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5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搶機遇 拼經濟 抓發展”主題發布之廣州市一季度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一季度重大項目的相關工作情況。
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旭:2022年廣州市“攻城拔寨”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23年廣州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
2022年市“攻城拔寨”項目完成情況
2022年,廣州市持續深入開展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統籌加快重點項目建設。1-11月,1654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已超額完成全年計劃任務,預計全年將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0%。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批重大項目取得關鍵性的進展。
基礎設施領域
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建設全面提速,15個安置區工程全部開工;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近洋碼頭投入使用;深江鐵路全面開工,廣佛西環城際開建,地鐵二十二號線首通段開通運營。
產業建設領域
粵芯半導體三期、增芯項目獲國家批復并動工,華星光電、廣汽埃安產能擴建項目、埃安第二工廠、廣汽豐田五線、小鵬乘用車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廣交會四期展館投入使用。
社會民生領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二期交付啟用,首批2所職業院校進駐廣州科教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市婦女兒童中心增城院區等項目陸續建成。
2023年市“攻城拔寨”項目安排和一季度工作重點
(一)2023年市“攻城拔寨”項目安排
2023年,廣州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干,“三年工程兩年干”,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形成全市重大項目“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循環。
2023年擬安排項目1722個,總投資超6.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相當于平均每月將超過400億元的投資額。
2023年將圍繞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落實《南沙方案》、“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等重大戰略部署,聚焦綜合交通樞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務等領域安排項目。基礎設施、產業兩大領域年度投資均超兩千億元。
產業領域
圍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重大戰略部署,將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大力實施“強芯”“亮屏”“融網”“智車”等工程。
全年安排項目超800個:
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
重點推動華星光電、芯粵能半導體一期等項目全面投產;加快建設增芯、粵芯三期、華為廣州研發中心等項目,推動南沙科創中心芯新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
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
重點推動小鵬汽車廣州智能網聯汽車智造產業園、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東風日產研發四期擴建第一階段建設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建設廣汽自主電池項目、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大建設等項目;推動廣汽自研電驅科技項目、東風日產新能源產線改造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方面
重點推動昭衍新藥研究中心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建設廣州國際醫藥港、恒瑞抗體藥物研發及產業化一期等項目;推動著杰生命科學園等項目如期開工。
基礎設施領域
圍繞“南沙方案”等重大戰略,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全年安排項目超480個。
航空樞紐領域
重點推動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臨空經濟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期工程、白云機場T3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等在建項目加快建設。
航運樞紐領域
加快建設國際通用碼頭工程,推進南沙港區五期、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前期工作。
軌道交通領域
力爭開工建設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廣州東站至新塘五六線工程、廣河高鐵白云機場T3至江村西段等鐵路項目,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項目、軌道交通八號線北延段工程等地鐵項目。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和交通大腦項目前期工作。
(二)一季度工作重點
一是抓項目開工
充分發揮市推進重大項目穩投資工作領導小組、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要素保障工作專班協調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部門協同聯動,切實提高協調效果,全力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東風日產新能源產線改造項目等一百個項目一季度開工建設。
二是抓項目招引
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軌道交通、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我市優勢產業鏈,再引入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并推動盡快落地。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大力爭取國家資金和用地等要素支持,為我市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提供堅實支撐。
三是抓要素保障
用足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做好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提前批發行和分配工作,督促專項債項目加快建設和資金使用。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廣州市將認真抓好抓細抓實重點項目計劃實施,爭取一季度完成年度計劃投資3成左右,為全市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提振廣大企業發展信心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黃星耀:2022年,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圍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堅定不移穩增長、促投資,先后成立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專項工作小組,出臺《廣州市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的若干措施》,對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項目市級財政給予1:1的配套扶持,并對重點產業鏈中強鏈、補鏈的重大項目按照“一事一議”原則支持項目的落地,有效推動制造業重大項目加快投資建設。
1-11月,全市制造業投資完成874.6億元,同比增長22.1%,占工業投資比重80.4%,比2021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華星光電T9、維信諾模組、粵芯二期等重大項目相繼投產,廣芯半導體、興森半導體等一批50億級以上項目和增芯、因湃電池、粵芯三期等一批百億級項目紛紛開工建設。
2023年一季度,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貫徹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提振廣大企業發展信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緊緊抓住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臺,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
重點抓“五個力度”:
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
以“鏈長制”和各類產業工作專班為抓手,搶抓《南沙方案》實施的發展機遇,聚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現代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鏈,搭建“廣聚群鏈·灣區啟航”產業鏈供需平臺,支持“鏈主”企業招商、市區聯動上門招商,開展“大招商”“招大商”,力爭新一批關鍵性的重大項目落戶落地。
二、加大投資獎勵的力度
落實《廣州市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的若干措施》,對制造業項目、產業鏈強鏈補鏈重大項目等采取市財政補貼、股權投資、落戶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快項目的落地。
三、加大謀劃儲備的力度
對照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專項債支持領域和具體要求,主動謀劃設計項目,擴大現有總投資約2258億元的33個10億元以上儲備項目的投資規模,爭取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資金的支持,補短板、鍛長板,形成“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循環。
四、加大調度協調的力度
在2023年計劃投資約500億元投資規模的重大項目庫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竣工、續建、新開工和儲備重大項目的4個清單,組織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專題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困難,推動九識半導體、融捷鋰電池、工控大崗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一季度開工建設。
五、加大“四化”賦能行動的力度
以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為主要路徑,培育一批“四化平臺”,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實現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構建招商引資“強磁場”
充盈招商引資“蓄水池”
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羅政:廣州市商務局一直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構建招商引資“強磁場”,推動高端資源和大項目加速集聚。
2022年1-11月,廣州市實際利用外資已超上年全年規模,其中制造業外資增長78%以上。據初步統計,2022年廣州市新簽約項目約1500個,同比增長30%;注冊項目約1700個,增長30%,其中簽約注冊投資總額100億以上項目預計達26個。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335家。
同時,市商務局持續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服務供給,充盈招商引資“蓄水池”。先后印發了央企招商工作方案,制定重點產業招商說明書,出臺20條舉措促進外資高質量發展,建立市領導聯系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設立外商投資服務工作站,提振企業在廣州投資和增資擴產的信心,推動以商引商、以鏈引商。
去年12月下旬,為搶抓新一輪經濟復蘇發展機遇,進一步推動高端產業和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市領導帶隊赴德國、瑞士、韓國、日本等地,開展針對性招商推介,拜訪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對接推進氫能源汽車、現代商貿、醫療器械、精密制造類企業等產業項目,并分別在瑞士納沙泰爾和日本東京舉辦了兩場投資交流活動,得到當地工商界的熱忱歡迎,不少跨國企業高層表示將盡快來穗實地考察交流,推動投資項目落地,拓展與廣州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市商務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五外”聯動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等要求,充分把握經濟回暖機遇,堅持市區聯動、部門聯動,將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局面。
一是以“鏈長制”為牽引,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鏈主點題、政府招引”,瞄準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總部項目、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建立一套政策支持體系,篩選一批目標企業清單,梳理一張全球招商地圖,按圖索驥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造血強鏈功能的重點項目。
二是加強要素保障,強化招投聯動、投引聯動,實施全產業鏈保姆式服務,打通招商項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當前,重點推進采埃孚百億級汽車電子工廠、三菱重工燃氣輪機、增芯智能傳感器、芯粵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項目、TCL華星廣州T9等一批制造業項目落地、建設。
三是堅持實體經濟為本,搶抓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鏈外遷機遇,針對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開展高頻率、專業化、小分隊招商,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新型儲能、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重點發力,力爭引進更多科技類、制造類外資項目。
四是組織投資促進品牌活動,高質量舉辦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跨國公司總裁懇談會、外資企業座談會等系列投資促進品牌活動,進一步推動“投資廣州,就是投資未來”成為企業共識。同時,發揮政府基金引導帶動作用,用好廣交會等國際化平臺招商資源,拓展全球投資推廣網絡,推動更多產業、企業、人才、資本集聚廣州。
多措并舉 提振信心
促進文旅復蘇和發展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張勝: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全市文旅行業以新氣象、新面貌迎接新起點、新開局,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讓很多市民朋友都感受到了久違的城市煙火氣。2023年,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牢牢抓住建強產業項目和產業平臺、有效擴大消費和投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等關鍵環節,促進文化旅游業復蘇和高質量發展。
第一季度,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重點從四個方面開展促經濟工作。
舉辦一系列產業復蘇活動,提振市場信心。
去年12月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啟動“花城陽光溫暖生活季”系列文旅活動,成功舉辦了廣州新年音樂會、南沙跨年電音節、廣州融創樂園音樂煙花秀等活動,得到廣泛好評,一季度還將推出二沙島戶外音樂季、“又是一年荔枝紅”音樂會、京粵戲曲合作交流等重磅演藝活動,拓展演藝消費市場。
“廣州歡迎您”文旅復蘇活動將與大家見面,屆時將推出“讀懂廣州”十大主題體驗線路,發布36條精品線路產品,眾多文旅企業也將推出大額優惠、免費入園等惠民措施。
舉辦一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展會,激發文旅行業新動能。
3月,廣州將舉辦兩場重要文旅展會。
一個是2023年非遺品牌大會,活動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期間將推出系列特色展演、展覽、論壇和交流活動,這將是廣州非遺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第二個活動是廣州文交會,預計吸引超過300家大灣區頭部文旅企業參展,線下展示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活動得到國內外眾多文旅企業關注。
此后,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還將陸續舉辦中國國際漫畫節(春季展)、第27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等活動,進一步活躍文化旅游市場。
推出一系列惠民消費活動,點燃釋放文化旅游消費熱情。
去年底,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啟動2000萬文旅消費券發放活動,2023年元旦假期首日發放第一輪1000萬元消費券,目前核銷情況良好。1月17日,將再次向社會發放第二輪1000萬元消費券,本輪消費券的有效使用期覆蓋整個新春假期,將成為春節假期消費的新時尚。
此外,各大文旅企業也將陸續推出各種惠民活動和優惠措施,助力文旅行業經濟復蘇。
搶抓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和產業投資項目建設,展示文旅行業擔當。
市民朋友關注的廣州文化館、廣州粵劇院新館將在一季度正式開館。
同時,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立足“國際一流、國內標桿、灣區核心”的目標,謀劃推進廣州博物館新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新館等新一輪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繼續推動“粵文化”、九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全力推動廣州塔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支持國家華南植物園建設,實施文化創意產業“百園提質計劃”,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金融融合示范區,推動文化產業集聚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