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比增長8% 增量、增速均居主要城市首位
10月26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市經營主體達361.3萬戶,同比增長8%,全市經營主體總量躋身全國第四,增量、增速均居主要城市首位。經營主體的平穩增長為經濟長期向好、行穩致遠打下重要基礎,夯實了經濟大市挑大梁的基本盤。
全市經營主體總量:
今年總量首次進入全國主要城市前四
經營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其發展狀況是城市經濟發展活力的晴雨表。
截至9月底,全市經營主體達361.3萬戶,同比增長8%,今年總量首次進入全國主要城市前四,占全省總量的19.2%。
新登記經營主體:
在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數量和增速均居首
數據顯示,1—9月,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46.4萬戶,同比增長13%,第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5個百分點,在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廣州市新登記經營主體的數量和增速均居第一位,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
經營主體結構:
企業占比逐年上升 個體工商戶占比逐漸下降
廣州經營主體結構進一步優化,個體工商戶在經營主體的占比逐漸下降,企業占比逐年上升。1—9月,全市新登記企業33萬戶,占新登記總量的71.2%。截至9月底,全市實有企業達228萬戶,占總量的63%,企業占比在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僅次于上海、北京,居第三位。私營企業仍是廣州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1—9月新登記私營企業31.2萬戶,同比增長18.3%,占新登記經營主體總量的67.3%。
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
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看好廣州、投資廣州
值得一提的是,1—9月,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6500戶,同比增長35.4%,增速在各類型經營主體中排第一,投資主要來自日本、美國、韓國等地,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看好廣州、投資廣州。
監管服務數字化:
“市場主體直通車”將“窗口辦”升級為“掌上辦”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大力推進監管服務數字化。以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為導向,快速建成并優化升級“市場主體直通車”,全面整合市場監管23項高頻辦理事項和21項查詢事項,將“窗口辦”升級為移動終端“掌上辦”。直通車開通以來,日均訪問量達36.6萬次,累計訪問量1.3億次,辦理各類業務近350萬次,成為經營主體辦理市場監管業務的首選渠道,成為高效暢通的政企溝通新平臺。
國民經濟行業發展趨勢:
18個大類中17個行業實有經營主體同比正增長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18個大類中,17個行業實有經營主體同比實現正增長。
其中,教育(25.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3.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4.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3.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4%)保持兩位數增長,制造業增長2.5%,房地產業增長2.9%。
不同行業經營主體新登記趨勢:
教育等13個行業新登記經營主體實現正增長
13個行業的新登記經營主體實現正增長,新登記增速排名前五的行業是:教育364.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42.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6.9%,批發和零售業20.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0.3%。另外,制造業增長9.8%,房地產業增長5%。
“3+5”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經營主體總量中占比超過1/3
截至9月底,全市實有“3+5”戰略性新興產業(“3+5”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3大新興支柱產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5大新興優勢產業和未來前沿產業)經營主體121.7萬戶,同比增長10.4%,在經營主體總量中占比超過1/3,新舊動能轉換趨勢明顯。
新興產業發展趨勢:
新型儲能、低空經濟類發展態勢良好
廣州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數據顯示,1—9月,新登記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類經營主體5.6萬戶、4.6萬戶,實有量分別達46.4萬戶、34.8萬戶。新登記的新型儲能、低空經濟類經營主體同比分別增長23.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