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海珠區、白云區的相關負責人通報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
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通報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屹通報:11月1日0至24時,廣州市新增326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有4例社會面新增感染者,其余均在隔離觀察或高風險區發現。
海珠區11月1日新增病例
集中在鳳陽街康鷺片區
海珠區11月1日新增感染者絕大多數分布在鳳陽街康鷺片區。該片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10萬人,高度密集,轄內制衣廠及倉儲企業5200多家,多為紡織業制衣、輔料等上下游勞動密集型產業,疫情防控難度大,正處于吃勁階段。廣州將全力開展流調溯源,加快轉運隔離,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力爭盡快遏制疫情勢頭。
白云區疫情
社會面傳播風險依然存在
白云區前期風險較高的松洲街疫情趨于平穩,但同德街、均禾街、嘉禾街、人和鎮仍存在局部聚集性疫情,涉及工廠作坊等人員密集場所;云城、新市、龍歸和鶴龍街仍存在散發個案,社會面傳播風險依然存在。
除海珠、白云區外
其他涉疫區通報如下
荔灣區的華林、彩虹、金花等街道的散發疫情,已劃定管控區域,開展涉疫場所排查;天河區疫情傳播風險降低;越秀、增城、黃埔、花都、從化等區的局部散發疫情均得到有效處置。
請風險區域內人員
積極配合防疫要求
國家防控方案第九版規定:高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接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依此規定,海珠區先后將赤崗、新港、華洲、瑞寶、江海、鳳陽等轄區內的2個高風險區調整為中風險區,1個中風險區調整為低風險區,對8個臨時管控區實施解封。
近期,除海珠區以上風險區域降級解封外,白云、花都等區的部分風險區域也有所調整,請市民朋友關注當地防控部門發布的通告信息。這些風險區域能夠降級解封,與該區域內人員積極配合防疫要求、參加全員核酸篩查、不聚集不串門等密不可分。
憑48小時內
核酸陰性檢測證明離穗
目前,廣州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近期有離穗計劃的市民朋友,請在出行前提前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微信小程序“疫情防控”模塊,查詢途經地、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疫情風險等級,也可主動向當地防控部門及所在社區咨詢,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政策信息,合理安排行程,以免影響出行計劃。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廣州市當前執行的離穗政策仍然是“離穗憑48小時內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同時,也提醒計劃來(返)穗的人員,請提前通過“穗康”微信小程序的“來(返)穗申報”模塊報備。
當前,廣州市疫情持續呈多點、多源、多鏈傳播特點,單日新增感染者仍處于較高水平,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無論現在身處管控區域還是常態化防控區域,鑒于目前的防控形勢,應時刻不忘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規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隨意用手觸碰眼、口、鼻;同時,也請大家繼續配合防控措施,進入公共場所主動配合測溫、掃場所碼,保持環境衛生、場所通風,注意咳嗽吐痰用手帕或紙巾遮擋包裹等文明禮儀。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從三個方面加強市場監管和疫情防控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丁力表示,針對當前廣州市疫情多點散發的形勢,市市場監管局從三個方面加強市場監管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對進口冷鏈食品實施嚴格的集中監管,全市設立7個集中監管倉,所有進入廣州市的進口冷凍食品必須經過“每件必檢”“件件消毒”才能進入市場。
開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持續加強管控區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加大對“肉、菜、魚”等主要農產品的快檢力度,強化對散裝食品銷售的過程控制。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累計快檢“肉、菜、魚”等食用農產品11.08萬批次,篩查銷毀問題產品1500多公斤。
二、加強市場價格監管
在全市涉疫封控區、管控區及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區,設置了76個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采集監測點,同時,加強與物資保障部門的信息共享、協調聯動,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價格信息采集系統的預警作用。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農貿市場、商超、藥店、電商平臺等場所的監督檢查頻次,對發現的價格違規問題及時提醒告誡,對拒不改正的,依法嚴肅查處。截至目前,全市共發放價格提醒告誡函4600余份, 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3宗。
三、強化藥店和農貿市場的防控措施
及時修訂印發了《廣州市零售藥店“哨點”防控工作指引》(第十版),區分疫情常態化期間和出現本土疫情后,兩種情況下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截至11月2日,花都、白云、天河、海珠、荔灣、越秀、黃埔、南沙等8個區的零售藥店已啟動出現本土疫情后的疫情防控措施。市民朋友如需要進入上述區域的零售藥店購藥,須按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掃場所碼、測量體溫。高、中風險區域內零售藥店暫停銷售 《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藥品,低風險區域內的零售藥店,要對購買《目錄》藥品的人員信息進行登記報告。
農貿市場是保障居民生活的重點單位,也是人流、物流密集的重點場所,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460家農貿市場全部實行“駐場監管”,指導市場管理方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大家進入農貿市場,一定要全程規范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查驗場所碼、測量體溫,盡量保持一米安全社交距離。
海珠區:
精準防控 分類施策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
廣州市海珠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傅曉初通報: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攻堅階段,海珠區按照精準防控、分類施策的思路,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細化分級分類管控措施
隨著疫情發展和防控形勢變化,海珠區解封了8個臨時管控區,2個高風險區調整為中風險區,1個中風險區調整為低風險區,區域內的市民群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但當前臨時管控區里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與病毒的較量仍處于膠著狀態,特別是客村、康鷺片區等城中村內人口、房屋高度密集,部分區域隱匿性傳播未完全阻斷,是疫情防控的難點。
對此,海珠區進一步提升網格管理力度,強化物理圍合,并由“安保力量+下沉干部”開展24小時巡查,希望管控區域的市民朋友配合落實好“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等管理措施,攜手共克時艱,爭取病例早日清零、早日解除管控。
下一步,海珠區將持續做好核酸檢測和環境污水監測等工作,適時研判調整管控區域范圍。
二是加強核酸篩查工作
10月23日以來,海珠區已開展11輪全員核酸檢測,累計完成采樣1990萬份。
11月2日,海珠區繼續開展新一輪全員核酸檢測,采取高風險區“足不出戶”上門采樣、中風險區“足不出棟”下樓采樣、低風險區“足不出巷”就地采樣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混管不跨棟”,提高核酸檢測效率。截至11月2日下午4時,已完成核酸采樣146萬份。
三是匯聚社會各方力量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各方力量積極投身到各項防控工作中,海珠區內機關、村社、企業黨員干部、志愿者超2.1萬人下沉社區,兄弟區和市直單位、26家市屬國企抽調9500多名防疫骨干支援海珠,與海珠并肩抗疫。
在大家眾志成城、共同努力下,海珠區社會面整體秩序良好。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單位、小區沒有完全落實封閉管理的要求,存在疫情傳播的風險,請各單位、小區等嚴格履行主體責任,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也請社會各界繼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爭取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白云區:
細化物資保障措施
分區分時配送物資
廣州市白云區副區長周軍通報:白云區在從實從快做好控風險、防外溢工作的同時,重點圍繞居民關心關注的服務保障,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細化物資保障措施
白云區發揮網格、社區和棟長作用,分區分時保障物資及時有序送到居民手中。高風險區居民在電商平臺下單后,由社區配送上門;中風險區居民下單后,由社區安排送至樓下,再由棟長引導居民分時段到寄存點領取;風險區內的特殊人群所需物品由專員采購并配送。
白云區是一個流動人口多、青年群體聚集的地方,關注到他們在管控期間下廚較少、外賣需求大的情況,白云區在嘉禾、均禾等重點區域和網格,組織410名有經驗的配送人員加強保障物資配送,人員實施名單化管理,確保配送人員持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不串格配送。
這些天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群眾參與到抗疫一線,有自發捐贈新鮮采摘蔬菜的本土企業、有加入到爬樓送貨隊伍的外來常住居民等等,讓白云區感受到濃濃的愛心暖意。
二、壓實就醫和衛生保障措施
白云區以網格為單位組建醫療服務小組,設置定點收治醫院8家,重點關注風險區內8052名孕產婦、獨居、行動不便等需要特殊關愛人群,開通127條醫療、生活、人文關懷熱線,及時響應群眾訴求。
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白云區調配力量328人次對核酸檢測點、垃圾臨時堆放點等進行多頻次消殺,實行生活垃圾閉環處置管理,清運高風險區專項垃圾1395噸,基本做到“日產日清”。
燃氣保障方面,采取“定車、定人配送”的方式,為高、中風險區用戶提供瓶裝液化氣3151瓶,管道燃氣公司24小時在線服務,確保燃氣不斷供。
三、有序組織開展線上教育
截至11月2日,白云區內共有286所中小學校、247432名學生參與線上教學。
白云區落實“制度、課程、設備、人員、資源、心育、家校共育”等七個保障,建立線上教學日報機制,開展線上聽課649節、日常巡課1730節,不斷優化線上課堂質量。
同時,通過線上家長會、線上家訪,派發致家長的一封信、發送溫馨提示等方式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推出心理微課15節,開通心理支持熱線8條,守護廣大學子心理健康,確保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
周軍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白云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廣大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接下來,白云區將持續優化提升各項服務保障,懇請大家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借此機會,提醒大家減少非必要流動,繼續加強自我防護,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筑牢群防群控嚴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