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建設萬里碧道是廣東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板。近年來,越秀區充分發揮河長制、湖長制優勢,堅持系統思維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致力提升水安全、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推動東濠涌、新河浦涌、東山湖等轄內河湖蛻變為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態廊道、文化休閑漫道和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空間。2019年至今,越秀區已建成31.6公里碧道,逐步繪就人水和諧共生、城景交融共榮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滿足廣大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一、以河湖長制為重要抓手形成縱橫聯動治水格局。從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制度優勢、高位推動,到多部門資源共享、協同聯動,越秀區始終把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力抓手,多次研究部署碧道規劃建設工作,同時依托河長辦平臺,將碧道建設融入治水目標年度任務書中,壓實各級河湖長、各成員單位責任,以督查促落實,以整改促成效,確保碧道建設任務提質提速完成。區級河湖長切實扛起治水攻堅責任,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深入一線“把脈問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劣V類一級支流除劣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等“正本清源”項目,有效推動解決碧道建設重點難點問題。2019年至今,區級河長、湖長巡查指導300余次,帶動街、居兩級河長累計巡河2.5萬次,及時處置問題5400余宗,“一江五涌六湖”水質穩定向好,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二、以系統治理為有效途徑激活多元濱水空間活力。堅持治污先行、安全為重、生態優先,兼顧河湖的防洪排澇、生態保護、景觀休閑、文化傳承等綜合功能,協同推進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游憩系統構建、濱水經濟帶建設等“5+1”任務建設:
一是提升水安全,盤活水資源。充分發揮二沙涌、東濠涌、新河浦涌、東山湖等轄內河湖水體防洪調蓄功能,汛期以預騰空手段提升調蓄庫容,暴雨時通過站閘調度保障流域水安全;完善河湖堤防及護岸,滿足河涌20年一遇、珠江20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輔以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配套公共管網工程等項目建設,從源頭上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率與水安全系數。
二是改善水環境,守護水生態。堅持“外源控制、內源削減、標本兼治”原則,通過原位消解水體淤泥、種植水生植物、放養水下生物等方式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達到重塑水下生態系統、非汛期穩定保持IV類水質目標,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生態環境。貫穿“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充分發揮綠地收集、滯留、凈化、滲透雨水四大功能,通過降低綠化標高形成自然坡度,引導雨水進入綠地,因地制宜建設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等海綿設施,增加碧道雨水收集與下滲凈化能力,有效降低雨水徑流系數。
三是串聯水景觀,構建水空間。在解決河湖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的基礎上,以連續貫通的慢行系統建設為載體,將原來被小區、閑置地塊等占用的河岸騰退出來,提升為公共綠色開敞空間,并串聯濱水公園、口袋公園、景區景點等,打造高品質濱水休閑帶,實現還水于民、還岸于民。
四是推廣“碧道+”,激活水經濟。以河湖為紐帶,通過碧道建設串聯并促進沿線產業的提檔升級。如東山湖碧道融合打造“碧道+文化創意”,新河浦碧道擦亮“碧道+紅色文化”品牌,麓湖碧道展現“碧道+生態保育”成果,二沙島環島碧道提供“碧道+智慧服務”體驗等,因地制宜補齊公共服務、自然生態及旅游產業短板,構建多樣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助力區域經濟提檔升級。
三、以精細管護為有力保障持續鞏固碧道建設成果。越秀區積極探索碧道運營和維護的長效機制,將碧道作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進行維護和管理,加大碧道日常維護巡查力度,定期進行專項檢查與維護,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在碧道規劃階段,將城區設施改造、公園建設、文旅經濟帶建設等融入碧道建設中,建成后,通過投放自動售賣機、開設書吧、驛站戶外廣告投放等方式,逐步探索碧道經濟價值開發模式。
四、以全民參與為有益補充共同寫好“開門治水”文章。通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碧道的咨詢、監督、管理等工作,藉世界水日、世界濕地日、中國水周等節日契機,廣泛持久開展以碧道為主題的水質檢測、垃圾清理、文明勸導等教育實踐活動,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到河湖管護行動中來,推動治水工作從“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轉變。加快推進“志愿治水驛站”主題精品陣地建設,通過民間河長、“河小青”志愿服務行動等方式進一步挖掘志愿力量,擦亮“碧水越秀”品牌,并利用新媒體矩陣及教育、生態環境、水利等平臺提升碧道的社會影響力,營造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共管共治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年來,越秀區致力于碧道建設的探索實踐,促進單純的水環境治理向城市綜合治理轉變,有效實現還清于水、還水于民、還綠于岸的美好愿景。下一步,越秀區將立足生態稟賦,用心用情打造更多惠民利民的都市型濱水生態空間,進一步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提升空間綜合利用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激活片區多元價值,努力建設秀水安瀾、碧波長清、惠及人民的幸福河湖,譜寫新時代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治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