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聯播

黃埔區67個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

  • 聽全文
  • 2022-01-20
  • 來源:黃埔區
  • 分享到
  • -

4.png

  黃埔新邨小區群眾在廣場上跳舞。李劍鋒 攝

2.png

  改造后的黃埔新邨中心花園成為孩子嬉戲玩樂的好去處。李劍鋒

  身邊的口袋公園,煥然一新的樓房,充滿歡聲笑語的兒童游樂場,全新的供水系統……在廣州市黃埔區的老舊小區里,正發生著讓人驚喜的改變,微改造從一個個“小切口”入手,逐步實現城市面貌的“大變化”,讓人民群眾從中切實感受到“真幸福”。

  2017年以來,廣州市黃埔區把實施老舊小區微改造作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先手棋和重頭戲,堅持“市級籌劃、區級統籌、街道組織、社區實施、居民參與”的原則,以“繡花”功夫完成全區67個微改造項目,打造韌性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人居環境的提升不僅使老舊小區煥發新的活力,也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發揮出最大效能。

  多方籌集資金:

  引導群眾共建共治共享

  冬日早上,黃埔街東苑小區一片祥和。小區入口處的清香園內,阿姨們正在廣場上打著太極,幾位老人正在旁邊的涼亭里聊著天,再往里走是小區的中央公園,孩子們不時騎著童車歡快穿過。

  “變化太大了!以前這里到處破破爛爛,連地磚都是坑坑洼洼的,我們想活動都沒有空間。”在小區生活了20多年的秦大姐說,東苑小區很多是解困房,本身配套就不太齊全,再加上長時間沒有維護更顯陳舊,很多老鄰居都搬走了。“現在經過改造后,這里活動場地又大又干凈,綠化也好漂亮,樓房也變新了,一切都變好了。”

  2021年3月,由黃埔區財政總投資1059萬元的東苑小區微改造項目動工建設,涉及用地面積約3.52公頃,惠及988戶居民。項目按“完整社區”標準謀劃,包括房屋建筑部分和小區公共部分,長者飯堂、環衛驛站、健身設施、幼兒園和公共停車場等配套一應俱全,此外建設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中央公園、門戶廣場清香園,社區兒童公園等3個口袋公園,全方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微改造項目從社區急需解決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提升等公益性民生需求出發,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多方籌集資金。”黃埔街道辦事處主任孫功余表示。微改造項目的全過程,東苑小區居民都有參與,解決了小區老齡人群爬樓難、頂樓漏水、消防通道不暢通、“三線”亂搭掛等一系列突出問題。居民群眾真正成為社區發展的參與者、策劃者與享有者。

  在日常管理上,東苑小區成立了全區首個“紅色業委會”,小區退休老黨員作為代表,結合居民社區建管委,加強改造全過程及改造后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因地制宜采取專業化物業管理和業主自我管理等模式,形成“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管理機制,以點帶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在資金利用上,東苑小區項目除用好老舊小區專項微改造資金,還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發揮集聚效應,整合水務、教育、城管等各部門的專項資金完善小區配套設施。例如,利用區水務部門300萬資金,在小區內設置22個海綿城市設施用于小區內雨水收納。又如,通過各方力量動員小區居民自籌改造資金約500萬元用于加裝電梯、改造自家樓層墻面貼瓷片,等等。

  “我們樓每戶平均出了3000元左右,感覺這錢花得太值了!”居民方先生說,“重新貼磚的樓道比以前好看多了,屋頂有漏水的房屋也修好了。環境好了,住得自然舒服,其他樓猶豫交錢的居民參觀我們樓后,也決定自己出錢參與改造。畢竟是自己住的地方,都要參與進來。”

  讓東苑小區居民更為欣慰的是,通過利用多方專項資金,小區的各項配套設施正在日益完善中,各類民生便利將滲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其中,小區幼兒園將在2023年6月竣工,可新增學位270個;同時竣工的還有利用廢棄空地建成的6層停車樓,可提供296個車位。樓宇給水系統改造、建筑外墻面清洗、翻新處理7個非機動車庫(含增設充電設施)、新建14個單車棚或共享電動車充電棚等項目也將在2023年竣工。

  提升文化活力:

  將家風文化融入微改造

  在文沖街黃埔新邨,步入大門可見長約10米的“家風長廊”上,彰顯家風家訓的字句錯落分布,充滿文化韻味。經過長廊,眼前更是一片文化樂園——身著黃色裙衫的大姐們手持羽扇在廣場翩翩起舞,小朋友在滑梯處追逐歡笑。

  “長廊這個位置以前是破柱子,廣場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休閑公園了。改造后,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我婆婆參加了小區的合唱團舞蹈隊,有空就在這里唱歌跳舞,我也可以帶小孩在公園里玩。”居民王女士說,

  黃埔新邨微改造項目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戶數253戶。主要項目包括維修安裝樓棟門、維修安裝樓道照明、維修樓棟消防設施和排水管道、提升小區綠化等。一方面由政府主導,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實施“廁所革命”三年計劃,投入專項資金修繕改造公共廁所,街道對新邨雅苑原12根破損立柱進行提升改造,打造傳承家風家訓的“家風長廊”;另一方面促進社會參與,業委會利用商鋪收益、電梯廣告收益籌資約5萬元對中心花園裸露地塊進行改造,打造綠色“植物王國”。改造過程中,區城市更新局推動社區設計師進駐社區,提供全過程技術咨詢服務,輔導居民謀劃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方案。讓微改造惠及群眾的同時,也注重提升街區文化活力。

  “環境的提升、設施服務的完善讓老百姓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素養也同時得到滋養,用文化育人,用文化養人,讓民風、社風、家風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治理。”文沖街道辦事處主任于龍表示。

  因地制宜改造:

  讓老舊小區有情有景有鄉愁

  東苑小區、黃埔新邨的變化只是黃埔區近年來以“繡花”功夫推進黃埔漸進式有機更新的縮影。2017年以來,黃埔區共投資4.8億元對全區67個項目實施微改造,其中包括66個老舊小區和1個歷史文化古村落(深井古村),現已全部基本完工,新增口袋公園61個、社區公共空間53個、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完成“三線”整治110千米,共惠及3萬戶、9萬人。

  雖同是微改造,每個小區精彩卻各有不同。“微改造統籌兼顧歷史文化傳承與人居環境改善,通過對不同社區實施因地制宜的差異化改造,為城市留下有跡可循的歷史記憶,實現老舊小區微改造有情有景有鄉愁。”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局長侯奔表示。

  在南崗街四航局塘頭生活區,粉刷翻新后的墻面上融入歷史典故、文明禮儀、國學經典等彩繪;在長洲街黃船生活區,微改造項目重點注入以造船業為主的中國現代制造業歷程、“一帶一路”建設等文化元素;在紅山街火電小區,講述廣東火電工程有限公司發展歷程的背景墻,突顯火電社區歷史底蘊,以“琴、棋、書、畫”為主題打造的四大公共區域增加了小區文化特色;在黃埔街遠洋小區,社區的老人活動點升級改造成為“銀發初心驛站”,為老人免費提供用餐,為離退體老黨員開展精神文化養老活動提供了場地,讓群眾感受“有溫度的黨建、有質感的幸福”……

  目前,黃埔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的目標任務完成率、時效達標率、質量達標率及投資完成率各項指標均位于全市前列,在廣州市2019、2020年度綜合評估中被評為A級。老舊小區微改造過程中,黃埔區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社區急需解決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提升等公益性民生需求出發,搭建居民溝通議事平臺,充分調動居民群眾參與改造的積極性,實現惠民服務“零距離”,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居民滿意度高達95%。

  侯奔表示,“十四五”期間,黃埔區將按照成片連片的原則,計劃實施20個微改造項目(含33個老舊小區),共占地約24公頃,合計186棟樓,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總投資估算約1.8億元。 (焦嬋娟 范敏玲)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