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營商環境

【媒體解讀】從營商環境“小切口”取得全面深化改革“大突破”

  • 2021-05-12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李海洲詳解營商環境改革4.0的“繡花功夫”

  隨著廣州開啟營商環境改革4.0,營商環境改革步入“深水區”。從政策名稱看,《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強調下足“繡花功夫”。從政策理念看,以“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為理念——強調營商環境無處不在。“人人”“處處”,著力全局性、基礎性工作。有專家說,4.0似乎不像3.0那樣“力道強勁”,但卻能看出巧勁。

廣州天河高樓林立

  這次營商環境改革力道更精準、更有韌勁,使出“繡花功夫”、久久為功,推動改革從營商環境的“小切口”,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突破”,打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為廣州高質量發展賦能。

  “著力推動一批含金量大、企業和群眾呼聲高、示范帶動效應強的改革事項在廣州落地,力爭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作出廣州貢獻。”

  “這不僅是數量上的大幅增加,更是改革力度、深度、覆蓋面的巨大進步,特別是盡可能拆細拆小顆粒度,不斷提高改革精細化、精準化水平,也就是我們強調的用足繡花功夫。”

  從1.0到4.0,有哪些提升?

  自2018年以來,廣州營商環境改革經歷了從1.0到4.0四個階段。4.0改革與以往的改革有何不同?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海洲介紹,首先是起點更高。1.0至3.0改革主要立足地方事權事項,4.0改革則搶抓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的重大機遇。“圍繞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事中事后監管機制、政務服務效能等重點領域,著力推動一批含金量大、企業和群眾呼聲高、示范帶動效應強的改革事項在廣州落地,力爭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作出廣州貢獻。”

  這次營商環境改革的理念是“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其實是從“大營商”的視角出發,從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角度,加強改革任務的整體謀劃。

  李海洲說,廣州營商環境改革還將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 一體化推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全國社會信用體系標桿城市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力爭以營商環境改革“小切口”,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大突破”。特別是推動改革從“單兵突進”到“整體聯動”,從“政府與市場”擴面到“政府與社會”。

  “4.0改革堅持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對標世行評估和國家評價指標體系,從細節上找差距、補短板,以釘釘子精神推動‘三減一優(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優服務)’!”李海洲坦言,在指標攻堅的部分,廣州將12個指標放入“攻堅營商環境便利化法治化改革”篇章,詳細提出明確目標。如通過推行信任審批、加強政企數據共享、推廣電子證照應用等方式減少辦事環節等。

  試點帶動,“小切口”如何實現“大突破”?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新的突破。營商環境改革之所以被稱作廣州全面深化改革的“頭號工程”,正是因為以優化營商環境的“小切口”,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突破”,全面提升廣州改革綜合效能和整體效應謀篇布局。

  在4.0改革中,廣州提出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爭取一批綜合授權改革在廣州落地。同時,4.0改革還“點名”多個區域賦予重任:構建中新廣州知識城開放合作示范區,建設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推進越秀區、廣州高新區(黃埔區)開展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支持南沙區創建信用治理創新先行區,打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標桿城市。試點帶動、總結經驗、推廣復制,再形成制度創新,這條營商改革創新之路,正是廣州在營商環境改革中摸索出來的。

  在1.0改革中,廣州明確開展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3項國家級試點等。在這一時期,通過在廣州開發區等部分區域的先行先試,拉開營商環境改革的“帷幕”。

  2.0時代,廣州提出推進建設廣州高新區(黃埔區)、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2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區域。

  到3.0時代,借鑒了廣州在營商環境改革中涌現出的典型經驗,如從2019年下半年起,廣州開始全面推廣越秀區“四大項一天聯辦”、黃埔區“區塊鏈+商事登記”等。

  在4.0改革中,廣州提出在全市復制推廣多項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先試經驗。“廣州開發區是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有系統建設監管平臺、審批平臺的經驗,在其他區域推廣復制需要突破,可見這次的4.0改革真的是決心很大、誠意滿滿,為了企業減負,突破限制推廣好的經驗,讓企業更有獲得感!”未來,通過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無疑能進一步推動廣州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更多具有顯示度的“首創”經驗。

  一再提速,改革空間從哪來?

  廣州改革量化指標一再“提速”,不少已達到“全國最優”、世界銀行的“最短時間”。如今,改革的空間在哪?李海洲坦言,4.0改革任務增至260項。“這不僅是數量上的大幅增加,更是改革力度、深度、覆蓋面的巨大進步,特別是盡可能拆細拆小顆粒度,不斷提高改革精細化、精準化水平,也就是我們強調的用足繡花功夫。”

  如何體現?開辦企業,是世界銀行環境評估指標中的第一項,就是企業在正式營業前所需要進行的官方程序、時間和成本。在營商環境3.0改革前,廣州實現了重點領域高頻事項的“一窗辦理、一網通辦”。不過仍是簡單的“物理融合”,例如“一網通辦”,可能還需重復填信息。

  到了3.0時代,實現商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開辦企業”三部曲0.5天辦結,是世界銀行要求的最短時間,還能怎么優化?

  在4.0改革中,開辦企業,全面壓縮成“一表申報、一個環節”,將“照、章、稅、保、金、銀”(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和稅務Ukey、就業和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預約銀行開戶)等開辦企業事項全面整合,全流程0.5天辦結。

  這背后,體現的正是“繡花功夫”,以及“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的理念。在廣州社科院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柳立子看來,當政府部門進入了推進改革的“快車道”,從部門到個人,看到了改革成果后,身上會自發產生驅動力,推動讓這個指標做得更好。“改革已經漸入佳境,大家不再是單純為了完成指標或任務,而是將指標內化成自覺行動,成為主動追求的工作目標。”柳立子說。

  導向明確,怎樣讓企業市民更有“獲得感”?

  對于制定政策的政府部門而言,只有將目光聚焦企業、市民,讓他們更有獲得感,才能讓營商環境改革政策更精準到位。從“一網通辦、全市通辦”的“穗好辦”,到“一網統管、全城統管”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廣州全力打造“穗”系列“數智”政務品牌。據悉,目前廣州的“一網通辦”平臺建設采用“系統遷移改造模式”,使用中會不時跳出一些“不順暢”的地方,需要政府部門根據需求,使出繡花功夫、久久為功。

  當中,3.0改革提出的“一件事”主題服務很有代表性。針對企業群眾的高頻辦理事項,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將涉及多個部門(2個或以上)的事項改造成“一件事”主題事項,梳理出不少于50個“一件事”目錄清單。

  到了4.0改革,“只跑一次”升格為“一次都不跑”,提出提升“一網通辦”用戶友好度和服務智能化水平,線上一口反饋審批結果材料,線下依托政郵合作為申辦人提供紙質材料快遞服務。同時,圍繞新增入學、就業、退休等設10件個人“一件事”專題服務,圍繞企業從進入到退出全周期,新增準入設立、項目落地等10件企業“一件事”主題服務。

  “1.0至3.0改革強調不斷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破除政策壁壘,營造公平準入的市場環境。但公平準入和公正監管,是鳥之兩翼,不可偏廢。”李海洲介紹。為此,4.0改革在繼續強調“放出活力、服出便利”的同時,以專門章節對“加快構建智慧監管新模式”作出規定,強調“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確保監管“無處不在”,降低企業合規成本,提高違規成本,切實維護市場秩序,減少市場摩擦;同時實現監管“無事不擾”,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減少人為干預,壓縮自由裁量空間,降低監管對企業造成的負擔。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