內容,全年發布新聞通稿226篇,全方位展示我局工作情況。
依申請公開方面:強化服務理念,健全工作機制,安排專人負責,依法依規辦理,落實受理、登記、審核、辦理、答復和歸檔“全周期”管理。全年共計辦理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18件,全部在規定時限內辦結,無2021年結轉申請數量和結轉2023年繼續辦理事項,充分滿足申請人對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
政府信息管理方面:一是認真貫徹《條例》和《廣州市行政機關公文公開屬性審核辦法》等規定,準確把握不同類型政府信息公開要求,科學合理確定公開方式。二是建立并落實主辦單位審查、局保密辦審核、局分管領導審批機制,嚴格信息保密主體責任。三是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制定實施責任制清單,嚴把信息發布關口,嚴防發生涉意識形態安全問題。
平臺建設方面:一是進一步加強局門戶網站建設,完成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全面支持互聯網協議第6版,加強網絡安全工作,全面提升防攻擊、防竊密水平。二是開展政務新媒體整改提升工作,建好微信、微博、南方號、廣州日報APP、抖音、視頻號6個政務新媒體,多維度提升信息服務水平。三是加強宣傳陣地管理,嚴格“三審三校”等制度,確保局門戶網站和政務新媒體信息發布安全。
監督保障方面:一是及時調整局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局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年內召開1次會議,研究審議工作實施方案。三是組織開展1次政務公開工作業務培訓,促進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2022年,我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主動公開的量仍不夠大,離“應公開盡公開”的原則要求仍有差距。二是公開方式還不夠多元,仍主要依托門戶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等網絡平臺,實體場所公開等途徑因條件受限而未能有效推行。三是平臺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門戶網站的欄目設置、信息運維仍需不斷優化,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的品牌效應還不夠強。四是干部職工的政務公開意識和業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相關政策法規的把握還不夠精準。
下一步,我局將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和改進:一是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政務公開意識和政策法規水平,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為做好公開工作奠定基礎。二是有力有序加大主動公開力度,依法保障社會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合法權益。三是進一步加強公開平臺建設,著重抓好門戶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優化升級,持續提升信息公開服務水平。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2022年,根據《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費管理辦法》,我局未發生收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