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番禺區精準把握發展方向,通過投資導向、空間布局、決策機制的協同創新,全力激活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的新動能,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精準投資導向 聚焦戰略布局未來
番禺區緊緊圍繞國家“兩重兩新”重大戰略,即重大基礎設施、重要民生項目,新型基礎設施、新興產業項目,以及“百千萬工程”的推進和市、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部署,精心謀劃投資布局。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大力加大對5G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智能機器人等前沿產業的投資力度,同時強化充電設施、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領域的建設投入,為區域的長遠發展夯實根基。
為加速產業升級,番禺區實施“萬畝千億”攻堅行動,將目光聚焦于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具身智能等戰略性和未來產業。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推動重大項目快速落地生根。目前,21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建設現場熱火朝天。這些項目的有序推進,不僅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還聚力打造了 “十分鐘產業協同圈”,實現產業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區域產業的競爭力。
優化空間布局 構建發展新格局
在空間布局上,番禺區以“兩軸兩帶”為核心,以獅子洋增長極為中樞,精心規劃產業發展版圖。積極建設廣州大學城、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著力打造高標準的活力創新軸。在此過程中,重點推進東西莊科技創新集聚區、番禺智造創新園等重大產業平臺的建設,加快獅子洋未來產業科技園(東西莊)項目的步伐,充分釋放“智造+智核”的耦合優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同時,番禺區全力促進南大干線經濟帶的能級提升。通過高標準開發長隆—萬博世界級地標商圈、廣州南站樞紐型國際知名商圈,充分挖掘“客流經濟”的潛力。此外,不斷完善“九橫六縱”骨架主干路網,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區域的互聯互通水平,為投資建設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決策機制 提升全周期管理效能
為確保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高效運營,番禺區創新決策機制,推行“項目儲備—論證—實施—后評價”全鏈條管理模式。
在項目儲備階段,依托大數據平臺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精準篩選具有潛力的項目,并建立起“技術可行性+市場需求+風險預判”三維評估體系,從多個維度對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保儲備項目的質量和可行性。在項目實施階段,全面應用BIM技術和工程總承包(EPC)模式,壓縮了建設周期,降低了造價成本,保障項目能夠高效、高質量地推進。在項目投后階段,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審計,重點考核項目的經濟貢獻率、就業帶動效應及社會滿意度,并將審計結果與后續資金安排掛鉤。這種方式激勵項目建設方注重項目的綜合效益,提升了全周期管理效能,助力柏堂村城中村改造等“攻城拔寨”項目建設“全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