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約奧運會22日閉幕 廣州培養的運動員收獲四金兩銅
里約奧運會將于今日落下帷幕。截至北京時間8月21日中午,中國體育代表團在里約奧運會上奪得26枚金牌、18枚銀牌和26枚銅牌,位列獎牌榜第三位。8月21日凌晨,土生土長的廣州運動員陳艾森,在男子跳水單人10米臺中再度摘金,這是中國跳水夢之隊的第40金,也是中國跳水史上第一位在10米臺收獲雙冠的運動員。他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時隔12年后的今天,再次把這個項目的金牌收入中國隊囊中,超越了田亮,刷新了中國跳水夢之隊男隊個人新紀錄。
細數中國隊26枚金牌出處,廣州培養的運動員有4人次在跳水、乒乓球項目奪金,金牌數也僅次于北京。可見廣州作為副省級城市,在競技體育領域的成就,堪稱全國排頭兵。
廣州培養的健兒收獲的4枚金牌,分別是陳艾森、林躍的跳水男子雙人10米跳臺和陳艾森的單人10米跳臺,劉詩雯的乒乓球女子團體項目,他們是以壓倒性優勢奪得的。此外,李丹收獲女子蹦床銅牌,馮珊珊獲女子高爾夫球銅牌。張富升在男子25米氣手槍速射項目中名列第四名,雷聲、馬劍飛在男子花劍團體項目中獲得了第五名,華天獲得馬術男子個人比賽第八名。廣州健兒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創下廣州市培養、輸送參加奧運會最好成績。
本屆廣州培養的運動員有16名進入中國體育代表團,是廣州體育健兒隨中國體育代表團赴海外參加奧運會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16人分別是跳水項目的陳艾森、林躍(輸送北京),乒乓球項目的劉詩雯、樊振東(輸送八一),蹦床項目的李丹,高爾夫球項目的馮珊珊、林希妤(輸送北京),擊劍項目的雷聲、馬劍飛,女子籃球項目的黃紅玭,游泳項目的劉湘、余賀新、唐雨婷,皮劃艇項目的王日煒和射擊項目的張富升及馬術項目的華天。
開放包容
廣州體育明星頻出
陳艾森、林躍、劉詩雯、樊振東、雷聲、馬劍飛,這幾名成績突出、名聲在外的明星運動員,都是在廣州市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偉倫體校)啟動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里有一群明星教練,也培養了一批批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雅典奧運會羽毛球女雙冠軍張潔雯、楊維和男子雙人10米臺冠軍楊景輝,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8公斤級冠軍陳燮霞、女子體操團體冠軍楊伊琳,倫敦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10米臺冠軍張雁全,均來自這個學院。
在經濟基礎雄厚、市民生活富足的廣州,以往人們印象中不得不為生活而練體育的情況越來越罕見。本屆奧運會上廣州16名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選手們,家庭條件都不錯,并不是因為家庭困難為找出路而選擇走上職業體育之路,純粹是因為個人的愛好和理想。因此,作為職業體育起點的偉倫體校,成就了許多愛體育的孩子的夢想。
在高爾夫球女子個人比桿賽中摘得銅牌的馮珊珊,是中國內地第一位獲得LPGA巡回賽全卡的球員,中國第一位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大滿貫賽冠軍得主,她17歲赴美,是家庭的全力支持,幫助她抵達職業生涯的一個又一個巔峰。在里約,高爾夫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馮珊珊也因此成為中國隊歷史上收獲高爾夫奧運獎牌的第一位女運動員。高爾夫這個項目在歐洲已有數百年歷史,在歐洲、美國、大洋洲,亞洲的韓國,該項目職業化發展的時間遠比中國長,馮珊珊能在眾多國際高手中脫穎而出,實為不易。
馮珊珊是廣東省高爾夫球協會和廣州市高爾夫球協會培養的運動員。廣州高協成立以來就致力于推廣高爾夫球運動及培養優秀的高爾夫球后備人才,還專門在1999年成立了廣州市青少年高爾夫球隊,不僅培養了馮珊珊,而且培養出了林希妤、張玉陽等一批在國際上有名氣的優秀高爾夫球運動員,她們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女子高爾夫球第三輪中,廣州培養的運動員林希妤在三桿洞8號洞打出一桿進洞,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打出一桿進洞的女子高爾夫球員。
輝煌背后
廣州體育發展方式在變
截至里約奧運會開幕前,廣州培養的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仁川亞運會、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第十二屆全運會、第一屆青運會和第十四屆省運會上均取得好成績,共獲得2項奧運會冠軍,58項世界冠軍,64項亞洲冠軍,455項全國冠軍,1079項省賽冠軍。涌現出張雁全、雷聲、馬劍飛、劉詩雯、李丹、蔡琪子等一批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
2015年,全市在省隊、國家隊、解放軍隊集訓運動員603人,市級在訓運動員1200人,全市常年堅持業余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達2.3萬人。創建9所國家級、46所省傳統體育學校、5所體育試驗學校和101所市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被列為廣東省級示范性院校,與芬蘭的學校建立合作辦學項目,成為全國首個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還成功舉辦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廣州馬拉松賽、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世界女子七人制橄欖球系列賽等130余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廣州馬拉松賽連續兩年被中國田徑協會評為金牌賽事,2015年被評為國際田聯銅標賽事,廣馬賽事逐漸成為廣州城市新名片,并成功申辦了2016年世界青年攀巖錦標賽、2016年世界三人籃球錦標賽、2019年男籃世界杯等賽事。
廣州馬拉松的籌備與順利舉辦,其實與廣州體育發展方式改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今年廣州馬拉松僅全程和半程就有超過7萬人報名,這體現了廣州體育發展理念從重金牌向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水平協調發展轉變,發展格局從突出競技體育向以群眾體育為基礎、競技體育為帶動轉變。
活力廣州
期待再創新的輝煌
廣州越秀游泳場是中國跳水夢之隊的福地。為備戰里約奧運會,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撥出專款專門改擴建了國家跳水隊南方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率國家跳水隊一行52人于6月12日至7月29日,在這里進行了為期48天的全封閉訓練,集訓取得良好效果,共取得7金2銀1銅的優異成績,創下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最好成績。備戰期間,廣州給予了中國跳水夢之隊最全面的保障,保證跳水隊的備戰訓練順利進行。
在廣州室外的體育場館中,越秀山算是“老廣州”了,除了人杰地靈的游泳場,越秀山體育場還是中超廣州富力的主場。
在過去五年,廣州市著力推進體育民生實事,全市建成76個小型足球場及183個“一站兩點”等民生工程項目。積極推行體育惠民新模式,在全國率先開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群體通”,全市45家公共體育場館實現了網上發布惠民開放信息和場地預訂等功能,實行“雙十四”免費和優惠開放。精選全市300家社會體育場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現免費和優惠開放。市民健身意識增強,體質穩步提升。2015年全市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達到9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保持50%以上。
根據廣州市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簡稱“廣州六普”),截至2013年12月底,廣州市有各類體育場地19650個,人均體育場地2.38平方米。市體育局統籌開展了“廣州六普”工作,得到國家體育總局肯定,獲得“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廣州市有48個市屬單項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點170個,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2人,法人登記體育社會組織數量近360個。基本形成體育行政部門、體育社會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
全市每年共舉辦各級各類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450多項次,參與人數超過600多萬人次,形成了“市長杯”系列賽、橫渡珠江、全民健身日暨廣州體育節、廣州戶外運動節等群眾體育活動品牌,“一區一品牌”創建活動全面鋪開。同時,戶外綠色休閑體育活動成為羊城居民鍛煉新風尚,逐步形成了獨具嶺南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模式。
蓬勃發展的群眾體育必將有效推動精英體育的前進,廣州對競技體育重點項目布局突出,訓練結構體系持續優化,體教結合長效機制健全,人才梯隊建設有效銜接,訓科醫一體化水平穩步提高,競技體育水平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未來可期。讓我們預祝廣州體育健兒在2017年天津舉行的全運會、2018年肇慶舉行的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2019年山西舉行的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2020年東京舉行的奧運會等重要賽事中取得好成績。
(編輯:曾蔚;審發:梁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