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城拔寨”項目投資超千億元
搭建民營中小企業數字服務平臺,舉辦中小企業圓桌會議、中小企業服務月、民營企業服務周、企業會客廳等暖企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廣州錨定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持續加大,助企降本減負增效成效明顯,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11月15日上午,廣州召開“拼經濟穩增長·助企惠企暖企”新聞發布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工商聯等多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分別介紹惠企暖企有關工作情況。
廣州大力發展低空經濟
通過眼球控制的3D顯示
亮績亮牌:市屬國企資產總額已突破6萬億元
發布會上,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1至10月,廣州市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8496億元,利潤總額226億元,已交稅費606億元。截至10月末,廣州市屬國企資產總額6.2萬億元,同比增長5.6%。
據介紹,今年以來,市國資委把拼經濟抓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制定《2024年穩增長工作方案》《第四季度經濟攻堅戰沖刺方案》,指導市屬國企“一企一策”穩存量、拓增量、挖潛量,勇挑大梁、多作貢獻。制定支持廣汽、越秀、廣藥等龍頭企業改革發展系列舉措,從強鏈補鏈、科技創新、考核激勵、用人機制等方面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市國資委指導市屬國企吃透用好用足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今年廣州10家企業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金額占全市的74.2%。積極盤活土地物業、股權等存量資源,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募資59億元。
今年以來,市國資委完成“攻城拔寨”項目投資1110億元,完成率85.5%,超時序進度10個百分點,完成在地規上工業總產值3396.8億元,占全市的20.3%。此外,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揚帆出海,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39.1%,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廣州新能源汽車實現動力電池“自研自產”
培育創新:真金白銀提振研發投入底氣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企業則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通政府部門之間的涉企信息,廣州實現企業科技補助的自動核算、領取通知的精準推送。2024年廣州已通過“免申即享”方式下達5.09億元的科技補助,惠及企業共計3859家。
市國資委構建“1+2”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今年1到10月,市屬國企研發經費投入203.9億元、同比增長8.3%。市國資委系統還召開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會議,獎勵支持15個科技創新項目和9個創新人才團隊。廣州新增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累計280家,高新技術企業391家。
在稅務方面,真金白銀的減稅降費紅利,可以有效增強企業研發投入的信心。今年以來,國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
廣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稅務局匯算清繳期間對各項科技創新類優惠政策及各類市場主體實施清單式管理。市稅務局和市科技局、軟件行業協會、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注冊稅務師行業協會等,開展科技創新類宣傳培訓20余場,針對重點科創企業定制專屬的個性化服務手冊,確保重點科創企業用好用足各類稅收優惠政策。
政策落實成果初現。從2024年度申報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來看,廣州企業戶均享受優惠額同比增長17.86%,政策效應更加明顯。稅收數據還顯示,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企業的利潤率也高于全部申報企業的平均利潤水平。
助企紓困:累計收集處理企業訴求超1.5萬件
“各牽頭單位堅決排除因檢查、評比、論壇、活動、調研等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的滋擾。暢通企業咨詢求助、投訴舉報等事項溝通渠道,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依托“穗@i企”平臺、穗好辦APP、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企業服務窗口、在線客服等渠道,今年以來累計收集并處理企業訴求超1.5萬件,涉及企業超1.2萬家。
聚焦民營企業融資、用地、用工等困難,廣州市工信局推出“五證聯發”“帶押過戶”等跨政府部門聯辦事項,先后出臺了四批以上涉及規劃審批、土地供應、工程報建、企業融資等系列惠企利民措施,2023年以來為民營企業辦理“三舊”用地審批超400公頃。針對涉企違規收費問題,深入摸排線索,在11個區探索建立涉企收費監測點制度,建立企業反映問題直通車機制。今年廣州還啟動了新一輪市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工作,協調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大涉企違規收費治理力度,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共查處違規收費案件172宗,為各類市場主體退回收費1290萬元。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把市場監管領域23項高頻辦理事項和21項查詢事項,納入“市場主體直通車”服務,提供AI智慧導辦,推動行政審批再提速。
助企·惠企·暖企
2024年1至10月,廣州市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8496億元,利潤總額226億元。
今年以來,廣州完成“攻城拔寨”項目投資1110億元,完成率85.5%,超時序進度10個百分點,完成在地規上工業總產值3396.8億元,占全市的20.3%。
今年1到10月,市屬國企研發經費投入203.9億元、同比增長8.3%。
2024年廣州已通過“免申即享”方式下達5.09億元的科技補助,惠及企業共計3859家。
今年1到10月,廣州新增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累計280家,高新技術企業391家。
依托“穗@i企”平臺、穗好辦APP、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企業服務窗口、在線客服等渠道,今年以來累計收集并處理企業訴求超1.5萬件,涉及企業超1.2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