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廣州全市新增5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海珠區、白云區多條街道疫情得到初步控制,部分街道仍有散發陽性個案或聚集性疫情,風險依然存在。“最近兩天,海珠、白云等區對風險區域和臨時管控區域進行動態調整,部分區域陸續解除管控。但疫情尚未過去,形勢仍然嚴峻,請解除管控區域內的居民,以及集中隔離期滿后回到社區的居民,注意解封不解防,近期不聚會、不聚餐、不串門,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強化自我健康監測。”10月27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在發布會上說。
【疫情通報】
全市新增5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
發布會上,張屹介紹了疫情防控的最新情況:10月26日0至24時,全市新增5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34例感染者在隔離觀察、風險區域篩查中發現,16例感染者在社區篩查中發現。以上感染者均已閉環轉運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診治,病情穩定,無重癥、危重癥感染者。
10月26日,廣州新增密切接觸者5026人、次密接651人,全市共開設4282個核酸采樣點,1.6萬個采樣單元,2.9萬名醫護人員實施社區人群核酸篩查,共采核酸樣本1937萬人。
當前,海珠疫情相關病例主要集中在海珠區江海、赤崗、鳳陽和南洲4條街道,經過全力處置,江海、赤崗、鳳陽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但南洲街仍有散發陽性個案,存在續發和反彈風險。
白云區白云湖街、大源街、鐘落潭鎮等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黃石街、均禾街、松洲街的城中村及周邊區域還有局部聚集性疫情,社區傳播風險依然存在。
【醫療保障】
9家醫院骨干支援風險區域
張屹介紹,為做好高中風險區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市區兩級快速建立服務保障機制,摸清風險區域內五類重點人員底數,了解醫療需求,重點關注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腫瘤放化療患者等特殊人群,努力做好風險區域內的醫療保障服務。全面統籌全市各類醫療資源,派出市一醫院、廣醫附屬腫瘤醫院、市紅會醫院等共9家醫療機構的技術骨干,支援白云、海珠等風險區域,開展血透、腫瘤、放療等醫療救治工作,通過推送微信、短信和派發卡片等及時發布相關就醫指引。
截至目前,已保障全市高中風險區內孕產婦366人、腎透析患者66人、腫瘤化療患者52人、殘疾或臥床人員734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4750人、精神障礙患者449人、獨居或80歲以上高齡老人3090人;轉出4名跨區就醫患者,全力保障高中風險區域人群的就醫需求。
【防疫提醒】
被管控前的重點場所亦有風險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目前廣州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以海珠區為主戰場的疫情防控仍處于攻堅階段。疫情防控部門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劃定高、中、低風險區域和需要臨時封閉封控的重點場所。
一般來說,感染者居住地所在區域或者滯留時間較長的區域,由于造成疫情擴散和蔓延的風險更大,會被劃定為高、中風險區;感染者曾經去過但滯留時間比較短,傳播風險相對較低的重點場所,會被采取臨時封閉封控的措施。為防止疫情擴散,對于中高風險區和臨時封閉封控的重點場所,疾控部門會根據流調的結果,對目前正在這些區域內的風險人員,開展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
“感染風險和傳播風險并不僅僅局限在目前已經在區域內的人員,管控前已經離開的人員,依然是有感染風險和傳播風險的,疾控部門仍然需要追蹤和協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倡導離開風險區域的人員,要主動向社區報備,居家健康檢測,核酸3天3檢。”張周斌特別強調。
他舉例道,一名曾在封控區餐館工作的服務員,因為早上上班時發現店鋪已被封控,在回家途中被臨時通知到封控區域外的連鎖餐館繼續工作,最后被檢出核酸陽性。這個例子提醒大家,對這些臨時封控的重點場所也要有風險意識。“甚至是對風險較大的區域,就像前兩天我們倡導18日以來凡是有海珠區旅居活動史的人員要主動報備。”
張周斌表示,一方面,市疾控公眾號及各區政府公眾號會及時發布報備貼,公布有傳播風險的場所和活動時段,希望市民朋友能積極關注,如果曾在相應時段去過這些重點場所的,要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備,并配合開展核酸檢測和有關健康監測。另一方面,場所負責人也要有風險意識,并履行主體責任,主動做好企業員工的涉疫活動和涉疫場所的排查,并督促員工落實報備、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各項防控措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形成真正的疫情防火墻,盡快控制住疫情蔓延擴散。”
【保供穩供】
八大類民生用品量足價穩
廣州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林國強表示,為高效做好生活物資保供應工作,全市商務系統更加注重強化統籌調度、穩定貨源供應、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全流程動態監測,切實保障廣大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當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渠道暢通,社會面庫存的大米、面粉、蔬菜、食用油、肉類、蛋品、奶制品及方便食品等八大類民生用品量足價穩。針對社會面民生物資供應,市商務局突出抓好兩個方面:
一是從源頭上保證貨品供應。加強貨源組織,派員進駐一級大型農批市場現場辦公,加強與果菜供應基地對接,保障江南果菜一級市場日均8000噸左右交易量,全市生豬屠宰量保持在16000頭左右。
二是多層次豐富采購渠道。協調全市二級農批市場和重點超市、生鮮點、電商企業擴大采購備選范圍,加大市外采購力度。5家較大規模的二級農批市場全品類日交易量約3800噸,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總體平穩。
針對廣大市民關心的“三區”生活物資供應,市商務系統統籌運用重點供應企業保供。繼續發揮市供銷社、華潤、嶺南集團等龍頭保供企業以及連鎖商超作用,以平時3-5倍貨量進行備貨,在花都、白云、海珠等重點區域設立約100個臨時供應點。發揮電商平臺24小時不打烊優勢,保障重點管理區域供應,目前,全市主要電商平臺企業共有倉儲超72萬平方米,備貨超2.5萬噸,能夠滿足市民日常需求。
此外,在封控管控區域內,實行網格內市場商超主力保障,重點保供企業兜底保障,社群團購多渠道下單。針對老人、婦幼、疾病等特殊群體,由網格員收集重點需求,集中由保供企業定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