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廣州建設“水上高速路”
2014年12月,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中海環球”輪成功靠泊廣州港。
廣州發展新亮點
未來,國際巨輪進出廣州港將有一條更加寬廣的“水上高速路”。27日,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開工。據了解,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總投資為27.43億元,拓寬航道總長66.6公里,將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長度50.2公里,計劃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據廣州港務局局長常敏介紹,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在《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港口樞紐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排首位。項目自2011年啟動以來,得到了國家、省、市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任學鋒書記、溫國輝市長對項目建設十分關心,親自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督辦項目進度。通過不懈努力,該項目于4月完成前期所有報批手續。27日,廣州市委常委周亞偉出席該工程建設啟動大會。
解決大型船舶進出港對遇問題
隨著航運經濟的發展,廣州港現有航道的等級和通航能力已難以適應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要求。2015年,廣州港集團10萬噸級及以上進港船舶563艘次,航道管制629次,日均1.72次。特別是今年郵輪航線開辟后,大型船舶和郵輪全天候進出港與單向航道通航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通航安全管理難度加大。
記者了解到,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按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的標準建設,在已建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的基礎上,將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以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島西側全長66.6公里航道由目前的243米拓寬至385米,設計底標高-17.0米,工程批復概算總投資為27.43億元,為歷史之最。
即將開工的一期工程,長度50.2公里,占拓寬工程總里程的四分之三,預算總費用約7.4億元,疏浚工程量約2800萬立方米。一期工程力爭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實現伶仃航道F點以南到珠江口10萬噸級與15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基本解決大型船舶進出港對遇問題。
航道建設助力吞吐量大跨越
廣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告訴記者,廣州出海航道作為珠江出海口主航道,是廣州連接國際航道、通達國內外港口的水路運輸大動脈。尤其對廣州港這種自然水深條件差、碼頭離國際航道比較遠的港口來說,出海航道就是港口的生命線,出海航道工程就是廣州港建設的一號工程。
“廣州港航道建設每完成一次浚深工程,廣州港吞吐量就有新的突破。”陳洪先說,近二十年來,隨著廣州港出海航道一期、二期和三期浚深工程的相繼完工和投入使用,廣州港的發展也實現了幾次大跨越。1999年突破億噸大關,2001年躋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2015年貨物吞吐量達到5.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762萬標準箱。
馬士基航運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孫少華表示,對于航運企業來說,深水航道的拓寬使得大型船舶更方便快捷地進出碼頭,節省了船舶的等待時間,降低了燃油的消耗,提高了運營效率。
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之一
廣州港出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之一,也是廣州港、東莞港、深圳西部港區的生命線。2015年3000噸級以上進出港船舶達40486艘次,平均每天約111艘次。
成功靠泊世界最大集裝箱船
從1996年開始,廣州港務局對出海航道進行了一系列的人工疏浚,先后組織實施了出海航道一期、二期工程、南沙港區出海航道拓寬工程和出海航道三期工程,航道通航能力由原來的1萬噸級提升至10萬噸級。
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中海環球”輪(載箱量19100標準箱)已成功靠泊廣州港裝卸作業。
一期工程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按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的標準建設。
在已建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的基礎上,將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以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島西側全長66.6公里航道由目前的243米拓寬至385米,設計底標高-17.0米,工程批復概算總投資為27.43億元,為歷史之最。一期工程力爭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編輯:但瑩;審發:梁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