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城中村消防布局
消防隊伍如何匹配“全災種、大應急”需求,破解超大城市典型消防難題?廣州給出答案。11月2日,16屆51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城市消防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建設消防救援設施布局合理的消防救援體系和“世界先進”的消防救援隊伍。
根據《規劃》,廣州擬建成消防站400多座,綜合訓練與戰勤保障基地4座,滿足“消防站接到出動指令后5分鐘內到達轄區邊緣”的要求;同時,擬補建市政道路消火栓5000多個,提高城市消防供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廣州總體消防安全狀況“相對較安全”
《規劃》結合城市規劃空間數據,對廣州市火災風險進行評估,明確火災風險敏感因素空間分布,確定各區域所處的火災風險級別,為廣州市消防系統規劃及改造、消防救援力量的有效配置提供決策支撐與依據。
根據評估,廣州市總體消防安全狀況處于“相對較安全”水平。由于人口密度、建設強度、火災風險源分布情況復雜,全市不同區域的消防安全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其中,中心城區由于人口密集、建設強度較高、火災危險源相對集中,其火災風險水平相對較高,是全市火災風險防控的重點區域;外圍城區火災風險水平相對較低,但由于對應消防站數量較少,轄區面積過大,消防供水、通道等建設條件差,火災撲救能力較低,需要對應加強消防力量建設。
《規劃》對全市火災風險防控重點區域進行了再次劃分,將重要商務會展區、重要交通樞紐及易燃易爆危險品集中區、舊城區、城中村、大型集中居住區等劃分為重點消防區域。
加強對中心城區危舊房、城中村消防整治
《規劃》結合廣州市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針對居住區、商業服務區、物流倉儲區、工業區(產業園區)、鄉村、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易燃易爆設施、高層建筑、地下空間、電力設施、森林防火、對外交通設施,分區分類提出管控措施。
針對居住區消防安全,《規劃》提出加強對中心城區危舊房、城中村等居住空間的消防安全整治,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優化居住區空間布局,調整和改善道路系統,嚴格控制建筑密度,增加防火間距,設置充足的消防車通道和應急疏散場地,結合微改造配備社區微型消防站。同時,加強電動車停放區和充電區消防管理。
商業服務區的消防安全同樣備受關注。《規劃》明確要求統籌完善國際商貿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商業服務區各類專業市場規劃布局,推進區域性專業市場疏解整治。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和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等歷史文化保護對象應結合歷史建筑、文物保護的特殊要求,配置專用消防設施、設備,建立警情、盜情、火情聯動警報系統,搭建智慧消防管理平臺,保障消防安全。
同時,嚴格控制加油站、加氣站的規模和布局,嚴格執行周邊建構筑物安全間距,確保城市加油加氣站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主要市政道路擬補建消火栓5000多個
《規劃》針對不同的消防救援對象特征,配齊配強配優高層、地下、水域、石化、突發公共事件等專業隊的車輛、器材、裝備物資,強化隊站建設,支撐全災種救援保障,至2035年,廣州市規劃400多座消防站,包括特勤站、一級普通站、二級普通站、小型普通站。
為保障火災撲救工作充足的水源,《規劃》提出廣州市現狀主要市政道路補建消火栓5000多個,取水點300多個,提高城市消防供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規劃》還提出了至2025年的近期建設規劃,重點關注城中村消防安全布局,電動車隱患排查,在城市更新、小區配套、重點區域整治、功能平臺建設中,采用新建、改建、擴建、配建政府租賃等方式補足消防站。
根據近期規劃,到2025年,城市火災防控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全市防災、抗災和救災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安全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保障廣州城市消防安全能力明顯增強,初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同的消防安全格局與保障體系。
- 2023-11-03 全面加強城市消防規劃管理 大力提升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 2023-11-03 【一圖讀懂】一圖讀懂16屆51次市政府常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