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衛生健康委、海珠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疾控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通報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
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屹通報:11月6日0至24時,廣州市新增193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8例為社會面感染,其余均在隔離觀察或高風險區發現。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1813人,輕型113人,普通型9人。以上感染者均已送往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治療觀察,情況均穩定,無重癥、危重癥患者。
康鷺、客村、大塘片區
是本次疫情集中爆發點
海珠區單日新增1880個感染者。近3天,該區新增感染人數占全市94%,鳳陽街康鷺片區和赤崗街客村、大塘片區的感染人數占全區84%,是本次疫情的集中暴發點。除海珠區外,廣州市白云、番禺、荔灣區疫情也呈現多點散發與局部聚集特點,社區傳播風險持續存在。
全面統籌抗疫資源
支持海珠戰疫
目前,海珠區仍是本輪疫情防控的主戰場,為進一步遏制海珠疫情快速上升勢頭,穩控全市疫情,廣州市全面統籌抗疫資源,支持海珠戰疫。
在加強全市常態化核酸篩查的同時,向海珠區派出5支采樣突擊隊共2500名醫護人員進駐高風險區,支援上門采樣;迅速啟用儲備隔離酒店,集中力量開展轉運專項攻堅,多個兄弟城市大力支援,安全轉運涉疫人員3.4萬人。
接下來,廣州市將采取更堅決、更及時、更有效的措施,全力提高轉運隔離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全面強化中高風險區的有效管控。
延長海珠區通告(七)
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至11月11日24時
11月7日是海珠區強化社會面管控的第三天。整體來看,全區人流、車流大幅減少,為阻斷疫情傳播創造了良好條件。海珠區居民全力配合,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了犧牲和貢獻。但近日海珠區單日新增感染人數持續走高,社區傳播風險仍然較大。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經研判,延長海珠區7號通告中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至11月11日24時。
市民朋友的支持理解
是戰勝疫情的支撐保障
在全市疫情防控最吃緊、最關鍵、最困難的關頭,廣大市民朋友的支持、理解是戰勝疫情的支撐保障,真誠感謝市民朋友對當前采取的防控策略的積極配合,共同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
如果市民朋友收到來自防控部門的轉運隔離通知,請抓緊時間收拾日常必需物品,快下樓、速上車,提高轉運工作效率。同時,再次提醒管控區域的市民朋友一定要遵照防疫要求,杜絕私開檔口、與管控區域外人員私自接觸;參加核酸采樣要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切勿聚集、聊天;也請志愿者等抗疫一線人員,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回到社區后認真落實健康管理。
海珠區:
切不可因圖一時之便造成疫情擴散
廣州市海珠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傅曉初通報:11月7日是《海珠區關于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七)》實施的第三天。從海珠全區情況來看,人流、車流大幅減少,疫情傳播速度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社會面出現多個散發病例,疫情傳播風險仍然較大。經專家研判,決定發布《海珠區關于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八)》,將《通告(七)》中嚴格控制人員流動、臨時交通管控、居家辦公、非城市保障型企業停止運營等社會面防控措施的實施時間,延續至2022年11月11日24時。
為更加及時、更加精準、更加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海珠區進一步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堅決抓好重點區域規范管理。對于近期病例比較集中的鳳陽街康鷺片區,成立出租屋主管理專班,由出租屋主督促承租人積極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各項防控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單日核酸采樣數從11月5日的91097人增加到6日的102216人。同時,海珠區通過屋主及時掌握承租人在生活、就醫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妥善協助解決。
針對管控區內極個別人破壞圍蔽水馬擅自外出等違規行為,海珠區予以嚴肅處理,同時也加強日查夜巡。請管控區內的市民群眾嚴格遵守防控規定,切不可因圖一時之便造成疫情擴散。對市民朋友的實際需求,海珠區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二是穩步開展隔離人員轉運工作。此次轉運涉及的隔離人員數量較多,隔離酒店分布多個地市,車輛調度難度大,部分市民轉運過程耗時較長。感謝廣大市民朋友對海珠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海珠區不斷優化轉運流程,提高轉運效率,并提前準備了飲用水、方便食品、雨具等,盡量減少轉運工作給市民帶來的不便。
三是第一時間響應居民訴求。成立由“聯社干部+黨員志愿者+群眾志愿者”組成的愛心服務隊伍,協助做好管理網格、派發物資、服務特殊人群等工作。海珠區主動致電852名殘疾人士,協助其解決實際困難;為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醫療保障服務,省二醫等多家醫療機構對腎透析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發現部分已轉移到隔離酒店的群眾家里寵物無人照顧,積極通過聯系寵物店、安排網格員上門照料等形式予以妥善安排。
傅曉初表示,接下來,海珠區將堅持以快制快,用最快的速度推進核酸檢測、轉運隔離等工作。在加強管控區域和社會面防控的同時,著力保障好群眾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
市城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管理要求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譚禮和: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的環衛保障工作:
一是加強環境衛生清掃保潔。疫情防控期間的環衛保潔作業規范和環衛質量標準都采取了超常措施。加強了環衛保潔力量,延長了保潔作業時間,重點加強了商業大街、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以及車站、碼頭、廣場、公園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巡回保潔。
二是加強環衛設施和作業重點場所清潔消毒。強化環衛公廁、垃圾壓縮轉運站等設施清潔消毒,每天每班次對公廁、壓縮站、垃圾運輸車輛進行消殺,嚴格落實垃圾壓縮站、環衛公廁通風、消毒。按照“如廁一人保潔一次”的要求,每天對公廁室內外和周邊5米范圍全面消毒,并對清潔工具進行浸泡消毒。
三是加強環衛作業人員防疫保護。嚴格按照不同作業場所防疫保護需要,為環衛作業人員配備工作服、手套、水鞋以及醫用口罩、醫用手套、醫用防護服、防護面屏、一次性鞋套、消毒劑等防疫保護用品,并強化了一線工作人員落實防疫保護措施的檢查督促。
關于疫情防控區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嚴格落實以下要求:
一是高、中風險區核酸檢測陽性者、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產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員使用過的防護用品等,參照醫療廢棄物處理,由生態環境部門組織醫療廢棄物回收機構統一收運處置;
二是高、中風險區除參照醫療廢棄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作為“其他相關生活垃圾”,由城管部門組織專項收運,按照“先消毒,雙套袋”要求,做到“日產日清”;并按照“定時間、定線路、定卸車點”的要求,直接送往指定的生活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處置,卸車后的垃圾不留存、立即入爐焚燒。10月12日以來,全市共安排專項收運車輛77臺,收運垃圾約2879噸。
三是為防止專項收運過程中發生疫情傳播,落實收運人員按照“二級防護”要求穿戴防護服、醫用手套等,實行居住地、工作地“兩點一線”管理措施;收運車輛做到“專車、專人”,保持密閉運輸、作業后及時對車輛進行消毒。
四是低風險區及常態化生活垃圾收運作業,落實作業人員核酸檢測每日一檢、壓縮轉運站點每次作業完成進行一次消毒。
堅持一快 一靜 一透
使防控措施更加及時、有效、精準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這兩天海珠區新增感染者數量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管理難度大,在海珠區人口高度聚集的風險區域內,沒有能夠完全靜下來,人員流動加速了病毒傳播;
二是大量高風險人員被轉移到隔離酒店,單人單管,檢測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是隨著管控排查力度不斷加大,一些之前沒有及時做核酸的人員被篩查出來。加之病毒潛伏期短,導致這幾天感染者的數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張周斌表示,感染者數量的增加的確令市民朋友擔心,但絕大多數都是在管控區域和集中隔離中發現,社會面發現的感染者數量很少,這就說明,海珠區在11月4日發布強化社會面防控措施通告后,對于控制社會面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更加堅定了我們一定要堅持目前的防控措施不動搖。總結起來就是要堅持一快、一靜、一透。
一快
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已經發現的感染者迅速轉移到定點醫院治療;以最快的速度,將感染者的密接及其周邊區域高風險人員,也就是潛在的感染者盡快轉移到隔離場所隔離觀察。只有不斷提升轉移速度,才能盡快降低風險區域內的傳播風險,做到唯快不破。
一靜
就是要真正安靜下來,減少甚至杜絕一切不必要的流動,才能有效減少易感人群接觸感染者的機會,從而降低感染風險,避免成為傳染源。
市民群眾要繼續遵循不同風險等級區域內的管理要求:高風險區足不出戶;中風險區足不出區,錯峰取物;低風險區和其他區域原則上非必要不外出,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只有大家的社會活動慢下來、靜下來,才能切實降低人員流動造成的傳播風險,做到唯靜不破。
一透
就是要把核酸檢測做透,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落、一次不少。因為每漏一次,就有可能造成晚發現一天、讓病毒多傳一代,就會影響更多的人。此外,針對中高風險區域內的人員,廣州市還將增加抗原檢測,目的就是能夠盡快發現感染者,清除傳染源,做到唯透不破。
張周斌表示,當前我們正面臨著抗擊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大的挑戰。無論是在海珠、白云主戰場,還是在其他存在散發疫情的區域,唯有做到隔離傳染源唯快不破、降低易感人群感染風險的唯靜不破、發現傳染源的檢測唯透不破,才能使我們的防控措施更加及時、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疫情防控也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