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冠病毒個人防護與健康手冊》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冠病毒個人防護與健康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相關內容。
專業、實用、可讀、傳播
讓疫情防控健康教育貼近群眾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辦主任朱小燚介紹:《手冊》是一本集個人防疫和健康管理的工具書,也是落實“新十條”措施后,全國首本指引個人防疫的知識手冊。
《手冊》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聯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教育局、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新華發行出版集團、廣州出版社和市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手廣州地區醫衛領域專家學者編寫而成,共分為“個人防護、疫苗接種、抗原自測、核酸檢測、發熱應對、居家用藥、就醫指引、心理呵護和校園健康”等十個篇章,全冊111頁,基本涵蓋了新冠病毒、個人防護、健康安全的方方面面。
《手冊》有四個特點:
院士專家參與,突出專業性。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專家團隊,參與到《手冊》的編撰和審讀當中,院士本人為《手冊》作序推薦。鐘院士囑咐市民朋友,“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我們不僅要成為自己的‘醫生’,更要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疫情防控三年以來,鐘院士先后8次出席廣州新聞發布場合,總在關鍵時刻告訴公眾事實,以科學家的專業判斷最大程度幫助人們穩定情緒,科學有效防控。
分級分類指引,突出實用性。
為了讓每一位市民掌握個人防護和預防疾病的知識,《手冊》針對外出用餐應該如何做好防護、抗原檢測需要注意什么、孕婦發熱怎么辦等大家關心的問題,根據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不同生活場景下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出了詳細指引。
寓教科普并重,突出可讀性。
“小林漫畫”作者中山大學林帝浣老師,義務為《手冊》提供10張插畫。據了解,2020年以來,小林漫畫一共走進了216家定點醫院,作品538張,推文150期,總瀏覽量過億。《手冊》將防疫知識融入生活、融入漫畫,希望打造出一本小朋友愛看、老人家喜歡、寓教于樂的科普小手冊。作為一本口袋書,各位街坊攜帶也十分方便。
書內書外聯動,突出傳播性。
《手冊》的內容還被轉化為不同的媒體產品,讓每一位市民都隨處可見、可感。比如制作配套系列短視頻、音頻產品,通過地鐵、分眾電子屏以及手機運營商配合投放;利用“大屏+小屏”“手機屏+戶外屏”實現萬屏聯動。在新媒體端,持續加強防疫手冊新媒體推送,把《手冊》線上送到每位市民手中。12月9日至今,全網涉廣州個人防疫手冊宣傳報道786條,總閱讀量超過1300萬人次。
朱小燚介紹,12月2日以來,廣州市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加強全社會健康教育科普宣傳。各方通力合作,上下齊心協力,推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貼近群眾、走進基層、深入人心。
開展新聞報道。
整合網上網下資源,統籌內宣外宣,精心策劃做好科普報道。12月2日以來,中央、省、市媒體圍繞個人防護、居家隔離、疫苗接種等話題,推出相關涉穗報道7.1萬篇次。
做好社會宣傳。
全市270塊戶外大屏、2.6萬個地鐵電視、350個地鐵燈箱、9800個公交電視、300個公交候車亭、310個報刊亭、3萬塊電梯屏、8935個宣傳欄、10860個大喇叭以及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不同形式傳播健康教育知識。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向全市市民發送疫情防控溫馨短信6600萬條。
組織專家訪談。
為發揮醫學專家的專業建議和引導作用,12月2日以來,市委宣傳部(市新聞辦)先后邀請了26位(次)專家,舉辦了6場集中訪談會,就市民群眾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包括疫情政策解讀、門診就醫、老年人防護等進行科學、權威解讀。
深入基層宣傳。
各區因地制宜,創新開展基層宣傳。
越秀區制作“24小時移動健康守護便民卡”,將卡片送到轄內222個社區住戶手上。
荔灣區設計印發3萬份奧密克戎感染自我護理及就醫相關宣傳折頁。
天河區組織6900名志愿者就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知識開展科普宣講、宣傳、服務。發放防疫宣傳品15萬份,發放愛心藥包3萬份。
花都區向14間養老機構(老人779人)、1間福利機構(兒童47名)開展防疫宣傳。
白云區利用全區900多個電子屏、走馬字幕,以及950多個鄉村大喇叭廣泛刊播“健康教育社會宣傳工作指引”,累計刊播超過100萬條次。
海珠、黃埔、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等區運用各種方式,推動科普宣傳進網格、進櫥窗、進樓棟。
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用好這本小冊子,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既不恐慌也不掉以輕心,有效做好個人防護,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
2020年來推出超2萬篇報道
及時傳遞科學準確的防疫信息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林朝暉:廣州日報與廣州市衛健委、市教育局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日夜奮戰,組織了20多位資深采編人員,在10多位醫療衛生和教育系統專家的大力支持下,72小時內推出了《個人防疫超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電子版。
《指南》的內容緊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二十條”“新十條”等最新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指引,以受眾便于閱讀、理解的方式,提煉出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圖片,圍繞老百姓最想知道、最需要知道的篇章展開。
12月9日,《指南》在廣州日報融媒體矩陣首發之后,在群眾中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市民紛紛留言,希望可以把《指南》印刷出來,方便拿在手上,收藏在家里,隨時翻閱、隨時學習。
林朝暉介紹,《指南》的發布只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全力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報道的舉措之一。2022年11月10日以來,集團新媒體和紙媒共推出抗疫報道8900多篇,總閱讀數3.25億。推出了“我是第一責任人”“權威發聲專家答疑”等專欄,制作了大量短視頻、動畫、海報等新媒體產品。
2020年以來,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呼應市民關心的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報紙推出相關報道2萬多篇,新媒體平臺發稿9萬多條。接下來,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與媒體同行共同努力,以傳遞科學準確的防疫信息為己任,及時推出更多權威、實用、接地氣的融媒體傳播產品。
首批2萬本《手冊》
將盡快免費分發
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劉景明:《指南》電子版發布后,廣大市民都希望能拿到紙質版圖書可以隨時翻閱。“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全力投入《手冊》的編印出版工作。從12月10日拿到改定版的內容后,美編、編審、校對、印制人員通力配合、夜以繼日,用不到三天的時間,完成了《手冊》的編印出版。首批2萬本《手冊》將盡快免費分發到市民手中。
目前,為充分發揮《手冊》內容的價值,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已為該書申請了公開出版,爭取用最快的時間在各大實體書店和電商平臺推出,并將根據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調整,持續優化《手冊》內容指引。
先愛護好自己
有余力愛護家人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抗擊新冠疫情3年以來,隨著對病毒了解不斷深入,防控策略也在不斷優化調整,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個人防護的要求,這不僅僅是應對新冠,也是預防其他傳染病一以貫之的要求。
制作《手冊》目的是想把個人防護的知識進行整體、系統的匯總,集結成冊,讓大家一冊在手,防疫無憂。在編寫和校稿過程中,為了讓《手冊》更具實操性,采取了一問一答的方式,以代入式、檢索式的閱讀,便于市民朋友掌握最急需的防護知識,更及時地答疑解惑。
張周斌提醒,這些防護知識,不能僅是知道、了解,更要轉化為行動,做到知行合一。在當前的防控形勢下,個人防護依然不能放松,出門仍需戴口罩,接觸口鼻前要洗手,做好居家環境日常清潔和通風。
張周斌分享林帝浣老師的一句話:愿我們都有能力愛自己、有余力愛別人。希望大家都能收藏這本《手冊》,也將它推薦、分享給親朋好友們,一起守護健康,一起期待未來。
廣大師生和家長做好
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龐潔貞:《手冊》對師生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居家和校園健康等方方面面提供了詳細的指引,這是對校園健康的最大支持和保障。
高三、高二年級陸續恢復線下教學后,常態化校園健康工作受到更大關注,廣大師生和家長做好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尤為重要和必要。
每個人都要時刻注意個人防護。
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倡導師生返校前進行新冠抗原檢測,如出現發熱等癥狀或抗原檢測陽性的,應暫緩返校、返崗。
在校內除運動、吃飯、睡覺外,都要戴好口罩;往返途中全程做好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
各學校要始終堅持防疫要求。
守好校門關,學生進校門需測溫,教職員工進校門需核驗身份并掃碼、測溫,異常者不得入校;外來人員需核驗身份并掃碼、測溫,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入校前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陰性結果和健康碼。
落實好晨午(晚)檢,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
凈化好校園環境,落實好食堂、教室、宿舍、辦公室等重點場所的通風、清潔和消毒等。
各單位要做好應急處置準備。
要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校園出現異常情況后,要第一時間報告教育和衛生疾控部門,進行風險研判,按有關部門的專業指引和意見及時開展處置。
此外,秋冬季節原本就是流感、手足口病等季節性傳染病的易發高發季節,要加強針對性預防工作。
龐潔貞提醒,對抗病毒入侵最好的武器是自身的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免疫力的堅實保障。希望廣大家長朋友和孩子一起,養成早睡早起、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良好生活的習慣,強化對疫情的科學認識,轉化為對家庭和孩子的溫暖關懷。愿家校攜手,有序開展線上和線下教學,做好日常生活保障,共同維護好學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