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3年08月15日
“入黨需兩名介紹人”始于三大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343.4萬名。一年里,中國共產黨有數以百萬計的新成員加入其中。或許,這些新黨員的民族、年齡、學歷、職業都各不相同,但他們在入黨過程中,都會有兩位重要的“見證者”——入黨介紹人。
“申請入黨的人,要填寫入黨志愿書,要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要經過支部大會通過和上級黨組織批準,并且經過預備期的考察,才能成為正式黨員。”中共現行黨章如此規定。入黨時要有兩名黨員介紹這一規定,最早可追溯到中共三大。那么,入黨時為什么要有兩名介紹人?回答這一問題,要先從入黨介紹人制度的發展談起。
紅色劇本游《前往南方的號召》的第一個場景安排在春園里
對入黨手續作出嚴格規定
由當時形勢和社會環境所決定
1921年,中共一大勝利召開,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間雖然沒有產生黨章,但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這其中已經包含一些屬于黨章性質的條文。
1922年7月23日,中共二大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第一部正式黨章,第一次詳細規定了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等內容。
1923年6月召開的中共三大通過了七個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吳石堅介紹:“1923年6月20日下午,大會通過了由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張太雷、瞿秋白、馬林等人參加起草的黨章,即《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
記者在探訪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時發現,墻壁展板上寫著“首次修改黨章”幾個醒目的字。在該標題下面,詳細地羅列出中共二大黨章和中共三大黨章在條文數量、入黨介紹人、黨員候補期、黨費繳納等方面的變化。
在細讀展板文字時,記者發現,與中共二大黨章規定的“黨員入黨時,須有黨員一人介紹于地方執行委員會”有所不同,中共三大黨章規定,“黨員入黨時,須有正式入黨半年以上之黨員二人之介紹,經小組會議之通過,地方委員會之審查,區委員會之批準,始得為本黨候補黨員。”中共三大黨章還首次規定了候補黨員的候補期制度。可見,該文件之所以被稱為“修正章程”,正因為中共三大黨章是在中共二大已制定的、較完備的黨章基礎上,保持了原來結構和基本條款,作了若干必要的修訂和補充,為適應黨的自身狀況和革命形勢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中共三大黨章對黨員的入黨手續作出了更嚴格的規定,這又是出于什么考慮?據介紹,主要是由當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中國共產黨所處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研究員劉宋斌在《中共三大對黨的組織建設的貢獻》中分析了原因,“一是在當時中國產業工人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情下,中國共產黨要像俄國共產黨那樣主要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來盡快發展和壯大自己的組織,是行不通的,因此不能不吸收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分子入黨……二是為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中共三大還決定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資格加入中國國民黨……因此,黨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對黨員的要求,嚴格入黨手續,審查和防止投機分子和不夠條件的人入黨。”
入黨介紹人制度從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章開始并延續至今,入黨介紹人的角色也轉變為“引路人”“培養人”和“檢驗人”。入黨介紹人需掌握入黨申請人的情況,并對其進行培養教育,為發展黨員把好“入口關”。
調整黨的各級組織成立的人數
讓地方黨委會更好地發揮作用
中共三大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創下了多個“第一”,其中有一項就是“第一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章程》”。在中共三大中,除了修改入黨介紹人制度,還對黨章作了哪些修訂呢?
中共三大召開時,全國的黨員人數約為420人,較之中共二大時的195人有所增長。所以,中共三大黨章中對于黨的各級組織成立的人數作了適當調整,如:將“凡有黨員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組”的規定,改為“凡有黨員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組”等。對黨章進行修訂,也是為了讓地方黨委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此外,中共三大黨章規定,各小組每星期至少須開會一次,由組長召集。各地方每月至少召集全體黨員會議一次(有特別情形的地方,可改全體會議為組長會議,但全體會議至少須兩月一次)。各區每三月由執行委員會定期召集該區全體黨員代表召開會議一次,每五人有一票表決權。全國代表大會,每年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定期召集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每四月開全體委員會一次。此外,中共三大黨章還改變或取消了一些臨時性、不確定性的規定,使黨章更具確定性,加強了黨的代表大會的代表性。
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持續吸收新鮮血液,鍛造先鋒隊伍,使黨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紅色尋蹤
曾經的中共中央機關辦公地如今化身紅色劇本游“首站”
日前,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全新推出了紅色劇本游《前往南方的號召》,其中,第一個場景便安排在春園中。參與者手拿“春園探索手冊”,化身為“情報員”,可以探尋春園里隱藏的、與中共三大相關的信息。不僅如此,參與者還可以在一連串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中,感受中共三大召開前緊張的氛圍。
春園呈現出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
春園位于廣州東山新河浦路,由三幢并列的三層樓房組成,分別為22號、24號、26號。20世紀20年代初,春園由華僑所建,建筑風格呈現出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歷經百年風雨,春園風貌依舊,門外樹蔭斑斕,郁郁蔥蔥,守門獅已在春園外靜靜守候了上百年。
這些年,春園還迎接了不少新朋友——小提琴家高參、鋼琴家楊世芹走進春園,攜手演繹五首曲目,展現春園的別樣風情;中共三大“點燃理想之光”青少年主題研學中,學生們置身于春園內外,結合歷史知識的延伸串聯,把自己代入到中共三大代表們的身份中,致敬那些充滿希望與力量的日子;當游客來到這棟充滿歷史痕跡的舊址里參觀,還可以一睹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以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辦公室。即便只是穿梭于樓梯、立柱、敞窗之間,都可以領略到老建筑的獨特魅力。
春園內的陳設
1923年4月,中共中央機關從上海遷駐廣州春園24號。直至同年9月初,春園一直作為中共中央機關的主要辦公場所,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革命的中心。中共三大期間,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馬林等人都在春園24號居住辦公。在春園里,他們研究國共合作的方式和策略,起草中共三大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制訂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