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線項目。
近年來,我國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目標,構建涵蓋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
在廣州,越來越多中小企業走上了“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8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5597家。
數字繼續增長,體量持續膨脹。在近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際合作論壇上,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要求,力爭到2024年,在全市范圍內培育5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
如今,“專精特新”已經成為廣州中小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優良基因,而且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助力社會經濟復蘇的“撒手锏”。
從加大培育力度,到加快轉型提升,從“多起來”,到逐漸“強起來”,廣州“專精特新”進階之路是怎樣做到的?
政策創新培育“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與專項技術、產品工藝技術精深性和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產品或服務獨特性與特色性、自主創新及模式新穎化等特征的中小企業,普遍具有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市場競爭力強等特點。
在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企業近年來如雨后春筍。無論是處于國內質譜儀器細分領域龍頭位置的高端裝備企業禾信儀器,還是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高精度納米級全息光學實驗室及專業研發團隊的谷東科技,還有在矩形賦形和多波束等核心領域突破了跨國公司技術壟斷的博緯通信,“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不是國內細分市場的 “單打冠軍”,就是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行業小巨人”,充滿著發展活力和未來希望。
據統計,截至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集聚4萬余家中小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2500家、瞪羚企業超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國家級“單項冠軍”18家,數量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
開發區“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的高速發展,是廣州“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廣州出臺了《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建立市、區兩級聯動機制,開展“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黃埔、番禺、海珠、南沙等區出臺配套政策,形成市區協同政策矩陣,在資金、用地、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政策創新、專業扶持、創新賦能、服務保障是廣州培育“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的核心要素。目前廣州市對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廣州每年安排3億元左右的資金,三年約9億元,確保行動方案落地。
在加大培育力度上,廣州還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組織”。今年1月13日,廣州成立了全國首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促進會,搭建了由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科技園區、服務機構等參與的交流平臺。同時,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聯合工信部電子五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促進會、中創盈科集團共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在產學研對接、共建實驗室、人才培養、產業招商等方面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鏈長制”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上市步伐
“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迎來快速增長,但“高產出”也要做到“高質量”,這才是“專精特新”企業“強起來”的必由之路。
為此,廣州實施“鏈長制”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發動‘鏈主’企業、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開放場景應用、共享生產要素、實現協同發展。”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先后舉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建筑建材綠色產業、教育信息化等重點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廣汽集團、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廣州地鐵、廣州工控、白云電器、視源電子以及產業鏈上下游500多家企業參與對接活動,瑞立科密、三泰汽車、擎天實業、華能機電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實現卡位入鏈。
如果說“鏈長制”打通了企業之間的協同共享發展之路,那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則為“專精特新”企業“輸送養分”、做大做強。據悉,廣州市整合產業引導基金、券商服務機構等資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接資本市場,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和深交所創業企業培訓中心,組織“專精特新”企業資本賦能培訓班、融資專題培訓班、資本規劃培訓營等,為“專精特新”企業高管開展上市戰略規劃、股份改制流程、財務及稅務規范等資本市場培訓,助推企業加快首發上市進程。目前全市已有58家“專精特新”上市企業。
融入全球價值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走出去”
如今,不少廣州“專精特新”企業已在海外市場取得突出成績,比如“小巨人”企業禾信儀器的質譜儀器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0%;專注汽車熱管理的法拉集團已供應全球60多個知名汽車品牌。
融入全球價值鏈,通過政府搭臺、組織參展、依托跨境電商平臺等方式,廣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走出去”。
其中,在各大展會上,廣州“專精特新”企業頻頻露面市場。在今年廣交會,廣州團組織849家企業參展,累計成交22.56億美元,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巨大汽車音響收獲了來自中東、南美、東南亞等近20個國家的意向訂單;億航智能收到來自巴西、智利、沙特、波蘭等國家的客商洽談合作。同時,加快建設“專精特新”企業產品線上展示平臺,集中展示“專精特新”企業的產品服務、技術實力、認證證明、獲得榮譽等,提供新品發布、供需合作、對接交流等服務,提高企業品牌和產品曝光度。
另外,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廣州“專精特新”企業也順利“出海”。如今,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占全市外貿比重12.6%,集聚了SHEIN、拼多多TEMU、TikTok、唯品會、洋蔥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電商平臺和獨立站,貝法易、中遠海運、高捷、卓志等企業建設海外倉66個,覆蓋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服務8萬余名國內外客戶。“下一步,我們將充分整合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的資源,通過數字化工具,服務幫助“專精特新”企業精準匹配海外市場需求,更好更快服務海外客戶、拓展海外市場。”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