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一日之內,一批重大項目在廣州落地生根。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添引擎,思科(廣州)智慧城為創新驅動發展搭建新平臺樹起新標桿,南沙明珠灣橫瀝島整體開發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翻開新的華章,160公里時速的地鐵18號線成為聯接城市副中心與城市心臟的超級“動脈”。
“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廣州正以務實的精神、扎實的行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破題”。
投資者紛至沓來,廣州為世界矚目。是什么讓廣州成為全球跨國巨頭們青睞的投資沃土?答案可能是他們眼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廣闊市場、通達交通、優美環境、高效服務。
在過去六年,廣州五年位居《福布斯》雜志中國內地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一。正如《華爾街日報》日前撰文說:“廣州是中國最適合營商的城市之一。”
看市場
以廣州為中心,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珠江三角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正在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0年將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城市群,其成長潛力、科技含量、經商前景不可估量。
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城市。享譽全球的廣交會在廣州已舉辦了60年,每年兩屆,每屆吸引全球近20萬采購商到會。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06.5億元,連續29年位居全國前三,同比增長9%。
強大的產業基礎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廣州服務業發達,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68.6%。目前全市已認定370家總部企業。截至2016年底,288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廣州投資設立797個項目,其中有120家在廣州設立了總部或地區總部。
看交通
廣州是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近年來,廣州還在不斷加強開放與互聯互通。
在海運方面,廣州港已有集裝箱班輪航線150條,連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2016年貨物吞吐量5.44億噸。在空運方面,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樞紐機場,目前已開通國際航線149條,2016年旅客吞吐量59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3.8萬噸,分別居全球第16位、第19位。
廣州還是中國四大鐵路樞紐和全國公路主樞紐之一,中國三大通信樞紐、互聯網交換中心和互聯網三大國際出口之一。
看環境
廣州享有“花城”美譽,一年四季水常綠,花常開,城市綠化率達41.5%,森林覆蓋率達42%,空氣質量在中國五個中心城市中最優,2016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10天。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宜居宜業。
廣州還享有“食在廣州”的美譽,飲食文化久負盛名,粵菜是中國著名八大菜系之一,這里還匯聚了全球美食,人均餐飲消費額居全國之首。
看服務
近年來,廣州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從“千年商都”向“現代商都”演變。
2016年,廣州為企業減負超過7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2.9元和1.9元。廣州更進一步便捷政府服務,大力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將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制,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審批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提速85%。
“廣州的速度,是我在全世界都沒有過的體驗。”美國思科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羅卓克的話是最佳注腳。
思科落戶展現全球競爭力
有人說,思科猶如一塊“磁石”,將吸引珠三角地區眾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聚集在其周圍,形成以智慧產業、創新企業為主體的智慧城市新格局和新秩序。羅卓克闡釋說,思科在廣州打造一個創新、創業平臺,將吸引更多的本土中小企業來此創業發展。實際上,思科(廣州)智慧城是一個平臺化項目,有望鼓勵更多雙創企業來這里。
思科在全球范圍內做的智慧城有兩個經典案例,一個在巴塞羅那,另一個在德國漢堡港。這兩個案例與思科(廣州)智慧城有所差異。那是在現有城市基礎設施上,利用思科的技術注入更多智慧。而在番禺的這座智慧城里,羅卓克形容是全球首例,“從零開始,打造一座全新的智慧城市。這與中國的創新思路、創新意識是相匹配的。”
廣汽破土體現內在活力
如果說,思科(廣州)智慧城的落地體現了廣州營商環境吸引國際資源的能力,那么,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動工則代表了廣州營商環境的內在活力。
從2016年起,國內掀起了智能汽車的制造熱潮,在這場熱潮中,廣州先發制人,抓緊機遇,擦亮“廣州智造”的金字招牌。其中,千億級國際化、專業化與智能化的先進制造業園區和華南汽車文化中心的重要項目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動工,無疑是一張亮眼的代表作。
實施廣州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培育新動能方面,布局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無疑是重中之重。如今,立足番禺汽車城,產業園將打造“智能”“環保”“綠色”三張名片。投產后,計劃生產的首款車為傳祺A級純電動汽車,后續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導入其他A、B、C各級別轎車、SUV、MPV等車型。該工廠是廣汽戰略布局新能源汽車、集全球優質資源打造的重點項目,是廣汽集團優化產業結構、擴大新能源市場領先地位的重要舉措。
(編輯:潘季英;審發:梁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