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聯播

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開好局起好步 增城區獲2023年度省“百千萬工程”優秀等次

  • 聽全文
  • 2024-05-15
  • 來源:增城區
  • 分享到
  • -

  日前,在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推進會上,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通報表揚獲2023年考核評價優秀等次的區縣名單,我區榜上有名。

  自開展“百千萬工程”以來,我區認真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決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堅持把“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聚焦東部中心“現代活力核”“新廣州”戰略定位,錨定“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強區促鎮帶村,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百千萬工程”開好局起好步。2023年,增城地區生產總值1452億元、增長8.5%,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883億元、增長9.4%,固定資產投資817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56億元、增長57%。

  夯基壘臺

  構建協同高效指揮體系

  成立區指揮部,區委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部“一線總指揮”,在全市各區中率先落實18名編制;建立區委常委會定期聽取鎮街“百千萬工程”匯報機制;建立“鎮街出單、部門接單”機制……去年,我區構建起上下貫通、協同高效的指揮體系,為“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我區精心謀劃“一鎮一策”,引導各鎮街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南部新塘、永寧、寧西、仙村打造千億百億級制造名鎮;中部荔城、荔湖、增江高品質建設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北部派潭、正果、小樓打造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中新、朱村、石灘打造產城高度融合的品質新城,中新、石灘力爭進入全國百強鎮。區級層面制定配套政策、實施方案,以激勵機制和任務清單,大力推進強區促鎮帶村。

  推動“百千萬工程”,事關全區人民福祉,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對此,我區組織開展“千人大培訓”,掀起大學習、大討論熱潮;制定“宣傳進千家入萬戶20條措施”,舉辦5期信息宣傳擂臺賽,營造濃厚的“百千萬工程”宣傳氛圍。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新型智庫建設,匯聚推動“百千萬工程”的強大社會力量,形成齊心協力改變城鄉面貌的生動局面。同時,深入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開展村企結對共建,引導更多企業投身“百千萬工程”。

  以東部中心為主抓手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壯大

  去年,我區緊抓省委部署推進東部中心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高水平規劃建設東部中心,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具體包括啟動東部中心141個項目建設,年度投資747億元,廣汕高鐵通車運營,新塘站、增城站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荔新路外繞線等14條道路建成通車,惠增高速等對外通道加快建設,有序推進新槎大橋、江龍大橋等穗莞聯通項目。加快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產業導入,推進希音等11個項目落地建設,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052.62億元、同比增長110%。推進增城開發區提質增效,《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正式實施、20項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實施。產業聚焦“芯顯車”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中微、廣東工研院中試線等產業項目160個,計劃總投資923億元,目前增芯項目已于3月11日搬入光刻機,中微半導體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

  堅持改革賦能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結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創建任務,我區以改革創新為抓手,推動鎮域高質量發展。

  聚焦工業用地,針對南部鎮(街)低效村鎮工業集聚區多的問題,我區初步探索出自主改造、自主改造+委托運營、項目公司合作改造、股權合作改造等四種“工改工”模式。其中,仙村鎮上境村項目(萬洋科技城)入選廣州市第一批試點項目,與17家企業簽約,簽約金額超過9億元。

  聚焦鄉村發展,針對北部鎮街“空心村”多的特點,積極探索“政府指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村民自主”模式,通過引導社會資本盤活舊村委用房、古村落、閑置宅基地等資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和精品民宿,推動閑置農房資源變“富民項目”,累計打造精品民宿逾200家。

  聚焦城鄉環境,我區以“荔韻·荔湖公園”為核心,高標準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成以增江畫廊為重點的601公里綠道、以荔湖碧道為核心的114.5公里碧道、395公里生態景觀林帶。

  聚焦改革試點,我區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土地經營權不動產權頒證和抵押融資;石灘鎮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區鎮聯動推進完成750畝水田墾造,加快推進2071畝耕地提質改造任務。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我區緊抓農村區域廣闊,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質優量大,鄉村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厚實等優勢,全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推動農業產業“園區化”,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增科1號”絲苗米,實現全國首例荔枝采摘權掛牌上市;增城荔枝成功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仙進奉荔枝作為全國唯一荔枝類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廣東增城絲苗米文化系統”入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推動鄉村建設“精細化”,完成207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建設“四小園”5200個,累計完成農房風貌管控提升2711棟;完成50個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樣板村建設及農污站點標準化建設;上九陂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大埔圍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推動聯農帶農“組織化”,完善“4+2”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被評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區;培養鄉村CEO超100名,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強村比例持續增加,2023年度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村有268個,占全區比重9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5萬元,增長7.8%,增速連續三年居廣州市各區第一。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我區深入實施“民生十大工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區285個行政村的“村村通”公路達到三級以上技術標準,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新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9座,提升城鄉公共排水設施管理水平,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蓋。引進華師附中、執信中學等20所優質學校,累計提供優質學位超5萬個,支持區屬優質學校開展集團化辦學,實施農村薄弱學校20項“提升計劃”,推動85所農村薄弱學校升級改造,實現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布局。引進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南方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推動廣州醫科大學與區人民醫院合作辦醫、高水平共建廣醫四院,支持區中醫醫院高水平發展;深化醫療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基層醫療機構財政保障力度,引進優秀醫療人才充實鎮、村醫療機構力量,支持醫護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推動“一元錢”看病制度行政村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模式被納入廣東醫改十大典型案例。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