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市河長制辦公室印發《廣州市2022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明確了將從河湖長制工作、水環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資源保護、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督、宣傳教育九大方面積極作為,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持續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走深走實、有能有效,不斷提升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努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實支撐。
珠江之上
讓河湖長履職有實有能
為保證市總河長令工作順利推進,推行行之有效的河湖長制工作,《要點》對強化河湖長制方面提出了8條工作舉措,包括:強化河湖長制考核和激勵。修訂《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辦法》,編制對市直成員單位和區級河湖長考核方案,評選表彰一批河湖長制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河湖長。
常態化開展河長制培訓。對新上任河長、履職不到位河長等進行針對性培訓,使各級河長盡快熟悉業務,成為治水的行家里手。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統籌推進;定期開展線上培訓,加強河長制重點工作宣貫。二是各區至少每半年對新上任河長進行1次培訓;至少每半年對履職不到位河長進行1次培訓。
推進河湖健康評價。編制《廣州市河湖健康評價地方標準》,繼續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及“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堅持因河制宜實施河湖治理修復措施,推動全市河湖治理保護規范化。
提升河涌問題風險預警工作機制成效。繼續推進河涌問題風險預警,打通風險預警機制運行環節中的梗阻,發揮各個責任主體作用,建立保障河涌長制久清的長效機制。一是發揮流域事務中心對問題督辦、抽查、協調的作用,督促各區河長辦牽頭推進河涌問題整治;二是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推進問題整改;三是優化模型建設,推進預警模型迭代和預警數據信息共享,提升模型預警精度和數據透明度。
推進河長履職評價指標體系地方標準落地實施。持續進行河長管理信息系統地標模塊功能開發,形成履職提醒-紅黑榜-曝光臺層層收緊的河長監管體系。
加強監督,規范問責。將影響市總河長令工作推進、重點攻堅斷面水質達標及其它水污染整治重點工作作為河長制督導、暗訪的重要內容,對工作不力的相關責任部門、單位和個人,按有關規定啟動追責并通報。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指導各區河長辦從啟動、調查、報告、審批、實施等環節,科學設置責任追究程序。
開展河長、林長聯合巡河巡林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探索開展河長、林長聯合巡河、巡林工作。
建立河湖及其附屬設施數據常態化更新機制。一是深入推進“一河一檔”等數據填報和整合工作,形成空間成果數據,確保河湖信息一數一源,長效保障河湖監管。二是建立河湖名錄、小微水體名錄常態化更新機制,各區河長辦牽頭開展河湖名錄、小微水體名錄常態化更新及其電子標繪,各流域事務中心開展更新信息復核,保障河湖信息實時可靠。
創新提升水環境治理成效
為了在2020年全市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147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并達到“長制久清”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提升治理成效,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美景常駐廣州,《要點》對加強水環境治理方面提出了8條工作舉措,包括:鞏固提升斷面水質達標。持續鞏固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成果,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強化統籌協調督導和水質監測預警。
開展污染物源解析。堅持科學治污,結合全市地域特征和經濟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全市水環境治理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影響全市水環境質量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來源及變化趨勢,為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指導意見。
加快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工作。按照《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要求,強化資金保障,指導各區加快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工作,2022年底前,全市排水單元雨污分流面積比例力爭達到85%;落實《廣州市總河長令(第9號)》,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工作,2022年底前累計完成350條以上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任務。
推進排水單元問題整改工作。各區政府協調解決整改中的疑難問題,明確落實養護責任人,落實排水單元長效養護機制。
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全面提升污水處理效能。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各污水處理系統廠網聯調聯控,合理調控廠區污水處理能力及廠前水位,減少雨天溢流污染;按照“一廠一策”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現污水收集率及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雙提升”。
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推進保護區標志更新設置,持續開展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對發現的問題組織立行立改。
持續推進河湖常態化保潔機制。聚焦廣佛跨界流域、國考斷面等重點水域,加強水上保潔監管和執法檢查。一是指導督促各區開展水域及河涌兩岸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加強全市水域及河涌兩岸環境衛生巡查,提升全市水域保潔的覆蓋面和保潔水平。二是牽頭組織開展一年兩次水面漂浮物清理專項行動。三是加強珠江主河道廣州段水域市容環境衛生違法巡查,嚴厲打擊建筑廢棄物違法運輸行為。
常態化整治“散亂污”場所。一是督促各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發現一宗,整治一宗,加強“散亂污”場所的清理整治,加強季度督查;二是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散亂污”場所開展專項督查;三是及時更新“三個一批”整治清單,及時通報整改情況。
石井河面白鷺成群
對污染防治進行系統研判、對癥下藥
為了推進水污染防治提質增效,《要點》對加強水污染防治方面提出了7條工作舉措,包括:有序推進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渠)及處理設施,按時完成2022年提升治理任務,進一步提升各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
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繼續執行水產養殖尾水閉環監管機制,進一步壓實屬地管理職責;2022年完成連片50畝以下水產養殖尾水治理7個示范點建設并開展培訓推廣。
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按照《廣州市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推進美麗漁場、先進養殖模式、塘頭小站以及養殖池塘改造升級和尾水治理,完成2022年工作任務。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商品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綠色防控產品部分替代化學農藥行動,確保2022年度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
深化治理港口船舶水污染物。一是加快推進內河港口的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全市內河港口2022年底前應全部具備設施接收能力,沿海港口靠泊內河船舶的,參照內河港口要求建設接收設施。二是每年組織不少于一次的集中整治行動,重點查處違規偷排、無證經營、拒絕接收和違規處置船舶水污染物的行為;組織開展聯合檢查等集中整治行動。
強化工業、工業園污染防治。依法依規嚴格環評審批,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保護和改善水環境質量。繼續按要求做好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工作。強化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染排放管理。全面排查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企業,建立企業管理臺賬。推進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園區污水收集處理,加強園區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禁止雨污混排,確保園區內所有企業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推進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實現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立水環境管理檔案“一園一檔”。
繼續推進“全類型、全覆蓋”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采取“鎮 ( 街) 吹哨,部門報到”的掛圖作戰模式,重點針對餐飲店、農貿市場、垃圾收集轉運站(點)等污染源開展檢查,逐個整治、逐個消滅涉水污染源,推動轄區水環境固本強基,實現根本性轉變。由各區每月匯總上報排查整治情況。
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
深入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
為了保障河湖行洪蓄洪能力和生態安全,《要點》對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方面提出了2條工作舉措,包括: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工作。一是落實屬地責任。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將“清四亂”工作作為河湖長制的重要任務和河湖管理的日常工作內容,各級總河長要加強對“清四亂”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安排部署。將“清四亂”任務壓到每一位河長湖長、落實到每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二是遏增量,清存量。深入推進“四亂”問題自查自糾工作,全面完成上級交辦和自查發現河湖“四亂”問題整治工作,發現一處,整改一處,確?!八膩y”問題動態清零。三是對至少30%的已銷號問題開展“四亂”問題整改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
嚴格河湖空間管控。印發市主要河道名錄,完成省級河湖劃界年度任務并推進河湖管理范圍和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劃定查缺補漏工作,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分區分類管控,規范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嚴格涉河建設項目和活動審查,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
優化水資源配置 保障居民用水
為了優化提升水資源管理服務,《要點》對加強水資源保護方面提出了2條工作舉措,包括: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控流域區域用水總量和強度,做好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頂層設計。修編水資源綜合規劃。積極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與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工作。加強水資源管理監督檢查。深入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整改提升工作。全面實施農業取水許可管理,推動農業用水指標合理分解至用水主體。嚴格生態流量控制斷面下泄流量水量水位考核和監督檢查。繼續推進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設與評估工作。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任務,推進實施再生水利用項目。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推進供水單位整合。推進2000年前建設的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的4.6萬戶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實現供水單位供水服務到終端。完成55條村農村供水改造,進一步提高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持續開展老舊及高風險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強化生活飲用水品質提升。
防洪減災堅持系統治理、強化源頭管控
為了打造更加安心的水安全保障格局,《要點》對加強水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10條工作舉措,包括:加強水庫安全風險管控。出臺全市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意見,加快推進水庫除險加固年度任務10座,完成小型水庫安全鑒定年度任務8座以及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年度任務12座,實現全市水庫標準化全覆蓋,全面落實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責任制,強力整改水利部和省水利廳水庫暗訪發現的問題。
推動小水電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繼續推進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建設,開展從化區綠色水電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落實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有效保障河湖生態用水,大力推進小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加快推進小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進程。
加強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推進水利工程及灌區運行管理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水閘安全鑒定,對排查出的病險水利工程嚴格落實控制運用措施和應急處置方案,完成第一批省級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共6個試點鎮的建設任務,推進全市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22年底前全市建成區不少于3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一是印發《2022年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書》。二是研究開展市、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修編工作。三是組織各區制定印發實施“十四五”期間海綿城市建設系統化實施方案并落實。四是組織打造一批示范項目及示范片區,提高海綿城市建設顯示度。五是常態化開展建設工程海綿城市建設抽查工作。
嚴格落實控規環節洪澇安全評估。按照《以碧道建設為引領全面加強我市防洪排澇基礎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快提升片區防洪排澇能力,指導各區、相關單位在新編、修編、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時落實洪澇安全評估有關要求。
嚴厲打擊出??谒琅c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活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監管工作機制,強化行業監管,開展聯合執法,形成條塊聯動、齊抓共管的全鏈條監管模式,堅決遏制我市出海口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活動。
強化防洪排澇和內澇治理工程建設。以《關于以碧道建設為引領 全面加強我市防洪排澇基礎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為主要抓手,加快推進《廣州市城市內澇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5年)》既定的各類治理項目,盡早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有效處置超標準降雨引發洪澇災害”的治理目標,加快補齊防洪排澇短板,有效完善“防洪排澇、應急管理、物資儲備”各系統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
加強防洪和內澇治理工作的檢查監督。加快補齊各區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短板,積極籌措資金支撐各區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督促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針對本轄區域內涵洞、隧道、洼地、水網圩區等易澇區域,編制年度防內澇“一點一策”方案,明確“三個責任人”,及時組織搶險力量應急布防,有效落實防澇應急管理工作。
以智慧水務建設為抓手,系統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排水和水旱災害防御智能化應用,推動市區業務高效協同。強化重點區域及關鍵設施監測感知覆蓋,提升水安全和水環境監測預警水平。建設防洪排澇模型,支撐“四預”智慧化研判。
加強應急管理。根據《廣州市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統籌處置暴雨、洪水、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根據相關應急預案,組織指導協調涉河湖生產安全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黃龍帶水庫大壩
統籌推進森林水涵養、水土保持、碧道建設
為了實現河湖生態高效恢復、河湖健康生命不斷煥發,《要點》對加強水生態修復方面提出了3條工作舉措,包括:加強森林水涵養能力建設。推進高質量水源林建設,科學實施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增加森林固碳能力。
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工作。科學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平方公里;抓好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水土保持任務落實,完善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流程監管體系,健全生產建設項目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協同監管工作機制,落實行業監管責任。
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一是按照《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2022年完成200公里碧道建設任務。二是組織開展碧道建設宣貫培訓,切實提高碧道建設項目的設計質量、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全市碧道常態化抽查、督辦和評估,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任務。
海珠濕地生態景象
依法打擊涉水違法違規行為
為了切實維護水事秩序穩定,全面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要點》對加強執法監督方面提出了3條工作舉措,包括:加強涉水污染防控工作執法監管。將完成整治提升的“散亂污”場所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對環保配套設施不全的企業,責令限期改正,構成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查處;嚴厲打擊無證和不按證排污行為;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污染監督檢查。
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加大對涉水違法犯罪和非法采砂等違法犯罪打擊力度,集中優勢警力開展專案攻堅,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建立完善執法聯絡員制度、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制度、緊急案件聯合調查制度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加強聯合執法。
進一步落實河湖警長制。進一步加強與各涉水行政部門的協作配合,推進信息共享,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對水域違法犯罪嚴重的區域開展專項聯合執法行動。加強信息化建設和裝備建設,積極開展各涉水警種專業培訓,提升水上執法隊伍綜合戰力。進一步完善水上治安基礎數據庫,依法打擊破壞水域生態環境、危害水域公共安全、妨害水域社會管理等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全市水域治安穩定。
聯合周邊城市打擊非法洗砂洗泥執法行動
開門治水,人人參與
為了凝聚全民治水正能量,《要點》對加強宣傳教育方面提出了5條工作舉措,包括:加強重點問題輿情督辦。及時受理群眾舉報事項,對于群眾反映強烈、領導批示、媒體曝光的突出問題,實行掛牌督辦、跟蹤督導,確保問題徹底整改、嚴肅追究。輿情辦理情況應及時回應群眾。
加強社會宣傳。將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宣傳納入2022年全市宣傳報道工作重點,加強統籌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宣傳計劃(方案),有力有序推進。圍繞河長制湖長制特別是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合流渠箱改造、碧道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河湖水環境改善等重點、亮點成效,適時組織本地主流媒體集中采訪報道活動。加大新媒體宣傳和公益宣傳力度,挖掘和宣傳巡河護河人物和故事。適時曝光涉水違法行為,加強警示教育。
廣泛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節約教育,強化青少年水環境保護意識。一是結合“我的環保節日”全市性學校專題環境教育活動及“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活動,開展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節約有關知識科普教育和實踐活動。二是在科技活動周、中小學生科技教育類競賽、學??萍脊澋认嚓P活動中,引導和鼓勵師生積極以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為主題參與交流展示或創作項目作品。三是將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等有關知識融入相關學科教學內容和廣州地區廣東省“綠色學校”創建認定工作觀測指標,強化中小學生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節約意識。
打造提升全民治水“共筑清水夢”品牌。建設示范志愿治水驛站,推進志愿治水常態化。圍繞“共筑清水夢”品牌,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治水宣傳培訓、治水科普等形式新穎、市民喜聞樂見的線上線下活動,有效宣傳廣州治水成果,深入推動全民治水。
加強水文化的挖掘和弘揚。結合千里碧道建設打造水鄉旅游產品,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海濱城市,推動水文化和旅游相融合。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和水務名勝古跡,深入挖掘可利用資源,開發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和產品。加快對水務遺產的申報認定工作,保護傳承廣州水務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