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本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要求,由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信息口(以下統稱“我單位”)編制的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咨詢情況、復議、訴訟和申訴的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并附相關說明和指標統計表。我單位網站上可下載本報告電子版。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聯系:市科信局信息口綜合處,83355108。
一 概 述
2009年,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信息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三促進一保持”的總體要求,以建設高度信息化、全面網絡化的“信息廣州”為總體目標,積極主動,開拓創新,果斷決策,團結拼搏,重點突出,狠抓落實,著力抓好“信息廣州”意見制訂和貫徹落實,掀起新一輪信息化熱潮;著力推進一批信息產業重大專項,為廣州產業結構調整和下一輪發展提供動力;著力推進一批信息化應用重點項目,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著力建設一個規范協同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制;著力培養一批信息化復合型人才,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能戰斗的隊伍。積極推動全市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我單位高度重視政務公開,一年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政務公開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局主要領導親自抓政務公開,及時敦促督查政府信息的主動公開。充分發揮市信息辦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作用,搭建信息公開工作網絡,加強政務公開日常工作領導,強化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運作模式。二是根據有關部門要求充實政務公開規章制度,逐步完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加強保密審查意識,健全保密審查機制,確保“涉密信息不公開,公開信息不涉密”。三是加強政務公開工作檢查,健全監督機制。發揮政務公開工作監督辦公室的作用,對我單位落實政務公開各項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政務公開工作主要部門綜合處,負責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及時督辦、落實。四是對網站進行升級改版。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要求,著力加強網站這一政府信息公開主渠道的建設,健全網站欄目,拓展公開渠道。此外,我單位還充分利用報紙、期刊、雜志、新聞發布會,以及通過舉辦全市局級以上領導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培訓班、全市信息主管座談會解讀《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信息廣州”的意見》等有關活動,適時公開我單位工作動態以及關乎全市信息化和信息產業方面的相關信息。
通過已上各種得力有效的舉措,我單位政務公開工作順利推進,各項行政事務更加公開透明,工作作風持續保持良好,為2009年我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和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從而更加有力地推動全市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本單位2009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366條,其中全文電子化達100%,本年度新增的主動公開信息640條(2008年為726條)。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政策法規類的信息6條,包括《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信息廣州”的意見》、《廣州市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關于印發<廣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廣州市電子商務應用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下達廣州市平板顯示產業財政扶持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等,占總體的比例為0.439%;規劃計劃類的信息1條(《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2008年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要點》),占總體的比例為0.073%;屬于本單位的業務類信息932條,占總體的比例為68.228%,其中包括《第16屆亞運公安專網項目》等378條信息工程采購公告、《關于GZIT2009-ZB0511號招標文件更正的通知》等65條信息工程采購更正通知、《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網絡系統工程項目招標結果公告》等489條信息化項目中標公告。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的信息有25條以上,包括《廣州市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信息廣州”的意見》、《關于印發<廣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廣州市電子商務應用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下達廣州市平板顯示產業財政扶持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等。經2009年3月2日市政府第13屆72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是對作為市政府面向社會發放用于辦理個人社會事務,享受社會保障及其他社會公共服務的電子身份憑證的社會保障卡的管理性規定,直接關系到市民對社會保障卡的申領、使用和更換等,此辦法為我單位主要牽頭制定。在文件經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一時間公布,有利于市民及時知曉、了解其使用等方面的信息。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屬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方面的信息合計871條以上。我單位2009年主動公開的信息工程采購公告378條,采購結果公告489條。在上類公告中,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政府采購限額標準、采購結果,以及有關資金都有直接反映。例如,《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無線技術實驗室項目招標結果公告》明確了中標單位、采購項目及項目資金數額等信息:中標金額:997,880.00元;中標服務費:11,975.00元等。包括上述《關于印發<廣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資金申領和使用等,及時向社會公開資金管理信息,以利于全市電子商務企業知悉資金的申報條件、程序和要求等,便于資金使用管理接受社會監督。
在主動公開信息工作中,為方便公眾了解信息,我單位在采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形式上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通過我單位門戶網站公布政府信息,這是我單位信息公開的主要和最常用形式。在網站公開中,力爭做到及時更新維護網站內容,將全市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單位各項工作動態和進展等情況,經層層把關按級審批后在門戶網站予以發布,及時向公眾公開。今年,我單位還對門戶網站進行了全面升級改版,著力健全了網站欄目。新版門戶網站增加了“依申請公開”、“熱點專題”欄目,豐富了“網上辦事”、“網上互動”、“新聞大廳”等欄目,進一步拓展了政府信息公開渠道。
二是通過報紙、雜志等各類媒體向全社會公開信息。如,利用各類媒體平臺,積極開展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信息廣州”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內容和精神的解讀與公開。《意見》在廣州日報上全文刊登,通過南方日報、信息時報、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媒體進行深度報道。與南方都市報合作,開辟信息廣州專欄,全年共12期從不同角度解讀、介紹信息廣州建設。與《中國信息化》聯合開展對《意見》的專題解讀,出版《信息廣州 數字包容》專刊。通過以上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報導,展現和公開“信息廣州”建設的戰略構想、建設成就以及未來展望,向全社會發布“信息廣州”建設的相關信息。同時,我局主要領導通過接受記者采訪公開有關信息,我局謝學寧局長先后接受《中國信息化》雜志、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日報、中國電子報等報社記者采訪,通過此渠道向全社會公開我單位有關信息。
三是利用座談會和舉辦培訓班公開政府信息。今年5月22日,我單位組織召開廣州市信息主管(CIO)工作座談會,對《意見》進行深入解讀,全市直各單位、各區、縣級市信息化部門負責人、有關IT企業負責人120多人參加會議。通過專題解讀,使參會人員加強了對《意見》的了解和我單位主要工作相關信息的知曉。8月份,與市委組織部聯合舉辦市局級以上領導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培訓班,對300多位市局以上領導干部解讀了《意見》,通過這一渠道向有關領導干部公開政府信息。
三是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有關信息。2009年12月24日,我局和市府辦公廳、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廣州無線城市門戶開通新聞發布會。我局謝學寧局長宣布廣州無線城市門戶正式開通,并通報廣州無線城市總體建設進展情況。9月27日,市法制辦和我單位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室舉行《廣州市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新聞發布會。南方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廣東電臺、廣州電臺、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11家新聞媒體參加會議。我局謝學寧局長對廣州市社會保障卡的發行應用情況進行了介紹,會議還集中回答了記者的有關提問。
四是采用向社會公開咨詢電話的形式,通過答復來電,根據規章制度要求,在不違背保密紀律的前提下,對社會公眾提出的問題和需要了解的信息予以答復。
五是利用宣傳櫥窗做好信息公開。利用好單位機關大樓一樓宣傳櫥窗,及時公布單位內部有關工作情況和活動信息,包括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情況、年中總結大會情況、工信部領導來我市調研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今年通過此渠道發布信息20余條。
三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本單位2009年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3件,其中通過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欄目提交的網上申請有3件,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的申請有0件,通過公開受理窗口當面提交的申請有0件。
四 咨詢情況
本單位2009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詢2620次以上,其中公共查閱室接待0次,咨詢電話接聽2620次以上,當面咨詢接待0次,網上咨詢20次。本單位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訪問量暫不能統計。
經統計,2009年,公民或企業來我單位當面咨詢25人次以上。我單位網站設立了相關的咨詢欄目,但設定的咨詢途徑是市民通過在網站上填寫相關信息直接提交,故無市民郵件咨詢。
五 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本單位2009年度發生針對本單位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0件;發生針對本單位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訴訟案0件;此外,本單位未收到針對本單位政府信息公開事務有關的申訴案。
六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年來,我單位按照上級要求,在局領導的重視和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盡管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依然存在一些差距與不足,亟待日后不斷改進,從而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執行力度,真正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推動取得更大成績。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
1.政務公開組織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不僅僅是綜合處一個部門負責的事情,而應是一部門牽頭、各處室協同聯動的工作。還未能充分發揮各處室協同作用,未能形成全單位積極努力共同推進政務公開的工作局面。
2.信息主動公開的及時性有待繼續加強。在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依然存在公開不及時的現象。有時由于業務工作繁忙,工作人員將政務信息公開處理放后,未能及時公開發布,造成政務公開的滯后,給政務公開的時效性造成影響。
3.政務公開有關渠道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門戶網站個別欄目信息加載不全面,如有關文件未能及時得以在網站公布。網站有關欄目的維護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宣傳櫥窗等尚渠道可加強利用,如信息公布數量可予增加,公開信息涉及范圍可予拓展。
4.信息公開保密審查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保密審查制度有待完善和健全,二是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制度的貫徹和落實。通過形成完備的保密審查機制,確保在做好我市科技和信息化普及宣傳以及相關信息公開的同時,不發生泄密。
(二)改進措施。
基于以上問題和不足,對照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對政務公開的規定和要求,結合我單位實際,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1.繼續深入學習國家和省市關于做好政務公開有關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認真領會上級精神,緊跟形勢發展需要,切實貫徹落實上級部門對政務公開的各項工作要求和部署。
2.大力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督查力度。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不斷加強單位各處室政務公開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形成一盤棋工作局面,積極踴躍做好信息公開。
3.全力加強信息主動公開的及時性。一是要著力加強日常性政務信息的及時公開,例如單位工作動態、關乎全市科技和信息化相關工作信息等。二是要著力加強政策法規文件等非日常性信息公開的及時性,確保我局有關文件一經出臺馬上公開。
4.進一步加強門戶網站維護和更新。要全面加強門戶網站各個欄目的管理,不僅要做好主動公開欄目的信息更新,而且要做好網上辦事、網上互動欄目的管理維護,做到及時網上受理各類辦事申請、咨詢投訴以及依申請公開。
5.著力做好保密審查工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形成明文規定。要在信息公開審批過程中,切實對照保密規定,尤其是保密部門對科技、信息、無線電及其相關工作的保密規定,做好審查。
6.切實加強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的統計和總結。嚴格按照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求,做好政務公開月報統計,并加強總結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尋找差距,適時分析不足,不斷改進提高。
7.加強學習交流,向政務公開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省市學習,學習吸收他們的先進做法和有效經驗,充實提高我局政務公開工作的方式方法。
七 說明與附表
(一)其他說明。
1.本次統計不包括我辦直屬單位市機關信息網絡中心所負責市政府門戶網站的信息公開情況。
2. 統計區間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3. 關于信息公開電子化問題說明:采用紙質或新聞發布會或期刊雜志形式公布的信息,都已基本在網站以電子版形式公開。故公開紙質化達到100%。
4. 主動公開政務信息總數統計情況為:
(1)網站公開欄目及其公開信息數(單位:條)
新聞大廳:375 信息工程采購:932
人事動態:9 規劃計劃:1
熱點專題:25 民意征集:2
(2)信息化簡報:2期。
(3)辦公大樓宣傳櫥窗信息公開數:20。
(4)亞運通信和技術保障辦工作簡報:1期。
主動公開政務信息總數統計:1366(說明:網站以外渠道主動公開但同時在網站公布的信息不重復計算)
(二)附表。
附表1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主動公開信息數 | 1366 |
其中:全文電子化的主動公開信息數 | 1366 |
新增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數 | 3 |
附表2 依申請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數 |
|
申請總數 | 28 |
其中:1.當面申請數 | 25 |
2.傳真申請數 | 0 |
3.電子郵件申請數 | 0 |
4.網上申請數 | 3 |
5.信函申請數 | 0 |
6.其他形式申請數 | 0 |
對申請的答復總數 | 26 |
其中:1.同意公開答復數 | 23 |
2.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2 |
3.不予公開答復數 | 0 |
4.信息不存在答復數 | 0 |
5.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答復數 | 1 |
6.申請內容不明確答復數 | 0 |
附表3 咨詢情況統計
指標 | 單位 | 數量 |
提供服務類信息數 | 條 | 6 |
網上咨詢數 | 人次 | 20 |
現場接待人數 | 人次 | 約25 |
咨詢電話接聽數 | 人次 | 約2620 |
網站專欄頁面訪問量 | 人次 | 暫無法統計 |
附表4 申訴情況統計表 單位:件
指標 | 數量 |
行政復議數 | 0 |
行政訴訟數 | 0 |
行政申訴數 | 0 |
其中:對本單位首次處理不滿意的行政申訴數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