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歷史城央,新興產業落腳地;云山珠水之畔,綠美生活觀察點;四季三餐之間,幸福生活小窗口;這里是越秀。
在“老城市新活力”之路上篤行實干,為這座千年商都的核心城區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從鑄牢傳統產業優勢到激活新興產業動能,從歷史文化保護到產業空間優化,從民生改善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越秀區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前行,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發展動力。
面向廣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越秀區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煥新,環境優居,民生暖城。在著力培塑創新產業生態、推動城區能級新躍升、打造幸福生活新樣本的過程中,為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發展貢獻越秀力量。
創新驅動,產業興城
眺望南北,跨越珠江,一架無人機串聯起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物流航線常態化商業運營“第一飛”的路線,從完善頂層設計到引入投資公司再到創新應用場景落地,越秀不斷推動創新元素向低空集聚,這里是企業口中“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絕佳落腳點”;
俯瞰東西,樓宇興盛,約“40歲”的區莊第一高樓如今化身環東廣場,見證全國首個CRO產業地標運營中心的落地,陪伴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蓄勢成長;
聚焦中心,商圈活力躍動,在蛇年春節期間,各大商圈文旅消費活力注入科技創新和潮流體驗,北京路步行街客流量連年破億迭創新高……
一個個生動切面是越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注腳。
越秀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著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新突破。不斷發揮現代金融、現代商貿、生物醫藥與健康三大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持續激活專業服務、文化創意、數字產業三大特色產業的引領效能,競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在越秀,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已來,好風正勁,新興產業為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打開廣闊空間。
每一個數據的增長都見證老城區靠前布局的遠見和決心。2024年前三季度,越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加值增長6.7%,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能級躍升,14個特色園區載體面積超70萬平方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7%;首條低空物流航線順利開通;總部經濟與樓宇經濟持續擴容,市認定總部企業80家,新增稅收億元樓4棟。2024年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61家,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6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高新技術企業總營收首次突破1600億元。
在越秀,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升級,2024年營利性服務業營收過千億,廣告、會展、旅行社等服務業實現兩位數增長,美博城入選全國首個美妝行業市場采購試點,全區4家試點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增長57%。文旅消費不斷升溫,北京路步行街全年客流量1.34億人次、增長12.8%,東山口華麗轉身為文商旅消費新時尚,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37.27億元、排名全市第三。“線上+線下”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撬動相關消費超20億元。
傳統產業蝶變、新興產業壯大,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越秀產業創新動力十足。面向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越秀區“3+3”核心產業提質升級為城區發展錨定方向。圍繞穩存量、拓增量、提質量,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讓產業成為帶動城區發展的強勁引擎和核心支柱。
綠美發展,環境優居
人群三兩相聚,悠揚的音樂聲中,農林下路竹絲崗公園靜靜守候居民的幸福生活,沿著農林下路往前,小到地磚的鋪設、路燈桿的調整,大到社區鄰里之家陣地的開拓,一條街道在150天中實現煥新蝶變;
視線轉向東濠涌邊,干凈的河水在城市中心流過,放假的孩子們在文溪公園玩耍,隔壁就是越秀首個公園式新型垃圾轉運示范站;
越秀山體育場內,沿著歷史文化展示流線,展現城市地標建筑的風貌,蘭引三號比賽草坪全面煥新,LED賽事智能照明將光線灑向看臺,期待球迷們的再度光臨……
城區一點一滴的變化是一扇窗,透過它看見越秀更宜居的生活空間、更優美的生態空間。
聚力“城市煥新”,越秀不斷推動區域高效協同發展,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牽引,越秀抓好“大”項目,33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推進省體育場、越秀山體育場等重要場館與新河浦周邊環境提升,“全民迎全運”氛圍日益濃厚。不斷加快廣州站站城一體化片區、瑤臺城中村等重大項目建設,攻堅65個市“攻城拔寨”項目落地。精抓“小”項目,在補短板系列工程中,越秀加快推進1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新建水務管網18公里,新增口袋公園6個、停車泊位760個,為居民新安裝管道燃氣4038戶、智能水表16.68萬戶,電梯托管服務覆蓋近2800臺。
優化“綠美建設”,大塘街的公園式新型垃圾轉運示范站只是綠美越秀的一個小觀察點,2024年全區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站18座,路邊直收直運點位全面取消。俯瞰越秀,轄區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以全市首個生態為民試點區建設為契機,越秀不斷擦亮“山水花城 越秀越美”生態品牌,打造美麗中國城市示范樣板,實施“綠美窗陽臺”“最美街角”行動,優化提升東濠涌水環境及沿線空間品質,打造更具品質、魅力現代化城區,持續為人民群眾提供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態環境。
越秀山邊,珠江水畔,越秀在“云山珠水”城市格局中不斷統籌推進城市更新、環境提升,在城市空間提質升級中,讓“大項目”與“大發展”齊頭并進,讓“小而美”聚集成為魅力城區,以激活存量空間價值提升環境品質,書寫越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枝葉關情,民生暖城
在洪橋街三眼井社區,普惠托育園內,孩子們早早就位,雙職工的家長們安心上班。托育園周邊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園內寬敞明亮,陽光充足,自然課程和科學探索的教學特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與美的種子;
在農林街鄰里之家飯堂,明窗凈幾,環境溫馨,廚房里爐火熊熊,爐灶上食材“嗞啦嗞啦”作響,鄰里之家飯堂除保障長者就餐外,還面向社區全齡人群、機團單位、企業開放,提供“街坊價”優惠套餐;
走進越秀區北京街就業驛站,一排排就業信息清晰明了,走進社工站內部,志愿者正在面向有需求的求職者進行面試技巧優化的培訓。一個小小的就業驛站,是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港灣”……
一系列小切口的舉措,讓越秀的居民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近年來,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將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長者飯堂”升級成“社區飯堂+暖心驛站”綜合體,照顧社區居民和快遞外賣騎手四季三餐。家門口的普惠托育園讓雙職工家庭沒有后顧之憂,18個公建民營街道普惠園建成開園,新增普惠托位千余個,更是成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民生領域改革典型案例。
社區里的就業驛站打通線上線下多樣化平臺,調動社工、志愿者、企業等專業力量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支持和就業服務,筑牢民生之本,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2024年全區提供就業崗位超13萬個,新增就業3萬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補貼資金1.85億元,推動緊密型醫療集團和醫養聯合體持續擴面。
在越秀,民生愿景變幸福實景,不僅在于“一老一小”“充分就業”的兜底,更在于不斷豐富文化惠民供給。
西湖花市、廣府廟會、蘭緣盛薈、海絲文旅周等文化惠民活動,挖掘越秀2200余年的歷史底蘊,人文經濟的和諧共生。家門口的“村晚”,不斷深化在地文化品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讓居民形成更深的文化認同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越秀聚力“服務上新”,解決“一老一小”急難愁盼,深化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建設,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有力的舉措,保障老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