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衛生健康委、番禺區、市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的相關負責人通報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
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屹通報:11月26日0至24時,廣州市新增7412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會面發現95例,其余均在隔離觀察、高風險區篩查或閉環管理重點人員檢測中發現。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7266例、輕型和普通型146例,無重型、危重型患者。27日截至15時,全市各收治醫院出院5217人。
海珠疫情
在高位波動中緩慢下降
海珠區26日新增6920例,疫情在高位波動中緩慢下降,主要呈現重點片區聚集、周圍多點散發的特點。康鷺、大塘、龍潭片區新增個案數趨于穩定,但在原管控區西側、南側等相鄰區域社會面個案增多,部分城中村出現聚集性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天河疫情
社區存在隱匿傳播
天河區員村街和長興街的感染者數量在持續增加,26日至27日黃村街的黃村、珠吉街珠村相繼出現多個混管核酸檢測陽性,說明社區存在著隱匿傳播,防控壓力持續增大。
番禺疫情
防控壓力持續增大
番禺區疫情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并存,前期的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近3日連續報告多起不明來源社會面個案,主要分布在大石、洛浦、鐘村、石壁、南村、化龍等地,報告感染者的鎮街數有所增多,防控壓力持續增大。
白云、越秀、花都、荔灣疫情
均在處置中
白云、越秀、花都、荔灣區每天均有零星散發陽性個案或小范圍聚集性疫情,部分來源不明,部分由外省市輸入,正在處置中。增城、從化區前期聚集性疫情也在處置中,南沙、黃埔區疫情相對平穩。
有序開展風險區域內
人員疏解工作
廣州市持續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結合當前疫情形勢,有序開展風險區域內人員疏解工作,最大限度滿足風險區域人員疏解意愿。專門成立疏解工作專班,在全面分析評估風險的基礎上,按照分類施策、分批轉運、安全有序、嚴防外溢的原則,制訂工作方案,對照人員名冊、疏解條件,逐個摸查返鄉和投親靠友意愿,提前與疏解目的地“點對點”溝通,做到全程閉環管理和返程人員信息“雙握手”,確保返程人員落實目的地相關防控要求,將外溢風險降到最低。
根據摸查情況,海珠區康鷺、龍潭、逸景疊彩、瑞寶等重點片區,目前近萬人有疏解意愿。
只要滿足“持續5天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健康碼綠碼、所在樓棟連續3日無新增病例”等條件的人員,接受3天集中健康監測后,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條件下,可閉環轉運到市內或市外目的地,疏解工作正有序進行。
另外,部分單位、機構落實企業閉環生產管理模式,申請“白名單”“集體碼”管理,正有序復工復產。
番禺輸入性疫情上升加快
新發疫情呈現
多點、多鏈、多源散發態勢
廣州市番禺區副區長楊少華通報:目前番禺區輸入性疫情上升加快,新發疫情呈現多點、多鏈、多源散發的態勢,病例軌跡涉及城中村、學校、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工業園區、建筑工地等重點場所,全區16個鎮(街)均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呈現由北向南擴散趨勢,洛浦、大石、南村、鐘村和化龍均有小范圍聚集病例報告,廣州南站多點輸入頻度和密度加大,全區總體形勢嚴峻復雜。
在防疫措施方面,為盡快遏制疫情傳播,番禺區在25日晚發布了73號通告,27日發布了76號通告,包含橋南街、沙灣街在內,全區全部16個鎮街,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在這個關鍵時期,更需要市民朋友們耐心等待,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
在生活物資供應方面,番禺區按照平時3至5倍的量做好保障供應。一方面,在風險區域內按需求動態設置生活物資應急保供點,保證區域內生活物資供應充足。為方艙醫院定時定點配送飯菜,根據各方艙現場條件,正逐步完善飯餐搭配,并設置圖書閱覽區,配置運動器材供患者使用。
另一方面,區內社會餐飲服務單位提供到店自取、網絡訂餐服務,組織電商平臺安排專職騎手配送物資。根據番禺區90多個物資和價格監測點反饋,目前全區每天銷售米、面、肉、菜等共計約1322噸,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供應充足。請市民朋友通過線下方式時,盡量錯峰購買;通過線上方式時,盡量無接觸收取快遞等物品,減少因聚集和接觸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截至目前
市供銷社向方艙醫院
供應6.16萬件物資
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汪茂增:今年10月中旬以來,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要求,重點做好封控管控區域物資保供工作。截至11月26日,執行保供任務31次,服務單數27.02萬單,出動9791人次、車輛3183臺次,向42個街道供應生活物資4093.744噸,提供飯餐2.8萬份。市供銷社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是調動供銷社系統內外資源,全力做好抗疫保供工作。在風險區域,市、區供銷社增設流動保供點37個,提供5個應用小程序,存貨量增加3-4倍。多方調動省、市、區供銷社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國有企業等,建立貨源聯動機制,利用各區的倉配資源甚至是市外倉配資源,將訂單、貨品提前配置到多個倉配中心,以最快的速度能夠裝車發貨,確保不斷貨。
11月13日晚,市供銷社接到8個單品的6萬件應急物資包的任務,同時啟動4個配送中心日以繼夜、通宵作業,在24小時內按時、保質、保量全部到達指定地點。
11月20日晚,連夜組織1.5萬袋小包裝米,4個小時內送達到指定地點。保供中,各企業都配備了質量和價格專管員,對生鮮農產品進行農殘檢測,檢測報告存檔備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新鮮度。
其次,除社會面和管控區的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外,11月25日起,供銷社全力參與了海珠、天河等方艙醫院的物資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包括小孩紙尿褲、婦女用品、醫療輔助用品、洗漱用品等上百種物資。這兩日廣州轉冷降溫,市供銷社迅速籌措了一批棉被送到方艙醫院。截至目前,共向方艙醫院供應棉被、飲用水、帳篷、奶粉等生活用品6.16萬件,盡最大努力保障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工作、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