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背景和必要性
廣州是我國涵蓋海、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交通樞紐典型樞紐代表,是首批8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之一。2016年國務院關于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明確廣州是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為落實國家戰略要求,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等,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經市政府批準,開展本次規劃編制工作,作為城市交通樞紐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的有效實施將有利于發揮廣州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引領帶動作用,有利于推動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建設,有利于解決綜合交通樞紐設計規劃不統一、建設不同步、管理不協調、方式銜接不順暢等問題。
二、主要規劃內容
(一)規劃目標
《規劃》提出以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全面上新水平,加快引領型全球城市建設,以拓展國際交通功能為核心,提升運輸服務品質為準則,推動空港、海港、陸港三港融合,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打造開放式、立體化、智慧型綜合客運樞紐和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將廣州建設成為引領現代交通發展的全球交通樞紐。
(二)規劃策略
策略一:拓展國際功能,打造核心支點,提升全球性資源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搭建空中絲路,做大做強做優白云國際機場,規劃研究第二機場,全面提升廣州全球化運輸能力;拓展海上絲路,建設南沙自由貿易港,打造郵輪母港,增強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深度覆蓋和對內陸腹地輻射能力;拓展鐵路功能,發展洲際國際集裝箱班列,探索連接亞歐大陸的客運班線。
策略二:優化樞紐空間,施行客內貨外,構建主輔協同資源共享的網絡型結構整合主城區客站,推動高鐵進城,一體化改造廣州站-廣州東站,優化調整主城區公路客站布局;向外疏解貨運功能,推動貨站出城,建成鐵路廣州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和南沙港疏港鐵路,環城高速公路以外的主城區嚴格控制貨運樞紐數量與規模。
策略三:提升服務品質,推動三港融合,塑造樞紐綜合體和交通融合發展新格局堅持網絡建設和樞紐建設并重,以高標準的對外通道銜接國內外主要樞紐,以高質量的軌道系統串聯空、海、陸三港,全面拓展輻射網絡的廣度和深度;推行"樞紐+社區+產業"一體化,挖掘樞紐多樣化功能和經濟性價值,促進交通、城市及產業融合發展。
(三)樞紐布局
客運樞紐空間結構:"雙芯兩極"
"航空芯":以白云國際機場為核心,連接廣州北站、廣州機場站、知識城站,打造世界級空港和空鐵聯運樞紐;
"主城芯":依托廣州中心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云站等,建設廣州樞紐中心,合理布局汽車客運站和水巴碼頭,高密度布局旅客換乘樞紐,優化提升主城區服務能級;
"南沙極":以南沙郵輪母港、南沙站為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高品質服務樞紐;
"東部極":以新塘站、增城站為主,打造東部門戶樞紐。
客運樞紐布局方案:形成100個樞紐站點
主要綜合客運樞紐包括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廣州中心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聯合樞紐)、廣州南站等3個特級樞紐;廣州第二機場、南沙郵輪母港、白云站、廣州北站、佛山西站、新塘站、南沙站、增城站、知識城站、廣州機場站等10個一類樞紐;慶盛站、從化站、琶洲站、竹料站、石圍塘站、蓮花站、鎮龍站、滘口汽車站、黃埔汽車站、新市橋汽車站、花都汽車站、荔城汽車站、新塘汽車站、槎頭汽車站、海珠汽車站等15個二類樞紐。
貨運樞紐空間結構:"雙核一帶"
"南沙核":以南沙港區為核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建設自由貿易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機場核":圍繞白云國際機場,推動空鐵融合發展,打造高端貨運經濟區;
"環城帶":在廣州主城區外圍,圍繞鐵路貨運通道和二環高速公路,布局廣州集裝箱中心站、增城西物流基地、白云貨站等鐵路、公路貨運樞紐站場,與產業聚集區形成緊密互動格局,實現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戰略。
貨運樞紐布局方案:形成64個樞紐站點
主要綜合貨運樞紐包括廣州港南沙港區(含南沙港物流基地)、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等2個特級樞紐;廣州集裝箱中心站、廣州第二機場、廣州港黃埔港區、廣州港新沙港區等4個一類樞紐;增城西物流基地、石龍物流基地、白云貨運站、花都貨運站、從化貨運站、大崗貨運站、下元貨運站、小虎島物流中心等8個二類樞紐。
(四)五大任務
任務一:建設國際航空樞紐
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龍頭,規劃研究廣州第二機場,預留通用機場,構建國際航空樞紐體系。
優化白云機場空域,拓展洲際航線。積極推進空域管理制度改革,擴大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空中通道能力,爭取盡快放開低空空域,提高空域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大力開拓歐洲、美洲、非洲的國際航線網絡,打造通達五洲的洲際航線網絡體系。
完善機場集疏運體系,發展空鐵聯運。促進國鐵、城際、城市軌道、高快速路及機場周邊市政道路的無縫銜接。研究廣河高鐵、廣湛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和東北客車聯絡線引入廣州機場站方案,實現空鐵聯運;加快推進機場第二高速、花莞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設,完善空港道路集疏運網絡;研究城市軌道引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新通道,加強空港與主城區、南沙副中心的快速聯系。
任務二:建設國際航運樞紐
促進港城協調發展,采用開放式、市場化手段,推動珠江口內及珠江西岸港口資源整合與合作,創新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區。
優化港區功能布局。重點建設南沙港區大型專業化深水泊位和出海航道,實現港口貨運功能向南沙港區集聚;建設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加快培育郵輪旅游產業;推進內港港區和黃埔港區老港作業區轉型升級,轉型發展郵輪、客運、濱水休閑功能;發揮黃埔港區、新沙港區重要港區作用,推進技術改造,拓展增值服務,促進港口物流產業升級。
完善疏港多式聯運體系。加快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西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等航道建設,提升船舶通過能力和航線輻射能力,進一步完善海水-水水聯運;加快建設南沙港鐵路,推進海鐵聯運,加強內陸無水港規劃建設;建設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高速、廣中江高速等公水聯運通道,實現南沙港區與周邊城市大型貨運樞紐、主要貨源點便捷高效聯通。
任務三:建設國際鐵路樞紐
按照"四面八方、四通八達,客內貨外、動內普外、多站布局、多點到發,高效換乘、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路地合作、互利互惠"的總原則,推進廣州建設國際鐵路樞紐,形成輻射國內外的大型放射狀鐵路樞紐。
建設十二個鐵路客運樞紐。規劃形成"五主三輔"客運樞紐布局,預留增城站、機場站、知識城站發展為樞紐重要客運節點條件,規劃研究廣州東部新客站。
(五主: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佛山西站、白云站;三輔:廣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
建成十大鐵路對外戰略通道。廣州將新增廣湛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廣河高鐵、廣清永高鐵、貴廣鐵路廣寧聯絡線等,形成廣州鐵路對外十大戰略通道:
廣州-長沙-北京通道:京廣高鐵。
廣州-南昌-北京通道:建設贛深高鐵引入廣州工程、贛深高鐵南沙支線銜接京九高鐵。
廣州-汕尾-上海通道:建設廣汕鐵路、深茂鐵路銜接東南沿海高鐵。
廣州-深圳-香港通道:廣深港高鐵、規劃研究東北客車聯絡線。
廣州-珠海-澳門通道:利用廣珠城際鐵路形成廣州-珠海-澳門高速鐵路通道。規劃建設廣佛江珠城際、廣中珠澳高鐵。
廣州-茂名-??谕ǖ溃阂巹澖ㄔO深茂鐵路、廣湛高鐵。
廣州-南寧-昆明通道:南廣鐵路、規劃研究南廣鐵路連通東南亞通道。
廣州-貴陽-西寧通道:貴廣鐵路、規劃研究貴廣鐵路廣寧聯絡線。
廣州-梅州-杭州(上海)通道:規劃建設廣河高鐵銜接龍梅龍高鐵至杭州。
廣州-永州-重慶通道:規劃研究京廣輔助通道廣清永高鐵。
將廣州站和廣州東站聯合打造成為中心火車站。新增廣深港高鐵引入中心城區聯絡線、京廣高鐵引入廣州站聯絡線、三眼橋至新塘通道擴能,實現高鐵線路引入中心城區,兩站開行穿袖列車,共同成為中心火車站。
主城區新建白云站,外圍區新建或提升六個站。白云站距離廣州站約5公里,是廣州鐵路樞紐普速客車主要客站;為帶動南沙副中心和其他外圍區的發展,新建南沙站、增城站、知識城站、機場站,提升新塘站和廣州北站功能。
任務四:推動網絡互聯互通
推動機場、港口、鐵路等各方式的互聯互通。規劃建設廣州機場站,實現機場引入高鐵線路,強化空鐵聯運;建設南沙港鐵路、東北外繞線,形成"C"型鐵路貨運網,實現海鐵聯運。
提升鐵路樞紐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新增聯絡線或通道擴能,實現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白云站-廣州站、知識城站-廣州東站等樞紐間一體化聯運。
加強廣州與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通過廣佛環城際、穗莞深城際、地鐵18號線延長線、高速公路等軌道、公路項目建設,實現廣州與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周邊城市的交通一體化發展。
任務五:實現"樞紐+社區+產業"、"交通+物流+產業"的開發模式
一體化規劃建設。按照"零距離"換乘、一體化建設運營要求,以旅客便利出行、便捷換乘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強化樞紐與配套設施布局協調、運輸功能與城市服務功能有機銜接,推動統一規劃、同步建設、一體運營。
交通物流融合發展。交通樞紐與物流園區布局銜接緊密、多式聯運和物流供應鏈融合發展,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物流體系,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臺,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
樞紐引導城市發展。統籌樞紐建設與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強化區域聯動開發,構筑區域新興增長極,提升城市服務品質。在保障樞紐交通功能的條件下,通過樞紐和周邊區域聯動開發、融合發展,有序拓展和提升樞紐片區城市服務和產業服務功能,塑造暢捷舒適的城市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