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開展“法治city walk”系列活動 讓法治成為企業乘風破浪的“硬核底氣”
12月11日,全國首個“企業家法治觀察團”成立,同時啟動企業家“法治city walk”系列活動,這是法治與企業深度融合的一個新起點,將成為廣州打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力量。活動由廣州市司法局、廣州市工商聯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承辦。
本次法治觀察團成員共有27名,匯聚了廣州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的優秀企業家代表。“企業家法治觀察團”將通過組織開展走訪調研、法治體檢,密切法治建設部門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精準對接企業法治需求,激發企業參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積極性,為廣州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營商環境建言獻策,切實增強在穗企業的法治獲得感,提升法治滿意度。
廣州市司法局局長鄧中文在成立儀式上表示,希望“企業家法治觀察團”當好政企溝通的“新紐帶”,當好法治建設的“建言者”,當好法治理念的“傳播者”,“共同為法治護航企業騰飛貢獻磅礴力量,努力讓法治成為企業乘風破浪的‘硬核底氣’。”
成立儀式上,市司法局法治直播間主播團隊作主題朗誦。
“法治化營商環境讓我們有信心將企業做穩做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州市將法治作為貫穿營商環境建設的一條鮮明主線,以法治之力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廣州被評為第一檔,連續4年被全國工商聯評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成立儀式上,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廣州市首屆營商環境法治聯合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叢中笑作《立法先行 優化營商環境的廣州方案》的主旨演講,解讀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下稱《條例》)的主要內容和制度創新。
她表示,《條例》由廣州市司法局牽頭,首次成立高規格立法專班,首次采取政府立法專班起草和近30名法學教授及律師等專家團隊起草的“雙主體”立法模式。
《條例》不僅涉及法治方面的規范、保障,更是將營商環境構建為一套系統化、結構化的體系,將其作為全市“一把手”工程和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著力點,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法治觀察團成員、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雅哲麗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麗麗表示,作為企業家,能真切感受到《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里面的許多條文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體會到廣州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決心”。
此外,廣州市公證協會會長鄺志強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廣州市公證行業服務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八項舉措,包括為企業提供線上服務、代辦服務,增設企業“走出去”綠色通道等。
廣州市調解協會副會長彭波的主題演講圍繞“打造全國一流的商事調解示范機構和平臺”,介紹廣州商事糾紛的多元解決路徑,以及廣州市調解協會的相關惠企政策。
廣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偉東則重點解讀了廣州律協積極響應與落實廣州市司法局出臺的“廣州市律師行業服務民營經濟十項措施”,以及廣州涉外律師服務保障本土企業走出去的十大舉措等。
法治觀察團成員、市人大代表、廣東宏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良從事企業經營30多年,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一直深耕廣州市場,“就是看到了這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非常好,政府有很強烈的服務意識,讓我們有信心將企業做穩做強。”
“法治是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根本和最穩定的保障。”鄧中文表示,成立“企業家法治觀察團”就是為了讓眾多企業積極參與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中來,切實為企業健康經營提供優渥的法治土壤。
“法治 city walk”走進琶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車駕管自助體檢拍照一體機、不動產自助查檔機、粵港澳大灣區“政務+金融”自助一體機……在首場法治city walk中,“企業家法治觀察團”一行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琶洲政務服務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服務中心,親身體驗廣州法治化營商環境,感受廣州法治建設的成果,法治city walk活動將陸續舉行。
首場法治city walk中,“企業家法治觀察團”一行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琶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琶洲政務服務中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最優指標,打造了“開辦企業自助服務區”和“開辦企業一窗通取專區”,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企業服務。
在琶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法治觀察團的企業家們親身體驗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這里有律師法律咨詢崗和公證咨詢崗,還有訴訟風險評估一體機、智能立案設備等。
法治觀察團的企業家們親身體驗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仲裁收費規則是什么?”“仲裁和訴訟有何不同?”在廣州仲裁委鋪設的智能機器人“云小仲”旁,法治觀察團成員體驗通過語音互動完成線上立案、咨詢等功能。
得知這里每季度開展“法治沙龍”系列活動,特別是圍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前沿法治問題開展研討會,法治觀察團成員紛紛打聽如何報名參加。
“正全力優化完善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海珠云上片區建設,進一步聚集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創新共享法務機制,精準服務‘一區一會’企業,有效促進法律服務與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海珠區司法局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本次法治觀察團成員既有水、電、燃氣、交通、傳媒等與民生密切相關領域的國有企業代表,又有信息技術、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民營企業家代表,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企業家代表。
春江水暖鴨先知。鄧中文表示,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為敏銳,需要也最迫切,希望法治觀察團成員通過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法治體檢等活動,密切法治建設部門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助力政府職能部門找準企業法治需求,優化法治服務供給,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法治獲得感。
讓企業參與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商脈繁榮,商業文明是廣州發展的重要基因。
近年來,廣州市以提升企業獲得感為首要目標,將營商環境建設融入全面依法治市、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刑罰執行和涉外法治“六法融合”實踐,推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實效性的改革舉措。
鄧中文表示,企業家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希望法治觀察團成員圍繞制度建設、行政執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寶貴意見,幫助政府職能部門更好依法行政,更好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推動法治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市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曾純青表示,廣州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以來都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廣州市司法局和市工商聯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創新法治服務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市工商聯專門推薦一批綜合素質高且熱心社會事務的年輕企業家擔任“企業家法治觀察團”成員,深入基層了解并反映營商環境中的法治狀況,為黨委和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法治觀察團成員、廣東自由鳥金服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嘉達表示,將履行好法治觀察團成員的職責,通過定期對企業和各行業協會的走訪交流,深入基層了解營商環境中的法治狀況;與更多的法學專家、法律專業人士建立溝通渠道,組織交流座談,進一步發揮和推動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