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企投資 鐘愛廣州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
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式拉開帷幕。近年來大力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廣州,有哪些建設亮點?今年是《廣州市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最后一年,下一步如何緊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把握發展機遇?為此,記者專訪了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盤點成績、展望未來。
“走出去”:一季度中方協議投資額增5.5倍
地處城市東北部的中新廣州知識城,目前正大興土木、熱火朝天,這是廣州與“一帶一路”——特別是東盟合作的典范。截至2016年年底,知識城已落戶產業項目327家,累計注冊資本585億元,涵蓋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材料、醫療器械、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等行業。今年底,地鐵知識城線即將開通,開發步伐進一步提速。
知識城的發展是廣州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縮影。“這幾年,廣州先后承辦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自貿區第七輪談判、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等活動,并借助廣交會、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等活動,促進與沿線國家的經貿交流合作。”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
2016年,廣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160.9億元,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一。今年一季度繼續快速增長。
從國內市場,到“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是企業實力的體現。今年一季度,廣州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持續升溫,投資項目11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5.5倍。
截至2016年,廣州企業已累計在沿線國家設立166家企業(機構),中方協議投資額21億美元。
科技創新:建成5個國際一流技術平臺
廣州正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近年來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通過實施“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共建計劃”,2013年以來共有17項合作項目獲得立項,市政府投入資金7425萬元,帶動社會總投入達1.5億。目前,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已建成現代焊接裝備與工藝、先進表面技術、先進焊接材料、激光與高能束技術、人體組織焊接技術5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核心技術平臺。與此同時,廣州開展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新加坡、越南、菲律賓、以色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項目16項,涉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帶動全社會總投入超2700萬元。
廣州還發揮華僑的紐帶作用,引資引技引智,帶動產業發展。近年打造了增城僑夢苑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成功舉辦世界華僑華人企業家南沙自貿區圓桌會、世界華人華僑聚焦廣州創新創業圓桌會、海外華人高層次人才“智匯廣東·才聚廣州”項目對接會。
街坊對“一帶一路”感受最直接的也許是旅游。廣州已評選出首批“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景區(點)”,與越南、印度、日本等多個沿線國家簽訂旅游合作協議,打造海絲特色線路,擦亮廣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品牌。近年大熱的南沙郵輪旅游,目前郵輪航線北至日本,南至越南。2016年南沙港區郵輪旅客吞吐量達到32.6萬人次,郵輪旅客規模位居全國第三位。2013年至2016年,廣州城市接待“海絲”國家游客228萬人次,廣州旅行社組織赴“海絲”國家旅游為263萬人次;在沿線國家建立友城(友好合作交流城市)關系13對,在沿線主要國家的友城累計達到31個。
發展計劃:重點打造南沙自貿區、中新知識城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貿易促進機構合作,拓展貿易往來、雙向投資和會展合作,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加快建設中沙吉贊經濟城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海洋工業園。
南沙自貿區和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一帶一路”兩大平臺。市商務委表示,將在南沙自貿試驗區積極構建集信息發布、交流對接、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投資和技術合作“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亞投行或絲路基金等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引資引技引智能力,打造成為廣州與沿線國家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