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本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要求,由廣州市民政局編制的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咨詢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并附相關的說明和指標統計表。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
一 、概 述
2011年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國家、省、市有關大力推進政務公開的工作精神,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幸福廣州”的目標,以民政門戶網站為主陣地,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著力點,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政民互動為抓手,不斷加大政務公開工作力度,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對民政政務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促進我市民政事業實現科學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政務公開落實到位。
我局高度重視,把深化政務公開作為推動民政事業改革發展、建設“陽光政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處室、直屬各單位落實責任,指定專人,認真開展相關政務公開工作,全局上下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抓總、處室分工負責、辦公室組織協調、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檢查的聯動工作機制。2011年初,根據市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結合我局實際,制定了《廣州市民政局2011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進一步明確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組織修訂了《廣州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依申請公開辦理程序、民政網站信息公開審查流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2011年12月根據人員變動和局領導分工調整情況,及時調整了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局直屬各單位也相應調整、完善了本單位由分管領導和聯絡員組成的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和工作制度,政務公開的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局辦公室會同信息辦每月對局系統的政務公開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匯總政府信息公開統計數據,按時上報市政府政務公開辦。
(二)突出重點,分類制作,政府信息實現規范公開。
1、抓住熱點焦點,做到主動公開。我局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按照履行職責的實際,圍繞群眾廣泛關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抓住權力行使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認真梳理,主動公開。2011年,我局重點公開10個方面的政府信息:一是組織機構設置和領導班子信息。二是規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規信息。三是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備案事項信息。四是行政執法職權事項及其結果信息。五是實行網上受理、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信息。六是重大事項決策和落實情況信息。七是財務和人事管理信息。八是政府采購和建設工程項目信息。九是行政事業性或經營性收費的項目、依據和標準信息。十是受理舉報、投訴的主要途徑及其處理結果信息。
2、甄別服務需求,依法依申請公開。我局制定了《廣州市民政局依申請公開政務信息制度》,在門戶網站上建立了依申請公開專欄和設置了依申請公開郵箱,詳細公開了申請條件和信息公開審核流程等,并提供申請表格下載。群眾可以通過網上申請和當面申請、來信申請等方式,申請公開政府文件等信息。局辦公室派出專人負責,接待群眾當面申請,定期檢查網上依申請公開郵箱。針對群眾提出的申請要求,準確區分一般業務咨詢和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對業務咨詢給予熱情解答;對經法律審查,符合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在規定的期限內予以公開。
3、多種形式多管齊下,擴大政府信息公開。我局積極拓展政務公開的形式,一方面堅持以民政網站為主陣地,另一方面通過政務服務窗口公告欄和電子屏幕、新聞媒體以及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辦現場咨詢活動等多種形式及時發布和更新各類群眾關注的政府信息,擴大政務公開覆蓋范圍。在提高低保救助標準、擴大老人長壽金發放范圍等民生重大決策實施時,我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使新政策在第一時間做到人所共知。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期間,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出倡議,發動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并及時公布捐贈情況。我局領導也多次參加“政務之窗”、“政風行風熱線大家談”等活動,接受新聞媒體采訪,向社會全面介紹民政工作動態和最新政策舉措,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政務服務窗口,編制、更新了辦事指南,并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度,節省群眾辦事時間。
(三)優化行政審批,規范行政執法,行政權力實施陽光運行。
按照全市行政審批備案事項流程優化的工作部署,主動對社會組織辦事表格、地名申請表格等行政審批業務表格和審批流程進行重新調整、優化,縮短辦事時限,如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方面,將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登記由法定的60日縮減為20個工作日。同時,在我局門戶網站上公示相關辦事程序、所需資料、審批依據、咨詢和投訴電話等。繼續推進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科學合理細化,研究制定并在局門戶網站上公開了《廣州市民政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和《廣州市民政局行政許可自由裁量權暫行規定》等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量化、細化的規范性文件,理清行政執法職權事項,分解執法職責,界定執法權限,確保執法行為公平、公正、公開。
(四)推進電子政務,拓展政民互動,為民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我局大力加強民政門戶網站建設,作為政府信息公開和為民服務的重要陣地;拓展局直屬單位的二級子站建設,新建廣州社會組織網、廣州市天河軍用供應站、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廣州市烈軍屬療養院等網站,積極打造民政網站群;結合市政府關于“百項政府服務網上辦理工程”的統一部署,整合各類便民資源,按照方便市民和企業申請、查詢、監督的目標,大力打造網上辦事平臺,積極推行網上審批,優化提升網站服務功能,多項業務已實現網上辦理,形成“事前清楚,辦事少走”的便捷服務環境。
我局積極拓寬互動形式,廣泛開展政民互動工作。在局門戶網站開設政民互動欄目,分設局長信箱、百姓熱線、在線訪談、民政微博等互動窗口,提供咨詢、評論、投訴和舉報平臺,廣納百家之言,共商民政發展大計。我局還通過舉辦每月領導接訪日等形式,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我局2011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856條,其中全文電子化達100%。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屬于反映民政工作日常動態類的信息1670條,占58.5%;屬于人事任免、人員招聘類信息43條,占1.5%;屬于政策法規、部門文件類的信息28條,占1%;屬于統計數據類的信息7條,占0.25%;屬于規劃計劃類的信息5條,占0.18%。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有112條,主要包括:1、廣州市民政局事業單位2010年公開招聘人員公告;2、國內婚姻登記;3、長者長壽保健金發放范圍、發放標準;4、地名審批公告;5、福利彩票公益金助學、扶持社會組織發展;6、慈善醫療和應急救助;7、優撫對象醫療保障;8、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備案事項信息;9、自然災害救助款物管理;10、2011年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屬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方面的信息7條,主要包括:1、2010主要民政資金(包括優待撫恤金、福利救濟金、自然災害生活救助金)的支出情況;2、市慈善會2010年接收社會捐贈明細;3、2010低保情況統計數據;4、2010年優撫、安置統計數據;5、廣州市民政局2011年部門預算;6、2010年增城市慈善會收支情況公告;7、2010年廣州市捐贈情況統計。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我局2011年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5件,其中通過我局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欄目提交的網上申請有4件,現場申請1件,無電子郵件提交的申請和通過信件郵寄提交的申請。
5件申請都按時答復,其中:“同意公開”的1件,已辦理完畢;“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的1件,主要是由于申請人要求查詢的信息非本機關政府信息;不屬于依申請公開范圍,屬事務咨詢的3件。
從申請的信息內容來看,1件涉及區劃地名管理,1件涉及福利彩票經營,1件涉及慈善機構,1件涉及傷殘撫恤,1項涉及求助救助。
從申請的對象看,4件屬于本地公民,1件屬于外地人員,全部為個人申請,主要意圖都是個人需要。
四、咨詢情況
我局2011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詢2617次,其中公共查閱室接待0次,咨詢電話接聽998人次,當面咨詢接待487人次,網上咨詢1132次。我局2011年度整個網站的訪問量為700萬人次,其中按點擊率排序的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依次是:通知公告、網上預約系統、辦事指南、辦事大廳、民政互動、工作動態、民政概覽、辦理機構一覽表、部門概況、人事信息、表格下載。
五、政務公開方面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我局2011年度未收到針對我局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行政訴訟案。
六、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我局2011年政府信息公開費用全部在行政經費中列支,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深化政務公開對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我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政務公開辦的關心指導下,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政務公開工作的各項要求,不斷提高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長效性,推動全局政務公開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一)鞏固長效工作機制,促進政務公開常態化、規范化。大力加強局系統政務公開宣傳培訓,切實提高各處室、各單位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技能。完善政務公開督查制度,將政務公開工作和廉政建設、民政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公開促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提高群眾滿意度。
(二)牢固樹立以民為本意識,提高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實效性。根據群眾需求,加強群眾關心的審批服務、行政執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重大決策等政府信息的制作和發布,健全受理群眾反映訴求工作體系,深化政民互動,擴大公眾參與度,全面樹立施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三)強化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在現有基礎上,按照“方便群眾辦事、便于群眾知情、利于群眾監督”的原則,繼續抓好網上辦事系統的建設管理,不斷充實完善各項民政業務和便民服務內容,積極探索其它群眾喜聞樂見的互動形式,更好地實現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宗旨。
八、說明與附表
(一)該年報所使用數據的統計期限為
(二)附表
附表1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主動公開信息數 | 2856 |
其中:全文電子化的主動公開信息數 | 2856 |
新增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數 | 28 |
附表2 依申請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數 | 0 |
申請總數 | 5 |
其中:1.當面申請數 | 1 |
2.傳真申請數 | 0 |
3.電子郵件申請數 | 0 |
4.網上申請數 | 4 |
5.信函申請數 | 0 |
6.其他形式申請數 | 0 |
對申請的答復總數 | 5 |
其中:1.同意公開答復數 | 1 |
2.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0 |
3.不予公開答復數 | 0 |
4.信息不存在答復數 | 0 |
5.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答復數 | 1 |
6.申請內容不明確答復數 | 0 |
附表3 咨詢情況統計
指標 | 單位 | 數量 |
提供服務類信息數 | 條 | 57 |
網上咨詢數 | 人次 | 1132 |
現場接待人數 | 人次 | 487 |
咨詢電話接聽數 | 人次 | 998 |
網站專欄頁面訪問量 | 人次 | 161313 |
附表4 申訴情況統計表 位:件
指標 | 數量 |
行政復議數 | 0 |
行政訴訟數 | 0 |
行政申訴數 | 0 |
其中:對本單位首次處理不滿意的行政申訴數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