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市農業農村局召開2023年廣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暨第一季度形勢分析會。會議總結2022年以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分析當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形勢,部署“五一、端午”節監管工作及年度重點任務。
會上,市農監所、動監所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進行分析;花都和從化區局作了典型交流發言;局蔬菜辦、植保植檢處、執法監督處就如何規范蔬菜(豇豆)種植、用藥、信息統計和案件查辦等作了強調部署。
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劉漢新對2022年以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情況做了總結,剖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要求各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強的力度、更實的舉措,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并要求各區按照“五個抓”推進年內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一是抓好追溯管理。加大宣傳培訓和指導,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四掛鉤”的要求,創建“快速檢測+合格證服務”示范點,確保全市產地農產品可溯源。二是抓好重點品種治理。深入實施“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和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推廣標準化種植模式和開展規范用藥技術指導服務,加強生產過程監督檢查,確保豇豆等11個重點品種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三是抓好質量安全監測。加大對小農戶和豇豆、韭菜、烏鱧等11個重點品種的監測力度,嚴控常規藥物和禁限(停)用藥物殘留超標。四是抓好農業標準化工作。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及時做好農業地方標準的申報和宣傳普及,統籌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進一步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五是抓好信用體系建設。加大農安信用宣傳培訓力度,加強農安信用信息歸集和審核,確保全市年內參與農安信用評級評價規模主體達到80%以上、A級以上主體30%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林豐平就如何做好下一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五點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落實。立足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樹牢質量安全無小事,堅定不移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強化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者主體責任落實。二是加大監測力度,強化隱患排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各級檢測機構的能力,支持和加快常規農藥殘留速測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全面排查和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提供技術支撐。三是突出源頭治理,強化執法監管。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考核導向,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嚴厲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我市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落實信用+追溯,強化產地準出。創新“農安信用+”應用,以信用評價結果為基礎,以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為手段,推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的落實,構建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管理閉環。五是推進農安縣創建,強化示范引領。增城區要深入推進國家農安縣創建工作,確保年內創建成功;番禺區要繼續鞏固提升國家農安縣創建成果,擦亮國家農安縣的金字招牌。并認真總結典型經驗和做法,形成可推廣復制的監管模式,促進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監管能力水平的提升。
局機關有關處室(單位)的負責同志,各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室)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