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聽取了關于建設衛生強市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進一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2018年)》和《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2016-2018年)》、《廣州市供排水通道優化設置方案》、《廣州市創新完善中小微企業投融資機制十條工作措施》、《關于廢止<廣州市客運口岸管理規定>等4件政府規章的決定》、《關于打贏我市2016年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攻堅戰工作方案》等文件稿。其中,最后一項文件稿將修改完善后報市委審議。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3日的市政府常務會議聽取了市衛生計生委關于建設衛生強市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根據全省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廣州市深入開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的調研,擬出臺《關于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衛生強省的決定>的意見》及系列子文件。目前,正推進政策文件的意見征集和修改完善,籌備召開全市衛生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會議精神,結合廣州市“十三五”規劃,將衛生強市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切實抓好。要按照時間節點抓緊推進政策文件的制訂實施,著力做好補短板、強基礎工作。要積極發揮廣州地區各級各類醫療資源的作用,做好整合統籌,形成工作機制,努力打造醫療高地。
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市教育局擬制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2018年)》和《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2016-2018年)》。《意見》是主體文件,從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等10個方面提出44條具體措施,明確到2016年,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爭創建成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到2018年,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辦學差距明顯縮小,一批學校辦成現代化學校。《提升計劃》是配套文件,明確了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實施策略和具體建設計劃等,全市擬新改擴建129所中小學校,將新增約16萬學位。會議指出,要突出抓好義務教育城鄉均衡發展、區域均衡發展和校際均衡發展等重點工作,實現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有學上、上好學”。各單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按時保質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各項目標。要開設綠色通道推進學校建設項目,同時積極推動學校相關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市水務局編制的《廣州市供排水通道優化設施方案》。該方案根據廣州市水廠取水口及污水排放口分布情況,以及省、市相關規劃,提出劃定7條河流(段)為供水通道,10條河流(段)為排水通道,11條河流(段)為供排水緩沖區。根據相關要求,供水通道內嚴禁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匯入的支流水質要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排水通道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污染源達標排放;緩沖區內禁止新、擴建排污口。會議要求,做好與國家、省相關規定的銜接,進一步完善方案,優化廣州給排水格局,保障水安全。
為改善中小微企業投融資環境,市工業和信息化委擬制了《廣州市創新完善中小微企業投融資機制十條工作措施(稿)》,經3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這些措施包括:構建符合廣州市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體系,試點金融機構根據信用評級結果相應給予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額度;設立中小微企業融資再擔保平臺,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業務;建立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設立“廣州市中小微企業小額票據貼現中心”,對中小微企業持有的小額商業匯票進行貼現或質押融資;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爭取國家、省相關發展基金支持,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先進制造業、電子信息業、生產性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中小企業;打造中小微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優秀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試點業務,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等“白名單”企業給予一定的信用貸款額度;支持中小微企業開展設備更新融資租賃業務;依托互聯網金融強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建立中小微企業抵質押物統一登記平臺,鼓勵銀行和融資性擔保機構利用該平臺開展新型抵質押物融資。會議強調,要抓好工作落實,拓寬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要跟蹤評估實施的情況,完善工作措施,使措施更精準、更具操作性,取得更大的實效。
按照廣州市全面清理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工作部署,市法制辦組織市有關部門根據清理審查標準開展了第二階段政府規章審核,提出廢止《廣州市客運口岸管理規定》、《廣州市實施<廣東省科學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細則》、《廣州市人才流動管理規定》、《廣州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擬制了《關于廢止<廣州市客運口岸管理規定>等4件政府規章的決定(草案)》。會議審議通過該決定,要求按照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上述規章的廢止情況。