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廣州市委政法委舉辦政法領域改革創新成效媒體采訪活動,對近年來廣州政法系統深入推動政法領域改革創新成效進行介紹。會上,廣州市司法局新聞發言人、一級調研員(市管)賴志剛,圍繞深化“六法融合”職能實踐、擦亮廣州涉外法律服務品牌等工作,通報了近年來廣州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創新的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近年來,市司法局以改革為引擎,持續深化全面依法治市、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刑罰執行、公共法律服務、涉外法治“六法融合”創新實踐,先后有80余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近三年10余個項目入選國家、省市相關創新案例或推廣清單。廣州是中國法治政府評估中唯一連續8次穩居前五的城市,連續7年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獲評優秀。
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護航
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近三年圍繞營商環境優化、城中村改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出11部創制性立法,廣州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98件、政府規章113件。服務保障重大戰略實施,推動出臺《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在全省率先出臺大灣區律師申請指引,112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在穗執業。加強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建設,為第134屆、135屆廣交會提供法律服務近900次。
堅持為平安廣州發力
創新推進監所改革,形成“四共”執法新格局、“五聯五促”發展新機制,高質量打造監所業務培訓中心,夯實安全穩定根基。構建“大調解”格局,成立首家市級綜合性調解協會,開展“3+X”矛盾糾紛多元化解,2022年以來全市調解組織調解矛盾糾紛超16萬件。以法治方式破解舊樓加裝電梯難題,累計推動舊樓加裝電梯1.7萬臺,惠及群眾100多萬人。
堅持為法治廣州添彩
統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成功完成行政復議、公證機構改革,全國首創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全覆蓋制度,創新開展法治建設督察考評。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率先試行政府首席法律顧問,試點推行執法復議標準一體化,廣州連續8年實現行政執法數據100%公示。高質量打造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建成3116個法律服務實體平臺,2022年以來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超36萬件次。
記者:近年來涉外法治工作廣受關注,請問市司法局在推動廣州涉外法治建設方面有何舉措?
賴志剛:為推動全市涉外法治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涉外法治機制建設。成立廣州市涉外法治工作聯席會議(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40個成員單位)。設立涉外法治工作處(負責協調推進全市涉外法治工作),這是全國首個在司法行政機關設立的涉外法治專門機構,推動廣州市律師協會成立全國首家律師協會涉外法律服務分會。目前,形成了廣州驅動涉外法治建設的“三駕馬車”。
二是推動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出臺廣州涉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著力打造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這一涉外法律服務平臺(白云中心區依托法務大廈,天河高端片區聚焦總部經濟,海珠云上片區緊跟琶洲數字產業,南沙國際片區著眼涉外綜合服務,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一體推動“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代表處、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廣州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南沙)建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點,成立全國首個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專業委員會、港澳律師執業孵化站。全市現有粵港澳合伙聯營所6家,大灣區律師112人。推進廣州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仲裁合作南沙共識》已獲境內外35家機構認可。
三是加強涉外法治供需對接。在廣交會設立廣州市涉外法律咨詢服務港,整合(律師、仲裁、調解、公證、法律查明等涉外)法律服務資源,招募6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含4名香港執業律師、2名澳門律師),為參展商、采購商提供“全鏈條、一站式”法律服務。同時,每季度召開一次涉外法律服務供需對接會,搭建律企交流平臺。下周一,我局將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法企融合·新質發展”服務企業“走出去”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同步召開數據合規專場供需對接會,助力廣州市企業穩健“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