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區科工商信局錨定番禺區智造創新城戰略定位,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與使命感,精準施策,真招實招頻出,通過一系列前瞻性的規劃與布局,加快構建“2104”區域性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為番禺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使番禺在區域協同發展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堅持科學規劃 深度布局“雙千億”產業雁陣
汽車產業方面,成立番禺區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黨委,串聯起211家鏈上企業,通過項目儲備、協商議事、要素支撐等舉措,助力廣汽集團總部整體搬遷至番禺汽車城。為加快汽車產業出海,引導區內廣汽埃安等汽車出口企業評估產業鏈規模,優化產業鏈布局,完善分工體系,促進汽車產業境外直接投資增長。2024年,全區汽車制造業產值達1044.65億元。
時尚產業方面,印發《廣州市番禺區推動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廣州市番禺區推動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成功舉辦2024廣東時裝周兩季活動,吸引眾多企業、時尚品牌和設計師參與。同時,通過組織番禺制造出海供需對接會,協助SHEIN等全球快時尚龍頭品牌開展招商對接活動,進一步推動國際跨境電商大型企業集聚發展。
2024年,番禺區時尚產業領域取得顯著成就:SHEIN和埃安成功躋身2024年全球獨角獸榜前100名,分列第5和第26位;在國家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中,番禺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成功入選2024年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為全面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千億”專項行動實施意見》和《“千億矩陣”實施意見》,以六大行動為抓手,打出包括時尚產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強鏈、超千億大鎮夯基、超千億園區提升、超千億企業培育等一系列“組合拳”,全面推動形成喬灌草共生的熱帶雨林式產業創新生態。
發揮智核優勢 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打造重大科技平臺,推進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落戶廣州大學城計算科學與大數據產業園,推動區政府與中山大學簽訂《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合作協議》,一期項目已成功申請立項,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升級改造方案,加快建設進度。
擦亮人才工作金字招牌,深入實施“番禺人才生態30條”,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全鏈條體制機制,打造人才集聚平臺,構建全方位人才扶持服務體系,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前來創新創業。舉辦“超級創業者 智造啟新篇”第七屆青藍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聯動全國110所高校、30余個園區、商協會及投資機構,吸引近700個優質項目參賽,遴選出70個優質項目,其中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3家,上市后備企業4家,“創二代”項目10個。
做好全社會研發投入統計,輔導企業完善研發費用臺賬管理,對企業研發投入統計開展監測輔導,確保研發數據應統盡統。2024年全區R&D經費投入101.36億元,投入強度3.54%,創歷史新高。
健全梯度培育機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培育體系,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981家、上市企業29家、全球“獨角獸”企業4家,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
推進“兩個賦能” 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強化政策賦能,在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上,完善培育政策體系,更新重點企業培育庫,為企業提供上市、貸款貼息、用地等方面支持。在此基礎上,發動近百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小巨人”申報自測,新增1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壯大區域內優質企業群體。同時,積極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建立“小升規”任務分解、培育、監測、反饋機制,持續梳理完善重點企業培育庫名單,協調指導鎮街做好企業走訪摸查、幫扶服務、宣傳發動和收儲納統工作,組織開展惠企扶持政策宣講培訓,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企業。
強化科技賦能,在數字經濟領域致力于打造新的增長極,加快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片區)建設,目前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已進駐廣州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三大平臺。依托大學城豐富的科研人才資源,成功孵化并培育出一批知名骨干企業,其中2家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多家企業入選未來獨角獸企業,持續引領區域數字經濟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