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2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發展·看交通”新聞發布會,市港務局作為發布單位之一參加了會議,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義發向各界媒體介紹了廣州港打造面向世界重要平臺的有關情況。
劉義發表示,廣州港作為兩千年長盛不衰的港口,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一直保持在世界大港之列,2023年1-5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72億噸(快報數),同比增長5.1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06萬標箱(快報數),同比增長4.34%。下一步,廣州市港務局將扎實推進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提升,將廣州港打造成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州鏈接全球提供基礎支撐
劉義發表示,今年,市港務局將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擴建工程、新沙港區11—12號通用碼頭工程,LNG應急調峰站配套碼頭工程竣工投產;推進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試運行維護和桂山錨地擴建工程全面完工;協調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盡快全面開工建設;爭取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總裝基地配套碼頭項目和一批客運碼頭開工建設。
未來,廣州港將實施港航基礎設施滾動式開發建設,強化廣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一個起點服務全球、鏈接全球的重要作用。著力推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南沙港區五期工程、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其中,廣州港出海航道擬按滿足20萬噸級集裝箱船(限制吃水)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限制吃水)對遇通航標準進行拓寬,通航寬度由385米拓寬至460米,為粵港澳大灣區鏈接全球提供更寬廣的海上通道;廣州港南沙港區五期工程擬建設4個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23個5000噸級集裝箱駁船泊位,設計通過能力為集裝箱906萬標箱。建成后將繼續補充南沙專業深水泊位,保障港口基礎設施適應國際運輸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同時滿足與日俱增的江海聯運需求。
加快推進廣州臨港經濟區建設,打造面向世界的物流樞紐門戶
目前,廣州正在開展臨港經濟區總體規劃以及交通、航運物流產業、高端航運服務業、臨港汽車產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劉義發表示,將依托港口,以南沙臨港經濟片區與黃埔臨港經濟片區為“雙擎”,形成“一體兩片、南北呼應”的格局。未來要加速構建現代化的臨港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汽車制造、現代高端智能裝備、海洋科技、數字經濟、商貿金融、文旅休閑等產業,形成以港促產、以產強港,港產城協同發展的格局,打造廣州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和“發動機”。
以建設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為抓手,打造集聚全球航運服務要素的重大平臺
共建“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是《南沙方案》賦予廣州的重要抓手。5月19日在2023年大灣區(廣東)國際航運大會上穗港澳三地政商企10家共建單位已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啟動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共建。
未來,要以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為集聚核,攜手港澳,充分利用南沙先行啟動區內航運物流行業享受15%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港航產業鏈物流鏈企業落戶,大力發展港航物流、航運交易、航運金融、海事保險、海事法律、航運資訊等現代航運服務業,促進航運要素聚集,打造面向國際的航運服務平臺。
依托南沙國際物流中心,打造國際“冷鏈母港”和冷鏈快線品牌
劉義發介紹,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臨港倉庫群。依托南沙國際冷鏈項目的全面投產,未來我們將支持全球冷鏈業務營銷和貨源引進,繼續推動泰國榴蓮、南美車厘子等重點水果品類的進口業務向南沙港區集聚。爭取蔬菜水果等出口貨源通過南沙港區運作,加強對全球主要肉類供應商的營銷力度,將南沙港區打造成為內外貿、進出口冷鏈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